近年來,產權交易所被視為解決企業資產“僵尸化”、增強企業資產活力的利器。其中,中國產權交易所以其規模較大、運行穩定等優勢贏得市場青睞。那么,在這個產權交易所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它又究竟如何激發人們的投資熱情?產權交易所能否成為東西方產權文化的交匯點?本文將從以上兩個問題展開探討。
一、中國產權交易所快速崛起的背景
隨著我國資產證券化、債券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加上金融市場改革與監管不斷強化,中國產權交易所迅速成長。特別是2015年以來,各級政府對產權交易工作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相關部委政策傾斜亦愈加顯著,這將為中國產權市場實現更加健康、規范、高效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據咨詢機構統計,截至2020年,中國產權交易所數量已突破200家,交易規模超過2萬億元。從機構類型來看,中小企業股權交易平臺數量最多,而一些省級以上政府設立的地方性產權交易所也在積極探索跨地域、跨部門、跨領域合作。
二、產權交易所:助推實體經濟轉型突圍的救命稻草
中國傳統產業競爭力不強、內外部環節相對落后,已成為廣大企業長期面臨的難點問題。在這個背景下,許多實業界有志于轉型升級的企業無疑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產權交易所這一新型金融工具成為實體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
產權交易所的本質特征之一是以產品為導向,掛牌、交易企業品牌、專利、商標等獨特資源。對制造型企事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常耗費巨資才能培養出來。倘若內部生產資金無法支撐,傳統的投融資模式又難滿足它們的真實需求,則可以考慮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掛牌到上市公司版塊上去,實現股權多元化、資金多元化匯聚。這就為不少企業提供了一個新的資金撬動工具,使得這些資源得以流動,被更多的資產價值所認可和發揮。

三、產權交易所:促進西方產權文化和東方傳統審美碰撞交融的文化新空間
在當前全球文化多元化和資本全球化趨勢下,中國產權交易所與西方產權文化有兩個層面上的碰撞:
1.在理念上,產權交易所基于成熟的商品貨幣觀念設計,旨在打造公正、透明、穩定的資產交易市場。而西方產權文化則注重享受版權、專利等知識產權,從而保護作者的創作權益。
2.在藝術上,產權交易所也是藝術品流通和交易的重要場地。收藏家、藝術商人和準收藏家都會通過產權交易所獲取更多的交易信息和市場預警。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西方與東方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產權交易所可能成為文化交融的載體之一,促進文化理念、審美概念的交流和融合。
四、總結
通過對中國產權交易所發展歷程、作用和可能的推廣前景等方面進行綜述,我們發現產權交易所確實具有對于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作用。產權交易所的逐步普及,使得更多的實業企業可以以自身核心競爭力為基礎,得到更多的投資支持,從而能夠帶動更多的經濟增長。另外,綠皮書預測,到2020年中國產權交易市場規模將突破3萬億元,中國當然不可能錯過這個重大的機遇,政府對產權交易的支持也將進一步加強,同時在如何倡導一種良好、健康、公平、有序的產權文化建設上,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我們期望著中國產權交易所未來的亮點,未來的發展。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