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問題不是社保基金持有了哪些股?最重要的問題是是社保基金的“持股成本”
一:基金持倉成本計算公式
基金持倉成本價持倉成本價計算公式:(買入股數*買入價格+傭金費用)/買入股數。當然投資者進行減倉,或者加倉操作,會使投資者的持倉成本價發生改變,一般來說,在投資者盈利的情況下進行減倉操作,會使投資者的持倉成本價下降,而在投資者虧損的情況下進行減倉操作,會使投資者的持倉成本價上漲。同時,在投資者盈利的情況下,即股價上漲的過程中,進行加倉操作,會使投資者的成本價提高,反之,在投資者虧損的情況下,即股票下跌的過程中進行加倉操作,會使投資者的持倉成本價下降。在股票市場中,基金持倉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投資者的預期收益。投資者在基金走勢下跌過程中,進行補倉操作,隨著基金持有份額的增加,會降低其持倉成本。持倉單價是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的平均單價,基金持倉成本價計算方式如下:持倉單價=持倉成本/持倉份額。其中,根據賣出份額與剩余持倉份額的比例賣出相應比例的盈利,那么投資者的持倉成本不受賣出影響。持倉單價不是兩次買入價格的平均值,而是投資者花費的總成本除以持有的總份額。需要注意的是,簡單情況下可以用持倉單價來計算累計收益率。通常情況下,知道了持倉單價和基金當前凈值,就很容易知道現在是盈利還是虧損。不同成本價類型計算方法是不一樣的,如果賬戶的成本價類型為持倉成本,那么該類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包含手續費),不計算賣出的情況。比方說某個股票在沒有全部清倉的情況下,不管中途是否有賣出,持倉成本價都是用買入的成本除以現在持倉的股數。
二:基金持倉成本計算方法
這個可以通過你持有的基金價值除以其凈值就是其成本價了。這種計算有股數與價格兩個變量,按照小學數學知識計算即可,如果嫌計算麻煩,建議直接查看賬戶。另外買股票應該考慮**,而不是降低成本!
三:基金持倉成本計算公式表格
核心:
隱形重倉股:基金季報發布后,沒有進入基金前10大重倉股之列,但基金持股市值卻在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的個股。
在過去10年中,對于每只基金中的每只隱形重倉股,計算自個股十大股東公告日起未來N日累計收益率(N=3、5、30、60),近十年中,未來5日的累計收益率效果最好。
1. 上市公司持股集中度
截至2022年8月9日,A股共有217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2年中報前十大流通股東,通過分析各個基金公司在這些上市公司的持倉比例與市值,可以得到各個基金公司在A股市場的布局思路。
分別計算各個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中,被各個基金公司持有的比例與市值。例如寧德時代合計被基金公司持有了13.70%的流通股,持倉市值約1786.07億元。其中,持倉最多的基金公司是華夏基金,持有寧德141.76億元,持股比例1.09%。按照公募持倉市值大小排序,則持倉市值前十大股票分別是貴州茅臺、寧德時代、五糧液、隆基綠能、比亞迪、瀘州老窖、晶澳科技、東方財富、藥明康德、山西汾酒。
按照流通股公募持股比例大小排序,則持股比例前十大股票分別是晶澳科技、納芯微、君亭酒店、盛美上海、晶晨股份、國聯股份、潤豐股份、柏楚電子、容知日新、容百科技。其中,晶澳科技同時也是公募持倉市值前十大公司,各個公募基金合計持有晶澳科技35.15%流通股,持倉市值合計約651.23億元。其中,持股比例最高的基金公司是廣發基金,持有晶澳科技14.18%流通股,持倉市值約262.76億元。
2. 隱形重倉股
基金季報只披露前10大重倉股,即持股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排名前十的股票,只有半年報和年報會披露所有持股情況。基金季報發布后,沒有進入基金前10大重倉股之列,但基金持股市值卻在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的個股,被稱為“隱形重倉股”。這些標的被基金經理重倉持有但未出現在基金前10大重倉股之列,對投資者而言同樣頗具參考意義。
根據上市公司對前十大流通股東的披露情況,整理出387只隱形重倉股:即前十大股東中,存在1-8個股東為基金,并且該基金并未將該股票列為前10大重倉股之列。同樣,將這387只隱形重倉股,按照公募流通股持股市值大小排序,得到前十大隱形重倉股(如圖表3所示)。
以盛美上海為例,共有14家公募基金持有該公司。其中,諾安基金持股比例最高,為10.58%,持倉市值43.48億元。而盛美上海則是3只基金的隱形重倉股,分別是諾安和鑫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景順長城成長龍頭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諾安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3. 隱形重倉股收益表現

在過去10年中,對于每只基金中的每只隱形重倉股,計算自個股十大股東公告日起未來N日累計收益率(N=3、5、30、60),每年四次季報重復披露的隱形重倉股的收益率進行算術平均,同一股票在多只基金中的重復計算,并將收益率按照基金只數占比進行加權平均。經過測算發現,近十年中,未來5日的累計收益率效果最好,8年的平均收益率為正收益,截至2022H1的累計收益率為7%。從5日起,平均收益累計值隨著時間窗口增加減弱,隱形重倉股在被披露之后收益逐漸兌現并減弱。
4. 重點隱形重倉股點評
4.1 盛美上海
盛美上海為國內半導體設備平臺型企業,在清洗設備領域國際領先,重視差異化競爭,持續拓展設備品類,布局電鍍、立式爐、先進封裝濕法設備等,覆蓋濕法和干法工藝。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半導體清洗設備(2021年營收占比65.14%)、電鍍設備和立式爐等其他半導體設備(占比16.88%)、先進封裝濕法設備(占比13.44%)等。其中半導體清洗設備為核心產品,2020年及之前占公司營業收入超過80%。公司全球首創SAPS、TEBO兆聲波清洗等技術,在清洗設備領域,公司兆聲波技術超越SCREEN、TEL、LAM等傳統國際龍頭。
盛美上海221H收入10.96億元(同比+75.2%),歸母凈利潤2.37億元(同比+163.8%)。2Q22單季度收入為7.42億元(同比+112%),主因1Q22部分設備遞延收入確認以及ECP放量。公司2Q22歸母凈利潤達2.32億元(同比+347%),2Q22毛利率同比提升7.14pct至46.89%,主因ECP等高毛利產品占比提升。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進程加速。
4.2 柏楚電子
柏楚電子自2012年切入光纖激光切割控制系統領域后迅速成長成為行業領先者。中低功率產品在國內市占份額第一,在高功率領域是市場上近乎唯一能夠與國外主流同類產品競爭的廠商。激光加工產業持續景氣,而激光切割控制系統領域是整個激光產業鏈中的黃金賽道。公司以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為核心,以激光加工控制領域為基石,完整掌握激光切割控制系統研發所需的CAD、CAM、NC、傳感器和硬件設計等五大類關鍵技術,覆蓋激光切割全過程,打造寬廣護城河。中低功率切割控制系統領域柏楚處于絕對的領先,整體競爭格局穩固,高功率領域加速國產化。
疫情擾動下二季度業績承壓。柏楚電子總部位于上海,二季度因疫情導致物流管控,疊加下游客戶復工復產進度受阻,公司經營受到影響,Q2單季營收2.18億元,同比下降21.7%,歸母凈利潤為1.45億元,同比下降19.1%。中低功率激光切割控制系統產品(隨動+板卡)營收同比下滑顯著,高功率總線控制系統產品逆勢增長。報告期內,隨動及板卡控制系統產品營收分別為1.04億元及1.09億元,同比下降35.7%與31.5%。而高功率總線控制系統實現營收0.77億元,同比增加16.6%。
4.3 歐普康視
公司成立于2000年,專注于角膜塑形鏡等硬性接觸鏡類產品及配套護理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已成為國內及全球領先的角膜塑形鏡研發與生產企業。公司創始人為陶悅群博士,在角膜塑形鏡領域有豐富積累。公司擁有多個角膜塑形鏡品牌,滿足不同人群需求。2022年6月,公司自主研發的0.01%濃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院內制劑已獲批,未來有望與角膜塑形鏡共同成為公司近視防控的核心產品。同時,公司的硬性鞏膜接觸鏡產品已進入臨床試驗,未來完成注冊后將對公司的硬鏡產品線豐富具有積極意義;在離焦鏡領域,公司拓展布局框架鏡及軟鏡產品。
22H1公司實現營收、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6.84億元/同比+20.05%、2.58億元/同比+0.90%、2.39億元/同比+13.16%;實現毛利率76.31%/同比-0.19pct,凈利率41.68%/同比-5.15pct;2)22Q2實現營收、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13.13億元/同比+10.63%、1.10億元/同比-6.53%、1.01億元/同比-2.80%;實現毛利率74.82%/同比-0.36pct,凈利率38.90%/同比-3.50pct。
4.4 大全能源
公司從事高純多晶硅的研發、制造及銷售,為下游硅片、半導體等廠商提供高純多晶硅原材料。公司三期B階段項目于年初達產,新產能釋放帶動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79.6%,公司Q2出貨量約3.8萬噸,同比增長79%,環比基本持平。同時受益于硅料價格持續上漲,以及工業硅價格下跌帶來的成本下降,公司硅料產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Q2單噸凈利約為13.9萬元,環比提升約25%。預計下半年光伏需求景氣維持,硅料價格仍將處于高位,公司高毛利水平有望繼續維持。
2022年H1公司實現營收163.40億元,同比+262.16%;歸母凈利潤為95.25億元,同比+340.81%;扣非歸母凈利為95.29億元,同比+342.13%。分季度來看,22年Q2公司實現營收82.11億元,同比+188.08%,實現歸母凈利潤52.1億元,同比+230.19%。公司業績亮眼主要系硅料市場供應緊缺帶動公司硅料價格大幅上漲以及三期B項目產能逐步釋放帶動銷量增長所致。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