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020國家杰青數量分省排名發生了變化,后面山東省有機會超越江蘇省位居第一么?江浙過去一直霸榜前兩名,最近山東省上升很快,目前已經超過浙江省位居第二,前十名分別為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湖南省,安徽省,湖北省,四川省,江西省,河南省,福建省。杰青,是高校最為寶貴的人才資源,號稱“小院士”,是院士評比的候選人才。杰青的選拔標準可謂是相當嚴格,每年杰青評選人數不超過200人,用萬里挑一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杰青數量更影響一所高校的未來發展態勢,他們是高校的中堅力量,杰青數量越多的學校實力自然也就會越強。正因為杰青的高難度、高含金量,已經成為中國科技人才梯隊最重要的一個臺階,幾乎是每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奮斗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單位所必爭的人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于1994年批準設立,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負責管理。該基金資助取得突出成績的45周歲以下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旨在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造就一批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在科研界,國家“杰青”經常被視為國內除兩院院士外最有分量的獎項之一,擁有國家“杰青”數量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科研實力。
1、大學老師要做到副教授需要多久?
博士畢業以后去高校工作,就目前的環境來說,很難拿到一個帶編制的固定崗位。許多高校實行的都是非升即走的制度,三年一考核,考核不過就得走人。所以對于在高校工作的人來說,評上副教授意義重大,只有評上副教授以后,才能算得上真正穩定下來。
從博士畢業的初出茅廬,到正式評為副教授,中間需要的時間因人而異。有的人天賦異稟,像中科大少年班的尹希,30出頭就成為了哈佛大學的正教授。國內高校也不乏一些剛畢業就受聘為大學教授的例子,有的甚至還擔任學院的領導職務。這些人無一例外都具有非常高的天賦,在博士期間發表過頂尖水平的論文,是眾多高校的追捧了對象,別說給副教授,直接給教授都是可以的。
但對于大多數普通的博士來說,剛畢業以后大多只能拿到一個講師或者是師資博后的崗位。無論講師還是師資博士后,都是屬于高校中最底層的員工,既要承擔教學任務,也要開展科研工作,還有許多的雜事情。為了能夠積攢評上副教授的資歷,需要非常努力的去發文章,申請基金,完成規定的課時。一般來說,三五年以后就可以參評副教授,至于能否真正評上,還有許多不確定性的因素。
若是研究成果當真是鶴立雞群,自然不愁評上副教授。但對于同一平臺的人來說,要說研究水平的話,其實大家都差不多。這樣一來,在參評副教授的時候,就有一個先來后到的問題。可能大家都達到了參評要求,但前面還有好多10年都還沒有評上的,一旦位置空出來,自然得考慮讓前面的人先上。
總的來說,絕大多數博士畢業以后5~10年之內,一般還是能夠上副教授的。評上副教授以后就可以帶研究生,組建自己的課題組,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容易開展一些。
目前來看從講師到副教授是五年起步
十年前據說是個博士就副高
這幾年形勢越來越難
好一點的大學都不會直接給副高了
一部分是講師一部分師資博士后
比如中大現在基本不會給副教授,都是師資博士后。友情提示中大似乎比較坑,因為中大招了好多人,但是編制就那幾個,于是乎競爭壓力就更大了呀。

博士讀出來三十上下,上有老下有小的,難難難。
師資博士后有一個重大問題是權益得不到保障,比如武大的那個非升即走,絕大部分博士最后是不可能留在本校的。
因此目前來看能拿到副教授,至少也要五年一個周期。
這么講吧,就是拿到高校編制也不容易了,事業單位改革,以后取消事業單位編制是大勢所趨。
一般不是特別極端的高校,比如某些不缺名氣的好學校(一般來講,因為學校層次好,吸完這一批博士的血還有下一批博士爭著搶著進來),五年差不多能留在高校,至少能拿到講師,但是副教授還是想著吧。
目前基本上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比如我師兄,北林林學博士,15年畢業,這里插一句北林林學基本代表了國內森林科學的最高層次,在整個亞洲整個世界都擁有很高的地位(清華北大他也不開呀哈哈哈哈政治原因不說了,不過一般來講林學都是開在綜合性大學里,比如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但是他只能拿到講師,享受副教授待遇五年,五年后根據發的論文拿的項目(剛畢業博士一般拿不到,要靠讀博的老師)評副高。
現在直接給副高是什么情況呢?一般需要海外背景+影響因子(高校自己定)+頂刊(至少兩篇,此處只是理工科,不代表文科)比如我認識一個學長,他是上交本科,直博中科院上海某植物所,在瑞典農業科技大學做博后,后來去德國做博后,海外漂幾年,由于種種原因混不下去,回國了,嗯,直接副教授,不過那好像是15年。
二般就是走關系,比如某校(因為只了解這校)二零一某屆博士,拿到副高(他導師是院長),目前拿到了正教授(他導師成副校長了),手里面要資歷有資歷,要論文有論文 要項目有項目,你說背后沒有提攜俺是不信的。
或者有國內頂級學歷加持,比如教過我的一個姐姐,她本科北大氣象學,直博本校,因為我不是氣象學的她有啥項目我也不懂,然后回老家一所不錯的學校教氣象學。不過也是15年。
這幾年標準越來越高,都不容易吧 。
對了插一句,好一點的學校基本都有副教授自主評審,比一般高校評副教授要容易一點,畢竟內部嗎好操作。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