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上市公司持股超過5%的投資者需要及時舉牌公告披露,但是事情似乎并沒有那么簡單。截至2019年末,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經理何帥管理3只不同的基金,持倉數只股票合計持股都超過5%。然而,交銀施羅德基金方面并未披露任何信息。
一顆大腦管理三個錢包?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該基金經理何帥管理的交銀持續成長、交銀阿爾法核心混合、交銀行業靈活配置混合等3只產品。這三只基金合計持有的美亞柏科、匯納科技、思創醫惠等股票比例全部超過5%。
分開來看,截至2019年12月底,何帥管理的美亞柏科機構持倉中,交銀阿爾法核心混合、交銀行業靈活配置混合、交銀持續成長主題混合三只基金分別持有2053萬股、1372萬股、1241萬股,持股合計為4666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比例為5.80%。
匯納科技機構持倉中,交銀阿爾法核心混合、交銀行業靈活配置混合、交銀持續成長主題混合三只基金分別持有334萬股、247萬股、205萬股,持股合計為785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比例為7.78%。
思創醫惠機構持倉中,交銀阿爾法核心混合、交銀行業靈活配置混合、交銀持續成長主題混合三只基金分別持有2023萬股、1394萬股、1331萬股,持股合計為4748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比例為5.46%。
細心觀察可以發現,何帥管理的三只基金持倉已非常同質化。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四季度,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差別不大,其中,美亞柏科、思創醫惠、三花智控、恒華科技、鄂武商A、山東藥玻、立訊精密、華宇軟件、萬科A等九只股票在三只產品中都屬于前十大重倉。其實,這一現象較為容易理解。受基金經理個人精力等因素影響,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不同產品持倉同質化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但是大多數基金經理都會規避超限持股的規定。
不同基金都由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相當于“一顆大腦管理三個錢包”,這與普通投資者使用不同的證券賬戶合計持有超過5%的A公司股票區別有多大?
證券法怎么“說”?
根據證券法第86條規定:“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五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三日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通知該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也就是說,根據證券法規定,一致行動人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份達到5%時,必須舉牌公告,并遵循短線交易相關規定。

關于一個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合計超限持股的問題,此前似乎已經有先例。2018年興全基金公司因旗下多只產品合計持股金龍機電達到舉牌線未披露,收到監管函。
值得注意的是,興全基金超限持股,并非主動買入,而是被動舉牌。2018年8月6日,興業基金通過旗下3只資產管理計劃—興全可交換私募債56期資產管理計劃、興全可交換私募債61期資產管理計劃、興全可交換私募債62期資產管理計劃進行換股操作,分別獲得金龍機電2191萬股、1261.98萬股和1095.93萬股,合計持有該公司4548.90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5.66%,持股比例超過5%而舉牌。
按照舉牌規則,六個月內不得賣出上市公司的股票,或者在賣出后六個月內又買入,由此所得收益歸該上市公司所有。截至2019年末,相較去年第三季度,何帥管理的三只基金均有或多或少的持股變動,這也已越過舉牌未披露并進行短線交易的紅線。
對于上市公司索要收益的問題,可以追溯到2007年“東吳基金違規短線交易,國投中魯索要1500萬元收益”。彼時,東吳價值成長雙動力(580002)基金持有國投中魯達955.2991萬股,占其總股本5.78969%,恰恰在舉牌國投中魯不久,東吳基金又選擇閃電賣出,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國投中魯,持股比例降至為總股本的2.1730%。在東吳建倉過程中,國投中魯股價漲幅較大,從6.64元飆升至13.18元,漲幅高達98.5%。按3元/股的收益,減持600萬股收益超過1500萬元。不過,實際操作中大多數短炒的收益并不多,程序非常麻煩,上市公司往往不了了之。
雞蛋都放一個籃子里安不安全?
根據4月初,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今年2月的公募基金行業數據。截至今年2月底,14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公募基金總只數達到6685只,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16.36萬億元。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想要從眾多公募基金中脫穎而出,就一定要有較為亮眼的業績,而重倉小盤股似乎可以提供彎道超車的機會。
從持倉來看,何帥管理的基金恰恰偏愛中小盤股。假如市場行情持續火熱,不論是游資還是投資者對小盤股的關注程度都會有所增加,小盤股市值也會水漲船高。屆時,重倉這些股票的基金也能獲得較好的業績。
不過,在市場平淡的時候,小盤股也會因流動性較差,出現不少問題,如果公司出現風險事件,過高的倉位會使基金經理很被動,當然,基金持有人的權益也將受到損害。
然而,對于絕大多數基金投資者而言,選擇基金投資就是為了分散風險,平穩收益。交銀施羅德何帥的操作究竟是用投資者的錢為自己鋪路還是為投資人著想?
另外,從公司層面來看,交銀施羅德基金對基金經理何帥的行為難道是一無所知,還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縱容員工鉆監管空隙?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