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什么是利率中樞?股票價格和上市公司業績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請詳細說明謝謝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股票價格和上市公司業績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請詳細說明謝謝
經濟學基礎理論中有一個關于股票價格的基本公式上揭示了你所關心的“股票價格和上市公司業績的關系”,這個公式是這樣的:股票價格=股票面額×預期股息(即上市公司業績)/利息率(即同期銀行存款利率)。例如,某公司股票面額1元,預期該公司年股息率為5%,當年銀行利息率為4%,那么股票價格=1×5%/4%=1.25元 。由此公式可見,股票價格與上市公司業績息息相關,業績越好,股票價格越高,反之越低。但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影響股票價格的具體因素很多,除了公式中涉及的銀行利息率外,還有股票供求關系、貨幣供應量、物價變動、政府政策、重大政治事件等等都可能導致股價變動。此外,還有機構大戶等等人為操控股價、炒作股票也是股價波動的原因。你一定聽說過一個詞叫作市盈率或P/E,那個就是股票價格與上市公司每股凈利潤的比值,是國際上判斷股票投資價值的最基本指標,因此正常情況下市盈率低一點的股票相對較有投資價值.而隨著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長,當然也會推動股票價值中樞的上移了.沒有必然聯系.事實上沒有哪一類股民是以公司業績為操作依據的,除了新手.如果看業績炒股的話還不如存銀行.股票價格的高低不能使你賺錢,是價格的變動使你賺錢的。同樣,上市公司的業績本身不驅動價格,是業績的變動,特別是預期業績的變動驅動價格變化。002158002229002225
2,貨幣市場的利率決定到底是指的什么利率
貨幣市場利率包括同業拆借利率、商業票據利率、國債回購利率、國債現貨利率、外匯比價等。從利率形成的機制看,貨幣市場利率對社會資金供求關系有著靈敏性和高效性,是反映市場資金狀況、衡量金融產品收益率的重要指標。 國外一些國家利率市場化都先從發展貨幣市場入手,通過增加短期金融工具品種和擴大貨幣市場規模來完善貨幣市場,使非貸款類短期金融資產利率自由化,產生一個可靠的貨幣利率信號,形成對銀行存貸款利率的促動,最終形成市場化的利率體系。央行也以貨幣市場利率水平為依據,監控市場利率水平,預測市場利率走勢,制定基礎利率。所以,貨幣市場利率是利率市場化的關鍵環節。首先你需要清楚貨幣市場是指什么市場。【貨幣市場是短期資金市場,是指融資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該市場所容納的金融工具,主要是政府、銀行及工商企業發行的短期信用工具,具有期限短、流動性強和風險小的特點,在貨幣供應量層次劃分上被置于現金貨幣和存款貨幣之后,稱之為“準貨幣”,所以將該市場稱為“貨幣市場”。 貨幣市場由同業拆借市場、票據貼現市場、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市場和短期證券市場四個子市場構成。】 由于考慮到利率決定問題,應該大多是指同業拆借利率吧。———————————————————————————————— PS,你給的圖片我看不到哈,是個小紅叉。換了個瀏覽器依然看不到。利率中樞是一年期定存利率。目前在流動性的判斷上,貨幣政策取向、量化寬松退出、信用風險、利率市場化等各種因素紛繁復雜,投資的關鍵就是把握利率中樞。
3,凱恩斯學派和貨幣學派兩者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有何不同
凱恩斯學派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通過貨幣供給的增減影響利率,利率的變化則通過資本邊際效益影響投資,而投資的增減進而影響總支出和總收入,這一傳導機制的主要環節是利率。與凱恩斯學派不同,貨幣學派認為利率在貨幣傳導機制中不起重要作用,他們認為貨幣供給量的變化直接影響支出,然后再由支出影響投資,最終作用與總收入。貨幣主義者認為在短期,貨幣供給量的變化會帶來產出的改變,但在長期,則只會影響物價水平hlm凱恩斯學派的利率渠道傳導機制理論。該理論認為利率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中樞,即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會導致貨幣供求失衡進而使利率變化,而利率的高低又會改變投資水平,進而通過乘數效應實現對產出的調節。貨幣主義學派傳導機制理論。該理論認為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利率的作用并不像凱恩斯學派所認為的那樣舉足輕重。該傳導機制主要包括兩種效應:一是資產組合效應的傳導機制理論。認為資產的范圍除包括凱恩斯學派所定義的金融資產外還包括實物資產和人力資本等形式,而資產范圍的擴大沖淡了貨幣在金融領域的可替代程度,由此貨幣供應量的變化除會通過影響利率水平進而間接影響總產出以外,更重要的是還會通過對實物資產市場的沖擊進而直接影響總產出。二是財富效應的傳導機制理論。認為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取決于他一生的資源,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會改變經濟單位的金融財富水平,進而改變經濟單位的支出水平,最終引起總收入的變動。樓主您好! 兩者的主要不同在于,對什么才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中樞,兩個學派看法不同。 凱恩斯學派支持利率渠道傳導機制理論。該理論認為利率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中樞,即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會導致貨幣供求失衡進而使利率變化,而利率的高低又會改變投資水平,進而通過乘數效應實現對產出的調節。 貨幣主義學派支持貨幣供應量傳導機制理論。該理論認為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利率的作用并不像凱恩斯學派所認為的那樣舉足輕重。他們認為貨幣供給量的變化直接影響支出,然后再由支出影響投資,最終作用與總收入。貨幣主義者認為在短期,貨幣供給量的變化會帶來產出的改變,但在長期,則只會影響物價水平。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4,方正證券金小寶如何贖回
現在還不能贖回 2 個月后去了,有什么問題直接打95571熱線。申購贖回原則及約定金額1、“確定價”原則,即申購、贖回價格以每份基金份額凈值為 1.00 元的基準進行計算; 2、“金額申購、份額贖回”原則,即申購以金額申請,贖回以份額申請; 3、當日的申購與贖回申請可以在基金管理人規定的時間以內撤銷; 4、贖回遵循“先進先出”原則,即按照投資人認購、申購的先后次序進行順序贖回; 5、基金管理人有權決定本基金的總規模限額,但應最遲在新的限額實施前依照《信息披露辦法》的有關規定在指定媒體上公告。 基金管理人可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對上述原則進行調整。基金管理人必須在新規則開始實施前依照《信息披露辦法》的有關規定在指定媒體上公告。方正證券金小寶簡介: 方正富邦金小寶貨幣市場證券投資基金于2014年9月11日起到2014年9月26日開始公開發售。投資者可以通過公司直銷機構,方正證券等代銷機構進行認購。 本基金是契約型開放式貨幣市場基金。基金的管理人和注冊登記機構為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托管人為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本基金為貨幣市場基金,屬于證券投資基金中的高流動性、低風險品種,其預期收益和預期風險均低于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及股票型基金。 投資范圍上,本基金投資于法律法規及監管機構允許投資的金融工具,包括現金,通知存款,短期融資券,一年以內(含一年)的銀行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剩余期限(或回售期限)在 397 天以內(含 397 天)的債券、剩余期限在 397 天以內(含 397天)的中期票據、剩余期限在 397 天以內(含 397 天)的資產支持證券,期限在一年以內(含一年)的債券回購,期限在一年以內(含一年)的中央銀行票據,以及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認可的其他具有良好流動性的貨幣市場工具。 投資策略上,本基金在投資組合的管理中,將通過市場利率預期策略、久期管理策略、類屬資產配置策略、個券選擇策略、同業存款投資策略、回購策略、套利策略和現金流管理策略構建投資組合,謀求在滿足流動性要求、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基金收益的最大化。 基金公司方面,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獲批,是首家獲中國證監會批準設立的大陸與臺灣合資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其中,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資66.7%,富邦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33.3%。 基金經理方面,擬任李文君為基金經理。李文君,大學本科,6年證券從業經歷;2007年9月至2011年4月就職于東方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擔任研究助理、交易員職務;2011年5月加入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交易部交易員、基金投資部基金經理助理職務。 基礎市場方面,上周得益于月末因素消退,且新股申購資金解凍,市場資金面持續呈現整體寬裕態勢,主要期限回購利率連續下行,7天質押式回購的加權平均利率降低至3.1979%,較前一周末下降47.5個BP。盡管資金面寬松,但央行4日仍小幅調減正回購操作量,上周公開市場操作最終凈投放70億元,為近期連續第四周凈投放。例行繳準和中秋小長假的沖擊有限,本月可能對資金面構成威脅的主要是季末時點因素,但屆時有望得到央行的援助,資金利率出現劇烈波動的可能性很小。短期,資金利率將以3.5%(R007)為中樞做震蕩。具體到本基金,它是一只貨幣基金。該基金在綜合考慮基金資產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基礎上,通過積極主動的投資管理,力爭為投資人創造穩定的收益。 基金經理:李文君,大學本科,6年證券從業經歷;2007年9月至2011年4月就職于東方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擔任研究助理、交易員職務;2011年5月加入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交易部交易員、基金投資部基金經理助理職務。現在還不能贖回 2 個月后去了,建議有什么問題直接打95571熱線。一般一個月,兩月都有,看你選擇的是什么樣式的了。首先登陸方正小方,登陸賬戶,在金元寶下面找到金小寶,先贖回所有的份額,然后在申購那里修改觸發金額到大于總資產的數目,這樣第二天資金就可以取出來了。
5,銀行的填單軟件上面出現陰影是什么原因
影子銀行的含義及產生背景綜合2007年以來的各項研究,國外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可以歸結為:在傳統商業銀行體系之外,從事資產證券化活動,進行期限、信用或流動性轉化的金融中介機構,它們不受巴塞爾III或同等程度監管,也得不到央行的流動性支持或公共部門的信貸擔保。這些金融機構可以包括投資銀行、結構性投資載體、資產支持商業票據、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財務公司等等。傳統渠道(商業銀行、評級機構等)為影子銀行提供的一切支持,也屬于影子銀行活動。過去數年時間里,中國商業銀行主動地將資產和負債從表內轉移到表外以規避監管約束,本文認為,這一由商業銀行主導的表外融資業務,構成中國影子銀行的主體。在這一過程中,其他金融機構多是通過向商業銀行提供通道等方式,廣泛地參與到影子銀行的發展中。從這一層面來說,中國影子銀行業務究其實質,是商業銀行的影子業務,在具體實踐中表現為商業銀行通過信貸類理財產品實現資產負債表外化。中國主要口徑的貨幣信用總量指標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觀察M2同比增速,2011、2012年分別為13.6%、13.8%,較2000-2010年平均增速17.8%、2000-2008年平均增速16.5%顯著地低。再比如觀察社會融資規模指標,計算顯示,2011、2012年社會融資規模余額同比增長18.5%、19%,低于2002-2010年平均增速21%,略低于2002-2008年平均增速19.3%。計算社會融資規模和外匯占款總和的余額同比增速,2011、2012年分別為17%、15%,低于2002-2010年均值23%、2002-2008年均值22%,為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下降幅度顯著。盡管在過去兩年,經濟急速下滑確實可能使得貨幣信用的需求有所下降,然而貨幣信用供應的收縮,可能是更為基本的原因。識別這一點,關鍵的證據是,在貨幣信用供應增速下降的同時,各個市場利率中樞水平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抬升。國債市場上,2012年在經濟減速和貨幣緊縮結束背景下,各期限國債收益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然而非常顯著的是,此輪國債收益率下降的底部水平比其他時期(例如2002、2005和2009年)顯著地高,1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表現尤為突出。在信貸市場上,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顯示出與國債市場相似的結果。盡管直接融資規模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重要,但目前在實體經濟融資總量當中,通過信貸市場實現的資金融通占比,仍然超過50%,因此,信貸市場利率水平,依然是全社會資金松緊情況的一個很好的衡量;另外,2003年到2004年底的時間里,貸款利率上浮限制越來越少,最終在2004年以后實現自由上浮,這使得銀行體系信貸利率指標能夠比較真實地衡量信貸市場資金供求狀況。2011、2012年,貸款加權利率年均水平分別為7.6%、7.1%,下行十分有限,與過去十年的歷史情況相比明顯地偏高。觀察其他類型利率指標,比如6個月SHIBOR、6個月票據直貼價格等,大體指向了相同的結果。各市場利率中樞的抬升暗示,貨幣信用總量的下降,主要受到了供應收縮的影響。貨幣信用供應收縮的原因是什么?過去兩三年時間里,從總量層面來看,中國貨幣信用供應領域發生了兩個影響深遠的變化,這兩種變化同時發生,使得金融體系貨幣供應能力受到了系統性的抑制,并構成了影子銀行業務興起的宏觀背景。首先,基礎貨幣供應的變化。在《中國人民銀行法》頒布以后非常長的時間里,中國基礎貨幣供應幾乎唯一的渠道,就是外匯占款的高速投放。然而,自2010年以來,這一局面發生了系統性變化,外匯占款增速較大幅度下滑,2012年更是下降至2%,顯著地低于名義GDP增速。在沒有其他渠道供應基礎貨幣、貨幣乘數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外匯占款增速的下降必然使得貨幣信用的供應無法滿足經濟對其合理的需求。其次,商業銀行信用創造能力的變化。此前幾年貸款規模的高速擴張,使得商業銀行存貸比接近監管法規要求的上限,這在股份制及中小銀行領域表現得尤其突出。進一步考慮到比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限制和監管當局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商業銀行通過提高貸款傾向(貸款占總資產比例)來提升貨幣乘數的能力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制約。簡單地,可以合并貸款和法定準備金,計算其占商業銀行存款的比例。近兩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至85%附近,為過去十年來的最高水平。在基礎貨幣供應放緩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本可以通過提升貸款傾向調節貨幣信用供應;然而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基礎貨幣供應的放緩與商業銀行信用創造能力受約束同時發生,最終使得金融體系的貨幣信用供應能力受到系統性抑制。影子銀行的發展與規模評估在信用供應受抑制、對信用需求仍然比較旺盛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通過主動發展表外融資體系,以規避存貸比、資本充足率和存款準備金等監管約束,從而提升其貸款傾向。近年來以理財產品為代表的表外融資業務規模迅速膨脹。名義上,多數理財產品投資風險由客戶自擔,但實際上,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大多數風險,特別是其中的系統性風險,最終都要回到商業銀行表內。在此意義上,影子銀行業務也許會成為未來金融風險的策源地。在中國的金融體系中,與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相比,商業銀行擁有無可比擬的龐大的客戶基礎,這使得股票、債券、信托、保險等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產品,在許多時候需要借用商業銀行的渠道和網絡來銷售。因此,在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外,以理財產品為形式,促成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完成融資過程,實現商業銀行的渠道價值,本來是順理成章和十分自然的。這一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帶來中間業務收入)的快速發展,也已經有比較長的時間了。本文所試圖強調的是,由于前面討論的宏觀經濟背景,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為了規避監管約束并提升信用供應能力,商業銀行開始主動地把越來越多的資產和負債轉移到表外。這一過程已經脫離了商業銀行對渠道價值的追求,成為本文所討論的“影子銀行”的主要內容。一個值得考慮的角度,是觀察保本型理財產品收益率與同期限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差值。2004年以來理財產品市場逐步發展,但到2010年之前,銀行體系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仍然較少,其中保本型理財產品與同期限存款利率之差大約穩定在70個基點附近波動;而2010年以后,理財產品數量迅速膨脹,同時利差擴大到110個基點以上,并在2011年和2012年繼續爬升。從商業銀行的角度看問題,理財產品形成了對定期存款的替代,但成本更高,為什么商業銀行愿意這一替代過程發生?關鍵原因在于理財產品節約了商業銀行的資本消耗。在均衡條件下,定期存款在表內對商業銀行形成的凈利益(利差收入扣除撥備和資本成本)與理財產品在表外形成的凈利益(中介業務凈收入)應該是相同的。因此,前述利差與商業銀行的資本成本密切相關,利差在2010年以來的顯著上升可以大體解讀為商業銀行資本成本的增長,其中主要的原因顯然是貸存比、資本充足率的約束以及準備金率形成的限制。這也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明,過去幾年貨幣信用供應能力受限,加速了影子銀行業務的興起。央行統計和發布的社會融資規模指標,是對傳統貨幣信貸統計的一個有益補充,以此為基礎,可以對影子銀行規模作一個粗略的估算。在社會融資規模結構中,商業銀行發展的影子銀行產品通過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和企業債券等渠道,進入實體經濟部門的負債或權益方,因此,對四類業務中直接融資業務和表外融資業務占比的假設不同,影響著對影子銀行規模的測算。假設1:假定四類融資業務中直接融資業務占比為0,假定2002年底四類融資業務規模為0。可以計算,2012年底四類融資業務規模為21.9萬億元人民幣。顯然,21.9萬億是對影子銀行規模的偏高的估計。假設2:假定2005年以前、2005年以及2009年,四類融資業務中影子銀行業務占比為0。設定2005年以前為0,主要考慮其發展尚不成熟,2005年以前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規模比較小。另外,按照本文的理解,在實體經濟流動性寬松時期,商業銀行表內信貸的投放相當通暢,發展表外業務的動力并不強。從各市場利率情況來看,2005、2009年,實體經濟資金成本較低,流動性比較寬松。如此計算的2005年和2009年四類融資占本外幣融資的比例,完全代表著四類業務中直接融資業務的占比,再假定這一占比自2005年以來勻速提升,這便可以剔除歷年四類業務中直接融資業務的數額,留下影子銀行業務規模。這一假設背景下,2012年底影子銀行規模為7.1萬億。我們懷疑,這一估算對直接融資業務的發展過于樂觀,從而低估了銀子銀行的規模。假設3:設定2005年以前、2005年影子銀行規模為0;2009年四類業務中,直接融資比例與影子銀行業務比例為1∶1;另外,由于2009年以后,商業銀行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表外融資的競爭中,在其擠壓下,其他非銀行機構自發開展的直接融資業務占比難以顯著提升,轉而通過向商業銀行提供通道等服務從中獲益,因此假定,2009年以后,四類業務中直接融資比例恒定不變,四類業務規模占本外幣貸款規模比例的擴張,完全來源于商業銀行推動的影子銀行業務的擴容。在此假定下,2012年底影子銀行的規模為10.8萬億,這可能比假設1與假設2更為接近影子銀行的真實規模數據。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期限失配及其風險影子銀行體系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彌補了貨幣信用供求的裂口,也引起各方對其蘊含風險的擔憂。首先從企業資產負債表角度考慮問題,可以用企業短期貸款和短期信用債的供應來衡量企業部門短期資金融入,用企業活期存款來衡量企業部門短期資金融出。2011年之前,企業部門短期資金融入增速系統性地低于融出增速,2011年之后,這一關系出現反轉,短端資金融入增速超越了融出增速,迄今已維持了兩年多的時間。更直觀地,可以對數據進一步加工,計算企業部門短期資金的凈融入,考察其同名義GDP之比的變動。正常情況下,企業部門從銀行獲得大量的長期貸款,這些長期資金一部分用于固定資產投資,另一部分則用于滿足企業的支付需求從而表現為活期存款的增長,這意味著,企業部門是長端資金的凈融入方,是短端資金的凈融出方。計算結果也顯示,在絕大多數年份,企業部門全年短期資金凈融入額是負值,而2011年以來,企業部門開始呈現短端資金的凈融入。實際上,考慮到銀行理財產品為企業部門提供的大量短期資金融入并沒有在計算中表現出來,真實的企業短期資金凈融入規模可能要更為龐大。企業部門從短端資金凈融出方變為凈融入方的原因是什么呢?通常來說,一段時間里企業部門快速增長的短期資金凈融入,有三個可供配置的方向:應收賬款的增長、存貨的累積、以及在建工程量的擴張。1990年代中后期,企業部門也曾出現過短期資金的大量凈融入。當時這一狀況的出現,可能主要源于三角債規模的擴張,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貨款,迫使它們大量融入短期資金來維持日常經營。此輪經濟下滑的過程中,三角債大規模增加的可能性無疑很難排除,但從工業企業效益統計數據來看,應收賬款并沒有出現比較明顯的增長,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9.0%,較2011年僅上升0.6個百分點。上市公司層面數據顯示的情況是類似的。一般來說,企業存貨調整周期大約為2-3個季度,很難超過1年的時間,因此,可以合理地認為,存貨變動不太可能是企業大量短期資金凈融入的主要去向。計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存貨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2012年為3.3%,較2011年的3.4%小幅回落了0.1個百分點,反映工業企業實際上出現了去存貨行為。因此,對于企業部門的短端資金凈融入,本文傾向于接受的解釋,是近幾年來企業部門運用大量的短期借款來支持在建工程,或者說,在資金運用層面,企業短貸長用,正在積累明顯的期限失配。實際上從不同期限資金價格波動層面,也能夠發現短端資金需求的異常。觀察國債市場,本輪期限利差的底部水平,要比過去(2005、2009年等)更低,特別是在2011年下半年,收益率曲線異常平坦、近乎出現倒掛;而在貨幣緊縮結束、經濟企穩恢復的背景下,期限利差的恢復比歷史上其他時期要慢得多。在企業資產負債表期限失配的背景下,企業的短貸長用意味著短期資金價格的標桿是投資的長期回報,大量的資金需求轉向短期市場自然推升了短期資金的價格,并使得期限利差收窄。此外,資金運用期限嚴重失配的企業,其信用風險更高,可能也對收益率曲線平坦化有貢獻。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期限失配是怎樣產生的?2009年短端資金供應寬松、短端利率很低,這可能很大程度上促發了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期限失配,通過短貸長用,企業部門降低了融資成本。然而在隨后幾年時間里,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的期限失配并沒有解決,相反可能變得更為嚴重,并與加速興起的影子銀行業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造成這一后果的原因,可能來源于以下方面:一是由于風險監管、行業調控和貨幣緊縮等原因,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對地方政府基建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房地產按揭等領域的長期資金供應受到抑制,引發融資平臺企業和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長期資金需求轉向影子銀行體系;二是大量中小企業因無法提供合適的抵押品,其長期資金需求轉向影子銀行體系,而利率市場化以及直接融資方式的競爭,也迫使商業銀行較以前更加關注中小企業融資。從產品統計來看,銀行理財產品期限大多在6個月以內,這意味著,影子銀行業務在彌補實體經濟貨幣信用供求裂口的同時,加劇了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的期限失配。企業和影子銀行資金運用層面的期限失配,蘊含什么樣的經濟和金融層面的風險?我們首先可以留意一下歷史上美國儲貸協會的經驗。儲貸協會的模式是通過吸引低成本短期資金用于支持長期住房按揭貸款。由于短期資金通常更便宜,在1960年代之前這一經營模式為行業帶來了合理的回報。而在1970年代隨著美國通貨膨脹的高企、利率水平的上升,儲貸協會的資金成本迅速攀升,然而其大部分資產的回報水平卻在更早一些時候被鎖定,這給行業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以上就是有關“什么是利率中樞?股票價格和上市公司業績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請詳細說明謝謝”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