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基金前必看的硬核指標——業績比較基準】業績比較基準是指每只基金在成立之初,都為自己定了一個“及格線”,這就是“業績比較基準”,通過基金業績比較基準可以衡量基金業績相對回報。?那么,業績比較基準對我們選基金來說,究竟有什么用呢? 1、能夠判斷基金的業績表現通過對比基金凈值收益曲線和業績基準曲線(如文末圖所示),我們可以判斷這只基金的業績表現是否達標。A基金的收益曲線戰勝了業績基準,獲得了超額收益;B基金跑輸業績基準,沒有達標。2、可以幫助識別基金的風險等級比如說混合型基金,股票倉位范圍很大,可以在0-95%之間波動,僅憑基金的類型分類是無法完整表述風險等級的。這個時候,要結合業績比較基準去準確識別。給大家舉個例子:假設有兩只混合型基金,其中A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中股票指數占比大頭,而B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中債券指數占大頭,比較來看,我們可以大致得出初步結論:A是一個偏股混合,B是一個偏債混合,雖然同為混合型基金,但是風險等級完全不同,明顯A基金的風險等級高于B基金。(如文末圖所示)3、最后是判斷基金的投資風格一般來講,業績比較基準是基金操作風格的量化體現,這一點,主要是通過觀察基準選定的參照指數來實現。一般而言,主要投資中小盤股的基金,一般會采用中小盤指數作為業績比較基準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投資于大盤藍籌的基金多以滬深300、上證50等作為業績比較基準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業績比較基準可以幫助投資者判斷基金的投資風格。所以這個指標其實很重要,它可以看反映很多信息,大家選基金之前一定記得先查看一下業績比較基準。
理財產品中給的業績基準是什么意思?
理財產品中業績基準其實就是預測你購買的這個理財產品在到期的時候能收到多少利息。你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業績基準是該理財產品想要達到的目標。
但是不能把業績基準和預期收益率劃上等號,不過可以把業績基準當作收益率的一個參考值。當然,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和業績基準肯定是會有偏差的,畢竟理財收益會受到風險揭示,還有相關的服務費用等方面的影響。
通過將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和業績基準進行比對,可以了解產品的表現如何,也可以知道產品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如何,可以說業績基準是衡量產品業績相對回報的一個重要指標。

銀行理財產品里的業績比較基準是什么意思?
個人理解,新理財的實質是理財有風險,本利均不保,掙了理財產品管理者和投資者都有份,但理財投資者賠掙均要交管理費給理財產品管理者。剩下的“以往業績”,“固收”,“穩健”……等等,均是買藥的廣告詞,騙你沒商量!
不管資管新規還是業績比較基準這些新名詞,結果是老百姓都虧本了,銀行都掙錢了。
基金凈值增長指標與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進行比較什么意思
展開全部每個基金,都已一個業績基準的。比如滬深300指數基金,就是跟著滬深300的走勢,誤差越小越好。把基金實際業績跟業績基準對比,就是“基金凈值增長指標與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進行比較”比如說某基金在概述里說明自己的比較基準是央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那么其凈值增長率超過一年期存款利率說明此基金達到預期收益目標,做得不錯;相反如果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低于預期收益目標,說明做得不好。不同種類的基金參考的基準收益率不同,比如貨幣基金參考的是活期利率或者七天通知存款,債券型基金參考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或者國債收益率,股票型參考的是某一個大盤指數。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展開全部投資最重要的就是優選標的,由于基金分類很多,其投資方向、投資結構、投資策略有很大差異,所以不同類型的基金來做比較意義不大,對于投資者最關心的基金收益和未來成長性,就要通過基金凈值增長指標來衡量,拿它的凈值增長與同一時期的同類型可選基金的市場平均基準收益率做比較。可以比較真實地反映一只基金的業績成長性和增長潛力。
基金累計凈值增長率與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的關系是什么?
基金累計凈值指是的自此基金成立之日起--1元起價到目前累計的凈值(此凈值包括此前的分紅)。每支基金都設立它的收益比較基準,如:長盛同智比較基準為:滬深300指數收益率X65%+上證國債指數收益率X30%+一年定期存款利率X5%。以此為基準,比較它的業績較此基準做的如何。一般情況下基金公司做的都較了,因為國債指數及存款利率收益較低。投資最重要的就是優選標的,由于基金分類很多,其投資方向、投資結構、投資策略有很大差異,所以不同類型的基金來做比較意義不大,對于投資者最關心的基金收益和未來成長性,就要通過基金凈值增長指標來衡量,拿它的凈值增長與同一時期的同類型可選基金的市場平均基準收益率做比較。可以比較真實地反映一只基金的業績成長性和增長潛力。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