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保本理財怎么樣?保本保息的理財有風險嗎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你看到的說50萬以內保本的不是銀行理財,而是銀行存款。銀行要么通知理財投資者按照現有凈值進行提前兌付,提前結束理財合同,現在投資理財產品,也不要太過于糾結保本和不保本的問題,就交通銀行而言,主要有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產品比較均勻,最后再補充一點,除了銀行理財外,市場上還有沒有其他可以承諾保本的理財產品呢。
1、定期保本理財有沒有什么風險,能夠保本嗎?
現在定期保本理財產品越來越少了,這是根據2018年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定的要求來做的。監管層已經明確要求,各大銀行現在發行的保本理財產品已經非常少了,到2020年起,所有的保本理財產品可能都不再允許發行了,定期保本理財產品,既然是保本理財,因此,對于本金的保障度是非常高的,而且對于利息來說,可靠度也應該是非常高的。
如果是四大銀行發行的保本理財產品,應該說基本上沒有太大風險,當時如果是小銀行發行的保本理財產品,這時候也是要注意風險的,有時候小銀行在一些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出現承諾兌現不了的情況。一般來說,只要是四大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應該說一般情況下都不會有太大的風險的,首先是因為四大行經營規模大,信譽度高,風險把控能力強。
然后是因為能從四大行貸到款子的客戶都會非常珍惜這個機會,一般情況下都不敢逾期不還的,否則以后就沒法從四大銀行貸款了,還有就是四大行整體盤子大,即使有個別貸款客戶未能及時還錢,銀行也能夠及時調配資金按期歸還客戶理財本金和利息。其實現在投資理財產品,也不要太過于糾結保本和不保本的問題,其實更應該選擇的是發行理財產品的銀行信譽,對于信譽度高的銀行機構,一般情況下發行的理財產品,風險都是不會太大的。
投資理財產品還要特別注意投資期限,一般情況下,一年以內的理財產品出現風險的幾率是非常小的,如果長期定期理財產品,出現風險的概率就會稍微大一點,畢竟時間越長出現問題的幾率就會越大一些,比如四大行里面建設銀行最近發行的理財產品,10萬起投的154天理財產品利息是4.25%,還有一款10萬起投的350天理財產品利息是4.2%。

2、為什么現在還有保本的銀行理財?
看了一下大家的回復,很多都沒回到點上,首先,銀行理財沒有保本的。18年資管新規出臺,打破剛性兌付,實行凈值化,我們現在看到的銀行理財產品大多數都是凈值化了,每天收益有波動,其次,你看到的說50萬以內保本的不是銀行理財,而是銀行存款。存款和理財根本不是一回事,不能相提并論,別弄混淆了,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你在銀行存款,銀行會拿出一分部交給存款保險基金,如果銀行出現重大經營問題不能兌付,那存款保障基金會給你兌付,最高限額50萬,所以你在一家銀行存款只要不超過50萬,可以認為是沒有風險的。
但是銀行理財就不一樣了,不會有什么保障基金,所以是有虧損風險的,而且虧了你得認,目前一些小城商行、農商行有一些存款類產品收益比較高,比如武漢眾邦銀行、遼寧營口銀行、盛京銀行、阜新銀行等。這小中小銀行為了拉存款,所以給的收益會高于商業銀行,1年期差不多會有四五個點的收益,這類存款類產品安全性還是可以的,但是購買前一定要看清楚是存款性質的產品,而不是理財。
最后再補充一點,除了銀行理財外,市場上還有沒有其他可以承諾保本的理財產品呢?答案是:有,券商收益憑證、國債,券商收益憑證可以看成是券商根據自己的信托發行的信用債,是目前市場上唯一還可以承諾保本的產品,收益在3-5個點之間,在部分券商除可以購買。國債就不用我說了,國家信用,利率較低,可以認為是無風險的,通過券商或者銀行可以購買,
3、保本保息的理財有風險嗎?
有風險。最大的風險就是,一旦你相信它保本保息,而未能認真加以鑒別,安全性風險就如期而至了,此外,還存在流動性風險等其它風險,一款理財產品是否真的保本保息,以及是否存在其它風險,不能只聽信宣傳,而要從發行主體、底層資產和合同條款等多個方面來判斷,以下對一些常見的“保本保息”理財產品的風險情況進行分析。1.國債有國家信用做保證,而銀行儲蓄存款在本息50萬元以內有存款保險兜底,因此國債和銀行儲蓄存款是名副其實的保本保息理財產品。
以上就是有關“保本理財怎么樣?保本保息的理財有風險嗎”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