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基金上面的幾個不當說法 1.看中一只基金以后越跌越補,攤平成本。正常人買基金通過建底倉,持續觀察跟蹤,在合理位置上是可能拿到底部收益的,但是遇到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越跌越補,雖然在持有收益率上逐漸好看,到虧損金額逐漸增大,心里會產生恐慌,并且有可能最后造成子彈打完,行情上來一點也追不回來。比如建倉1萬且一倉設定1萬,越跌越補的情況下,像這兩周的醫療,很快你就把子彈打完了,雖然攤平了份額成本,但是行情沒到,就只能躺平。還不如讓他跌到一個程度,比如跌到5%的時候補半倉(虧損3.2%),再跌到6%的時候再補半倉(虧損4.5%),適時按照節奏去補,拉長線,而不是聽一些大V的說法說底部來了,行情快起來了,沒上車的再不逢跌補倉就上不了車,這樣的話術,你很難想象可能叫你逢跌補倉的大V就是主力在獵殺你。2.基金定投是較好較簡單的投資方式。基金定投,顧名思義就是定時定量投資,我認為這個方式在牛市或者震蕩上行市場是可以獲得較大收益。但是,基金定投適合板塊基金么?我認為并不合適,更適合寬指基金和中小混合基金,并且都要考慮大盤的情況下,比如現在這樣的震蕩行情,我就肯定不會板塊基金定投,而是寬指基金找個大概位置開始定投,畢竟分散資金追點相對較低收益、波動不大的寬指也不錯。3.長期持有肯定會回本的。這句話真的是純屬扯淡,玩基金不要想著每只都能賺錢,要做好平衡和止損的準備,特別是現在這個大盤,板塊輪動這么快速,逢漲T一點出來,保有子彈等主線出來總比在那干等好很多。
一:基金底倉是什么意思啊
舉個例:你準備買10萬元的基金,那么10萬就是滿倉,已買了6萬元即建倉60%,再買即“加倉”、反之賣就是“減倉”了
二:基金建底倉是什么意思啊
債券基金將基金分為A、B、C的類別主要是根據基金的收費方法和標準的不同區分的。一般基金有按A、B、C三類或AB兩類區分,區別就在申購費上。如果是A、B、C三類的基金,A類一般是代表前端收費,B類代表后端收費,而C類是沒有申購費;而A、B兩類分類的債券基金,一般A類為有申購費,包括前端和后端。而B類債券沒有任何申購費。但一般來說,如果債券基金沒有一次性申購費用,那么會有一定比例的銷售服務費。所以投資者可按自己偏好的收費方式來選擇基金。A是指申購時前端收費。就是你申購基金是要繳納一定的申購費,贖回時繳納贖回費用;B為后端收費。就是指申購時不收取費用,在贖回時看你持有期的長短收取贖回費;C為申購和贖回時均不收取費用,只在你持有時從你的分紅或者份額中收取相關費用。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里字母A、B、C的含義!你說的是基金名字中的那個A B嗎?如果是基金名字中的字母,你會發現A、B多,C挺少的,呵呵。你所說的華夏債券A、華夏債券B應該叫華夏債券型分級基金A、B吧。基金名字中的A、B表示的是這是分級基金的不同部分。分級基金是最近一種新型的基金形式,整個基金分為A、B兩種份額,兩種份額的收益率、收費、以及比例是不同的。比如有一種分級基金,總的資產中A份額占30%,B份額占70%,A份額是固定收益的,為4%;而B類份額收益不固定,但是基金經理可以把A類份額的資金全部拿到B里面做投資,這樣B就有了近50%的杠桿,一旦運作得好,B的收益是有近1.5倍的放大的。但是如果運作不好的話,由于A份額的收益是固定的,所以B份額還要貼給A份額4%的收益,所以B的風險也是放大的。你說的這兩個感覺像是這種類型的基金,比如去年年底比較火的富國天盈債券分級基金A,博時裕祥A,都是有相當固定的收益的,所以還比較受歡迎。a類是前收費, b類是后收費, c類是沒有申購贖回費,只有銷售服務費.
三:基金留底倉是什么意思
基金留底倉是一種投資行為,并沒有“要求”這一說,選擇留與否都是在于投資者個人,這樣的行為其實也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對錯之分。對于不同的基金,處于不同的投資周期,選擇留底倉與否都是在于投資者個人的考量,并沒有定論。為什么我們在投資基金的時候要“留底倉”呢,這么做又有什么好處和意義呢?。在股市逆周期中,大部分投資者都會傾向于拋光手頭的持倉,也有一部分投資者習慣于留有一部分底倉,有金額的漲跌、持倉的盈虧,我們對于大盤的走勢感覺才不會生疏,才能在緊要節點抓住機會,實現較大的獲利。。我們看好一只股票未來的漲跌走勢,想要持續關注,卻又怕往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忘記,那么留點底倉在手是最好的選擇。。做基金最忌諱的就是踏空,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來了牛市行情,但是自己的持倉卻是“空蕩蕩”,這該多么懊惱、多么沮喪。持有底倉在手,偶然遇到了大行情還能確保部分盈利。。基金投資,大部分時候普通人難免都會遭遇投資的失誤,遭遇較大幅度的虧損。留有部分底倉,看看自己因為一時沖動虧損60%、70%的慘痛教訓,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讓自己后續投資、買賣股票更加理性。基金,是否留底倉其實都沒有關系,不同的個人會有不同的態度。對于我們而言,如何能夠保住自己的本金不遭遇虧損并且能夠實現可觀的收益才是最重要的。做基金的方法、策略、模式千千萬,大家各有自己的方式,不論是什么招數,最終結果能夠是盈利就可以。而我們投資者需要做的就是:通過經驗的積累、知識的沉淀形成自己的一套操作方法論。
四:基金調倉是什么意思
基金限購了是什么原因呢?
最近有一些基金比較出名的基金限購了,比如說像易方達,睿遠,富國基金公司的一些知名基金。那么為什么基金公司要限購呢?不是申購者越多,基金的規模越大,基金公司賺的錢越多嗎?
第一,基金經理覺得管理的錢太多,管不過來。一個基金經理他重倉的股票,是有限的。國家規定的一個基金重倉一只股票最高不能超過10%。錢太多了基金公司可能找不到好的投資標的,投資風險太大,所以就會限購。
第二,就是基金經理覺得自己擅長的這個投資方向的資產比較貴了,不適合繼續投入重金,也會限購,防止投資者追漲買入太多,這個也是對投資者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那么具體為什么會限購,還要看這個基金經理本身的策略了,所以你對知名基金限購,還有什么想說的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五:基金一層倉是什么意思
每當基金走出一波行情時,都會有很多人沖進去,就像上個星期一樣,整個市場都有一種沸騰的感覺。
所有投資基金的朋友幾乎都樂開了花,畢竟等了那么久,市場終于給出反應。
還沒上車的朋友看到別人收益滿滿,也想進場分一杯羹,卻此時可能是高位站崗。
那么基金投資中,為什么有人可以賺錢,而有人只能持平,甚至虧錢呢?
答案是:會布局。唯有會布局的人,最后才能真正吃到"肉"。
具體該如何做?頭號君梳理了三個要點,建議大家收藏食用。
一、 建底倉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倉位,通常會把自己可用于投資的資金用倉位來劃分。
比如說,有10000元可用于投資,那么一層倉就是投入1000元的意思,兩層倉就是2000元,全倉就表示已經把10000元全部投入。
建底倉主要是防止錯過行情,在投資中真正對投資人有價值的不是收益率而是實際收益,也就是賺了多少錢。
而行情走勢不是人為可以控制,所以建底倉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防范行情一閃而過的局面。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位朋友看中一只基金起步只放入1000元,原本計劃每下跌5%就投入1000元,結果從買入開始一路上漲,按照原定計劃根本無法執行,最后在收益率為68%時止盈,實際收益是680元(此處及以下都未計算申購費和贖回費等費用)。
如果當時建立的底倉為10000元起步,那么最后收益可能就是6800元,這就是建不建底倉的差距。

通常情況下,建立底倉的倉位控制在3-5層倉,以便后續有波動時能夠及時補倉。
這種方式適合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
二、定投
采用定投的方式布局,可以通過拉長投資時間,有效降低投資風險。
所以即使是在高位買入,也不必擔憂,在下跌的時候繼續補倉,降低持倉成本,等待市場反彈。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基金凈值為1時,買入100份需要100元,當凈值下跌為0.9時,100元可以買到111份,凈值為0.8時,100元可以買到125份。
也就是說,下跌時我們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多的份額,持有的份額越多最后的收益也就越高。
所以說,定投完全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弱且沒有多少投資經驗的人操作。
三、低位補倉
不管是通過建立底倉還是定投的方式,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虧損。
那么遇到虧損該怎么辦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低位補倉,這一策略在上述兩種投資中都適用,而且效果都不錯。
具體如何操作?
補倉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加的,很多人以為下跌就是補倉,結果成本不但沒有降低,反而讓資金快速流入基金中,等真正需要加倉時沒有資金可以動用,這點還是非常可惜的。
什么情況補倉效果較好呢?
下跌3%以上的情況才是有效補倉時機,一般情況下建議可以控制在5%左右。
也就是下跌幅度達到既定目標時才開始補倉,否則就不要管它,該定投的繼續定投,該觀望的繼續觀望。
只有達到補倉觸發點時才動手,這樣才能真正地拉低成本。
不論是建底倉也好還是定投也罷,都要遵循一條原則,就是止盈不止損。
投資中難免遇到起起伏伏,在每一次下跌行情中拉低成本,把每一筆資金都埋伏下去,接下來只需等行情的到來。
總之一句話,基金想要賺錢,重在耐心持有,逢低布局。
點擊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