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金做t,高位入場想降低成本浮動幾個點才適合做?
一、場外基金做t成本有點高,基金有申購費、贖回費,即使是C類基金免申購費,如果持有時間短,贖回費也免不了,持有時間少于7天還有1.5%的懲罰性贖回費。所以基金做t要謹慎,先看看買、賣規則。
二、賣出的時候是按份額。
先來說問題一,既然你是高位入場被套,想降低成本就是通過不斷的逢低買入,前提是計算好手頭的資金量,做好補倉計劃,基金做t也不是不可以,至于浮動點數要靈活,不能拘泥于一個固定數值,總的來說去掉買入和賣出的手續費,怎么也得保證有五個點以上的盈利才好,否則白忙活犯不上費那勁。
再來說問題二,基金無論你是建倉還是補倉,買入的都是份額,基金的凈值會上下浮動,但份額是不變的,到手多少就是多少,比方說一個基金當前凈值是1.0,你用100塊錢買入了100份,之后隨著市場的漲跌,凈值會發生變化,或許是0.9,或許是1.1,但你手里這100份額是不會變的,這個數量不會隨著市場的漲跌而浮動。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有不明白的可以留言。
不建議基金做T,因為申贖費用加起來就吃掉了你2%的利潤了。
保持長期持有思維,逢低買入,降低成本
高位入場,暫時被套,這在基金投資過程中是經常發生的事。
面對高位被套,最好的辦法是逢低買入,低成本買入更多份額,等待基金凈值回升,不用到達原來高點,即可回本,甚至獲利。
逢低買入并沒有固定的浮動點位買入,需要根據大盤走勢,基金持倉重倉股處于調整的哪個階段進行決定。例如,基金重倉股剛開始破位調整,不建議立刻補倉買入,等待重倉股企穩,股價開始平臺整理后,再分批買入。
同時,建議把手頭上的資金,合理分配好,在基金凈值下跌過程中,分批買入,避免子彈過早用光。
根據近一年基金最大回撤率,分成等份買入
基金近一年最大回撤率是確認基金回撤的重要指標。
例如,基金最大回撤率是20%,那我們可以把手頭上的資金分成數等份,當基金每回撤5%,就購入1等份,這樣可以避免盲目過早投入,把子彈用盡。
基金近一年最大回撤率,基本能表明基金經理控制回撤的水準,在大盤系統性風險不大的情況下,是有很好的參考意義,這表明了基金操作風格是激進還是保守。
按照最大回撤率分批買入,準確度更高,對很多不太熟悉市場漲跌,不太有盤感的新進投資者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傻瓜買入法,大跌就買入
一種不需要怎么用腦的辦法,給自己設定一個當天最大跌幅買入法。當持有過程中,基金凈值下跌超過一定百分比,就買入一定數量金額。
例如,設定基金當天凈值跌幅超過3%,買入500元。這樣在每天收盤前,查看基金凈值,基本能估算出當天基金凈值的漲跌,下單買入即可。
這是一種無腦傻瓜買入法,但實戰表明,這是非常有用的方法,也是我們最常見的逆人性操作方法,長期持有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2、基金做t與不做t的收益區別?
做T,是指當天盤中買入的基金份額,在盤中以較高價格賣出。
或者是在當天賣出手中持有的基金份額,在盤中較低價格按之前賣出的份額數量,再買回來,這個就稱之為反T。
無論是正T,還是反T,都是指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品種,比如ETF、LOF、封基,以及分級A/B份額。
它的原理和股票、債券的獲利原理類似,都是基于價差的博弈,獲得價差收益。
但做這種超短線的價差博弈,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就是勝率很低。
因為日內的價格波動有限,預先判斷的成功率并不高,即便是精于此道的老手,也經常會賣飛,或者做T做成了深套。

每一次的買入和賣出,構成一個完整的交易循環。
這一個個的交易循環,就等于一次次的下注。
勝率不高的下注,次數越多,虧錢概率就越大。
所以,基金仍然是以挑選質地較好的產品,以定投建倉,長期持有的穩健投資策略為基金投資獲利的主要方式為宜。
可以做T,大周期7天以上,有盈利可以部分賣出,只適合高拋低吸。
3、基金被套高位,可以通過做T降低持倉成本并盈利嗎?
不建議,基金手續費比股票高很多很多,基金做t是錢多沒地方用。不如捐了吧。
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實踐中一般人做不到。
投資股票、基金,任何盈利的原理都是“低買高賣”,只不過投資周期、持有時間長短不同而已。
有的人堅持長線,在熊市買入在牛市賣出;有的人緊跟趨勢,以高價買入以更高價賣出;還有的人,要在短時間搞一搞T交易,獲得一定幅度的價差收益。總而言之,只有投資者有判斷價格趨勢的能力,才可以實施價差交易,獲得盈利。
理論很美好,現實很難料。價差交易獲利的基礎,是對價格趨勢的準確預測,而眾所周知未來是難以預測的。一個人想象中的低買高賣,往往適得其反,要么成為了低買更低賣,要么成為了追高被套等等。
換句話說,價格走勢具有隨機性,并不以你個人的主觀預測來運動。你以為是低價,可能還有更低的價格等著你;你以為是高價,說不定價格還能繼續漲到天上去。
基于上述認知,通過預測短期價格趨勢來投資基金,好像不是穩定獲利的方式。所謂的被套后做T交易降低成本,實則是不可取的。倒是拉長時間周期進行定投,經歷一個完整的“微笑曲線”,在價格趨降、止跌反升的過程中持續投入,不斷收集便宜籌碼,攤低投資成本,等到價格差不多恢復到原來的水平時,就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
總結一句話,投資基金最好立足于長期,要看大趨勢,盡量少做預測短期價格走勢的投機交易。
謝邀,我的回答是不要像炒股一樣炒基金,基金補倉可以,補倉必須要嚴格按規則準進行,否則可能增加持倉成本。
經常看到很多人,每天都買入基金,相當于每天定投,我就不明白了,您每天都買的話,怎么攤薄持倉成本?
再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題主屬于比較常見的,買在山頂的情況。這種情況之下該怎么攤薄成本?個人覺得,不要像炒股票那樣,T來、T去的,增加買入成本不說,還收效不大。
個人始終覺得,如果一只基金是個好基,值得長期持有的,即使買在山頂,也不怕。但是補倉有學問。不要跌了就補。而是要跌到位再補。
筆者2020年12月買了幾只基金,就屬于這種情況,逢低就補了幾次倉,結果,當時以為的低點,在2021年全年來看仍是高點。所以筆者高點的補倉行為,就相當于增加了持倉成本。
這樣的補倉還不如不補。痛定思痛,我后續不再盲目補倉,而是確定了一個規則,階梯補倉。我確定三個補倉指標,分別是凈值下跌10%、20%和30%。不跌到這些指標堅決不補倉,維持正常定投扣款即可。
等凈值跌到10%,我們補1000元,跌到20%,我們補2000元,跌到30%,我們補倉3000元。也就是,凈值下跌幅度越大,補倉越多(具體補多少錢,要看您的資金量,錢多多補,但是一定要堅持凈值下跌到達設定的幅度再補)。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