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汽000951,很有實力,業績好。這只股票的上漲潛力巨大。很值得長期關注。
一:中國重汽港股與A股的關系
應中國重汽(香港)有限公司(“本公司”)的要求,本公司的股份將于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九日上午九時三十分起暫停買賣,待本公司發出有關發行可轉換債券及可能的須予公布的交易的具有價格敏感性的公告。
二:A股中國重汽和港股中國重汽
按照今年的銷量來說是這么排的:東風商用;中國重汽;一汽解放;陜西重汽;福田戴姆勒,這是中國重卡五巨頭,其他品牌和這幾個比銷量都差一個檔次。其他比較主流的還有:江淮,北奔,華菱,大運,紅巖等等
三:中國重汽港股和A股是一家公司嗎
公司近三年單季營業收入首現負增長,重卡增購需求疲軟,未來前景難以樂觀。
10月26日,中國重汽(000951.SZ)發布2018年三季報,公司2018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312.20億元,同比增長10.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32億元,同比增長2.8%,公司每股收益為1.09元。
從單季度來看,中國重汽三季度營收86億,相比去年同期99億下滑12.8%。同時,這也是公司自從2017年三季度營業增速見到高點112%之后,已經連續第四個季度下滑,而本次營業收入首現負增長,預示著公司未來前景難以樂觀。
重卡主要用途為工程或長途運輸,工程車與新開工項目高度相關,而物流車與物流行業的景氣度有關。此外,2017年政策的嚴格整治超載問題,也提升了重卡行業的景氣度。
上表可以看出,中國重汽在2017經歷了營收高增長階段,這與國家整治重卡超載問題密不可分。2017年新版GB1589實施,導致重卡的單車載重量下降15%~33%,平均降幅約20%。因而使得新車需求增加。而近兩年物流業的高速發展,也帶動了物流類重卡的需求激增。此外,2017年下半年開始,受房地產的行業的景氣度回暖,來自投資類項目開工增加,使主要用作工程車的重卡非完整車銷量大幅增加,中國重汽也受益于此。
然而,過去的光景已經一去不復返,從目前節點,看到的只是過去的高基數。隨著超標整治的階段性完成,這方面的新增需求已經基本釋放。宏觀經濟與投資增速放緩,地產與基建行業目前的現狀,也讓工程車銷售難以客觀,重卡增購需求疲軟。
此外,重卡的購買方式多以金融貸款為主,金融機構新增中長期貸款增速與重卡增速高度相關,可以看作重卡銷量的先行指標。2018年1-8月,金融機構新增中長期貸款同比下降9%,預計四季度重卡銷量增速將進一步放緩。
然而,對于中國重汽來說,相比行業增速大概率放緩,濰柴動力強人譚旭光的回歸,讓其母公司的未來發展增添了幾分不確定性。
2018年9月1日,濟南市委在中國重汽正式宣布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出任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董事長。此消息一時成為社會所關心的焦點。
中國重汽是我國最早研發和制造重型汽車的企業,由于經營不善陷入困境。2000年7月,國務院決定對中國重汽集團實施改革重組,分別下放山東、陜西、重慶,將重汽主體部分下放山東管理,保留“中國重汽”名稱。2001年1月18日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新的中國重汽集團,總部位于山東濟南。
2016年又一次與位于濰坊的濰柴動力分家,形成了現在的中國重汽集團。
也就是說,濰柴動力曾經是中國重汽的下屬企業,但2006年兩家企業“分道揚鑣”,且成為直接競爭對手。
現在的中國重汽集團是山東省國資委重點企業,在A股和H股分別擁有“中國重汽”(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和 “中國重汽”(中國重汽(香港)有限公司)。
目前A股上市的中國重汽全稱叫做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上市的中國重汽(香港)有限公司(03808.HK)的子公司,主要負責重汽集團的卡車整車的制造及車橋總成。

中國重汽(香港)的大股東是中國重汽集團,持股51%,二股東是德國曼公司,持股25%,由于之前重汽與濰柴動力交惡,因而與德國曼公司合作,目前重汽近半數產品采用的德國曼公司技術的發動機。
隨著譚旭光的回歸,市場預期中國重汽的母公司,也就是港股上市的中國重汽卻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濰柴動力的主營業務也是發動機,這勢必與目前德國曼公司發動機產生沖突,進而或影響公司日常經營。在母公司面臨諸多待解問題時,上市公司恐怕也難以獨善其身。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四:中國重汽股票股吧
中國石油披露一季報,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本集團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5090.98億元,同比下降14.4%;受營業收入減少以及油價大幅下降導致庫存跌價損失影響,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虧損人民幣162.30億元, 比上年同期的凈利潤人民幣102.49億元減少利潤人民幣264.79億元。動不動就盈利百億,動不動就虧損百億,這錢真不值錢,哈哈。
今年油價沒降多少,為什么一季度中國石油會巨虧呢?
1、行業表現慘淡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與中國海油同天公布了其第一季度業績。除了專注于上游領域的中海油之外,其余兩家公司均受累于煉化業務,出現了業績的大幅下降:
中石化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55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2.6%;一季度歸屬于公司股東凈虧損191.4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345億元。一季度全國化工產品和成品油需求大幅下降,銷售量均下滑20%以上。中國石化汽、柴油和化工產品銷售萎縮,反過來影響原油消耗,去高價庫存周期變長、難度加大。
2020年3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會發布《2019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國際油價下跌背景下,石油化工企業的利潤普遍下滑,虧損面持續擴大,特別是石油開采行業。
2、需求疲軟 銷售虧損最大達
在中石油的所有業務中,銷售板塊無疑是受到最大影響的。依據財報,該板塊虧損165.93億元,比上年同期的經營利潤35.17億元,減少利潤201.10億元。受疫情影響,需求疲軟以及銷售受阻是幾大油企虧損的核心原因之一。
3、不過,除了這些原因,大家還需要注意一個成本的問題
按道理講,我國是石油消費國,國際油價低,對中國來說是有利的,而且國內油價還有保底價,那為什么國際油價下跌,反而還會虧損呢?
實際上,油價包含三個主要的部分:原油開采成本、原油煉化成本、以及稅費。中石油虧損,主要是在或許還在原油開采這一領域,原油開采成本是比較高的!
根據相關數據,中國開采成本是29.9美元/桶,美國原油開采成本在35美元/桶以上,而俄羅斯的成本約為17美元/桶,沙特成本則更低,僅為10美元/桶。現如今國際油價一直在20幾美元漲漲跌跌,對于中國來說,只要你開采原油,那么你就是虧損的。
但是,我們還不能停止開采,明顯的要虧損,但是開采是不能停止的!這也是為了保證國內每年開采的相對量,維持時候的穩定和安全。所以,不能停止和減少開采,那么國際油價大跌,你的成本就會越來越高,油價越跌,成本會越高,虧損也會越大。
最后,對于中國石油,還有個問題,因為它和核心業務就是原油開采,當國際油價下跌將會使中石油的盈利持續下降甚至虧本。
,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