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因為賬上只有178元,官方網站欠費打不開,*ST華澤受到市場關注,但是A股公司沒有最雷,只有更雷。
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群興玩具三季報顯示,該公司7月-9月的營業收入為0元。截至去年9月底,存貨為0,應付職工薪酬、應付款項、預收款項、其他應付款等均為0元,這意味著公司已處于停產停工狀態。
上市后業績大變臉
群興玩具三季報還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虧損約1520萬元,同時預計全年虧損約1400萬-210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群興玩具于2011年4月22日登陸中小板,數據顯示,上市前三年,群興玩具的營業收人分別為3.07億元、3.59億元、4.66億元,凈利潤為0.23億元、0.39億元、0.58億元,營收和凈利雙雙穩步向上。
然而,上市后,群興玩具的業績出現了大變臉。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6年間,營業收入在2012年最高達到5.05億元,此后不斷下跌,2016年降至2.51億元,較2010年下跌了85.66%。而凈利潤更是慘淡,2011年為0.52億元,同比下降9.09%。2012年至2016年分別為0.44億元、0.24億元、0.15億元、0.18億元、0.13億元,2016年的凈利潤不及2012年的三分之一。2017年,群興玩具凈利潤首次陷入虧損,前9個月虧損0.15億元,預計全年虧損約0.14億元—0.21億元。
“重組釘子戶”四年三次忙自救
雖然主業凋敝,但群興玩具一直都在自救。公開資料顯示,從2014年7月至今,群興玩具推動了3次重大資產重組,但最后均已失敗告終。
2014年7月,群興玩具擬以14.4億元收購手游公司星創互聯100%股權,希望以玩具和游戲為載體,挖掘玩具和游戲的協同效應。但是,同年11月,因參與重組的有關方面涉嫌違法被稽查立案,群興玩具被暫停審核。最終,群興玩具推出的重組方案被否。
2016年6月,群興玩具再次拋出重組預案,擬向三洲特管、中國核動力院和華夏人壽發行股份,購買其合計持有的三洲核能100%股權,標的價格為16億元。但僅僅兩個月后,群興玩具便宣布終止該重組。
2017年3月,群興玩具新的重組預案出爐,通過發行股份方式收購時空能源100%股權,切入新能源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系統領域,交易價29億元,溢價率近18倍。然而到了9月,群興玩具宣布收購時空能源的計劃終止。
兜兜轉轉一場空之后,群興玩具又打算賣玩具了。
近日,群興玩具在回復深交所主業以及未來發展情況中表示,公司打算投資建立B2B+O2O玩具渠道電商系統的實施主體,推動公司玩具產業升級轉型第一階段落地實施。
控股股東籌劃股權轉讓
主業凋敝,四年三次重組失敗,這讓群興玩具的控股股東也開始萌生退意。

2017年12月25日,群興玩具公告稱,于近日接公司控股股東廣東群興投資通知,群興投資正在籌劃公司股權轉讓事項,預計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群興玩具三季報顯示,截至到2017年9月30日,公司控股股東廣東群興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4.85%的股權。而群興投資的股東分別為林偉章、黃仕群、林少潔、林偉亮,分別持股40%、30%、20%、10%,群興玩具的實控人為林偉章。
公告稱,截至目前,股權擬受讓方正在履行有權部門事前審批流程。群興玩具方面表示,此次股權轉讓尚需有權部門批準,擬受讓方正在履行內部審批流程,因涉及審批程序較多,預計2018年2月14日前可獲得有權部門明確批復意見,雙方正在全力推進審批進程。
要玩“類借殼”?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9月,在第二次重組失敗后,群興玩具進行了董監高換屆選舉,林偉章和一系列高管退居幕后。同時,被認為是原“德隆系”舊部的紀曉文、朱小艷帶領團隊入駐群興玩具董事會。
紀曉文曾是資本市場傳奇人物,擔任ST九發(現名瑞茂通)董事長時,曾創造出A股歷史上30個漲停板的神話,執掌深圳惠程后將其拉出虧損泥潭。
有市場人士借此猜測稱,群興玩具或走深圳惠程的路子,首先是控股股東退出,然后就是資產重組或資產注入。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2016年9月證監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改版的出臺,借殼趨嚴,不少上市公司拋出控制權變更的替代方案。像這“類賣殼”操作手段基本分兩步走,第一,控制權變更;第二新實控人注入新資產,改變主營業務,徹底脫胎換骨,但卻規避了實際控制權轉移的借殼認定紅線。
數據顯示,截至到2017年9月30日,群興玩具股東戶數為22350戶,剔除前十大股東外,其余22340戶“小散”也在等待救援。
在股吧中,也有投資者對群興玩具的借殼表示看好。
不過,對于市場關心的是否涉及借殼,群興玩具方面則回應稱,目前正在籌劃的系股權轉讓事宜,暫不涉及其他事項。
關注東方財富網微信號【 eastmoneynews 】,每天為您推送權威、專業的財經資訊!歡迎在【應用商店】搜索【東方財富】,下載中國財經第一門戶手機APP!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