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什么是利息?利息的定義是什么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利息的定義是什么
利息,因本金的借貸(存、放)而發生的的貨幣;利息,實質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
2,什么是利息
利息是資金所有者由于向國家借出資金而取得的報酬,它來自生產者使用該筆資金發揮營運職能而形成的利潤的一部分。是指貨幣資金在向實體經濟部門注入并回流時所帶來的增值額。

3,什么是利息
利息是借貸關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給貸出方超過本金的增值額,或者說,利息是借入方為了在一定期間取得資金的使用權而需要負擔的成本或付出的代價,同時也是貸出者為在同一期間內放棄資金的使用權而收獲的報酬。 利息(interest)抽象點說就是指貨幣資金在向實體經濟部門注入并回流時所帶來的增殖額。 利息講得不那么抽象點來說 一般就是指借款人(債務人)因使用借入貨幣或資本而支付給貸款人(債權人)的報酬。又稱子金,母金(本金)的對稱。 利息是由一定數量的本金通過借貸行為后產生出來的,在不同的生產方式中體現著不同的社會經濟關系。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利息是平均利潤的分割,而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態,因而,利息反映的是資本家與雇傭勞動者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中,利息來源于聯合勞動者的純收入,它體現了聯合勞動者之間的分配關系。 利息本身有數量上的限制。貸款人放棄了能夠增殖的貨幣資本(或貨幣資金),因而必須要獲得報酬,這樣利息就不能為零,更不能是負數。借款人借用貨幣資本(貨幣資金)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利潤,因而不可能將其收入的全部以利息的形式交給貸款人,因此,貸款人的利息和企業的利潤二者之間有著相同的上、下限,即資本(或資金)的平均利潤>利息>零。利息的多少受平均利潤率、市場競爭、借貸資本(或借貸資金)供求情況、借貸風險的大小、借貸時間的長短、商品價格水平、銀行費用開支、社會習慣、國家利率水平、國家經濟政策與貨幣政策等因素的影響。 利息通常分為年息、月息、日息三種,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和各種債券發生的利息。一定時期內利息量和本金的比率是利息率。再具體點說舉個例子比如我在2007年1月1日存10000元到銀行(存的是整存整取)到2008年我拿到了10350元其中10000是本金350是利息350/10000=3.5%是利率一般利率是固定的,所以,應該用本金*利率=利息
4,什么是利息
利息是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使用費,指貨幣持有者(債權人)因貸出貨幣或貨幣資本而從借款人(債務人)手中獲得的報酬。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和各種債券發生的利息。什么叫利息?就這樣干巴巴的講定義就很不好理解。還是講個段子吧。 銀行家的兒子問爸爸:“爸爸,銀行里的錢都是客戶和儲戶的。那你是怎樣賺來房子、奔馳車和游艇的呢?利息收入是指企業將資金提供給他人使用但不構成權益性投資,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業資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債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債務人應付利息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1.什么是利息 1、利息是資金所有者由于向國家借出資金而取得的報酬,它來自生產者使用該筆資金發揮營運職能而形成的利潤的一部分。是指貨幣資金在向實體經濟部門注入并回流時所帶來的增值額。 2、馬克思主義認為利息實質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貨幣本身并不能創造貨幣,不會自行增值,只有當職能資本家用貨幣購買到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才能在生產過程中通過雇傭工人的勞動,創造出剩余價值。而貨幣資本家憑借對資本的所有權,與職能資本家共同瓜分剩余價值。因此,資本所有權與資本使用權的分離是利息產生的內在前提。而由于再生產過程的特點,導致資金盈余和資金短缺者的 共同存在,是利息產生的外在條件。當貨幣被資本家占有,用來充當剝削雇傭工人的剩余價值的手段時,它就成為資本。貨幣執行資本的職能,獲得一種追加的使用價值,即生產平均利潤的能力。所有資本家追求剩余價值的利益驅使,利潤又轉化為平均利潤。平均利潤分割成利息和企業主收入,分別歸不同的資本家所占有。因此,利息在本質上與利潤一樣,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反映了借貸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共同剝削工人的關系。 2.什么是利息稅 利息稅是個人所得稅中的一個應稅項目,與其他稅種一樣,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停征或減免個人所得稅(利息稅)對經濟具有一定的調節功能。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征收利息稅。利息稅全稱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主要指對個人、機構在中國境內存儲人民幣、外幣而取得的利息所得征收的個人所得稅。中國的利息稅始于1950年,當年頒布的《利息所得稅條例》規定,對存款利息征收10%(后降為5%)的所得稅,1959年利息稅停征,1999年再次恢復征收,開征稅率為20%,2007年8月稅率由20%降至5%,2008年10月9日起暫免征收利息稅. 3.什么是稅后利息 稅后利息是扣完所得稅后的利息 稅前利息和稅后利息是有區別的,每個季度最后一個月的20日,商業銀行根據儲戶的存款余額計算出存款利息,然后按照20%的稅率扣除儲蓄存款利息個人所得稅,扣稅以后的利息肯定比扣稅前的利息要少。如2006年12月20日,某個人按照其存款余額計算出2006年四季度利息為585元,銀行直接記入某人的儲蓄帳戶,然后按照國家的規定,扣除20%的儲蓄存款利息個人所得稅117元,那么扣除儲蓄存款利息個人所得稅后的利息=585-117=468元。 稅后利息=利息-稅金 利息稅就是根據結息的數額,按照個人所得稅法中的存款利息收入的20%計算的數額. 息后稅就是總的利息,減去利息稅后的余額. 利息稅為什么要扣,是根據稅法的要求,是源泉扣繳的一種形式 由于存款種類不同,具體計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計息的基本公式不變,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積,公式為: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如用日利率計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數 如用月利率計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數利息,從其形態上看,是貨幣所有者因為發出貨幣資金而從借款者手中獲得的報酬;從另一方面看,它是借貸者使用貨幣資金必須支付的代價。-- 百科以銀行為例,...利息債權是指以利息的給付為目的的債權。
以上就是有關“什么是利息?利息的定義是什么”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