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特朗普政府再出新招,簽署名為“確保信息和通信技術及服務供應鏈安全”的行政命令,宣布進入所謂的“國家緊急狀態”,禁止在信息和通信領域進行所謂“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交易”。幾乎所有報道此事的外媒都在說,這是在為禁止美企與華為的業務往來鋪平道路。
美政府對于華為的交易禁令,讓今日A股華為產業鏈承壓明顯。春興精工和深南電路跌超6%,東旭光電跌超5%,立訊精密、飛榮達、滬電股份等跌超4%。
此外,我們還關注到一家華為概念股——中際旭創(300308.SZ)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較大,最近11個交易日回調超過20%。
但看這家公司股價,妥妥地有牛股氣質。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這家公司。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一、中際旭創知多少?
中際旭創,原名中際裝備,原來的主營業務是電機繞組制造,后于2017年全資收購了蘇州旭創,成功切入了光通信領域,完成一個漂亮轉身。
目前,中際旭創的主打產品是高速光模塊。所謂光模塊也就是光電器件的組合,沿著電信號——光信號——電信號的路徑進行轉化。目前,高速高模塊應用于兩大領域。其一是電信市場,用于5G基礎設施的建設;其二是數通市場,用于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建設。
目前,中際旭創已經涵蓋了10G/25G/40G/100G/400G的光模塊產品,也主要應用于數通市場,也就是云計算廠商。谷歌是最大的客戶,占公司總營收的23%,因為前者在公司C輪融資時有戰略投資,兩者利益進一步捆綁。
除了谷歌,還有營收占比為11%的Hyve,以及微軟、Facebook等海外巨頭。國內客戶就是華為、中興等通信巨頭,與A股另外一家光模塊龍頭——光迅科技的客戶重疊,不過后者主要應用于電信市場。
中際旭創的最大股東是山東中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0.9%。大股東的背后均為個人,是一家民企。此外,公司第三第四大股東分別為香港中央結算公司(陸股通)、中央匯金公司。在2019年一季度,兩只全國社保基金新進入十大流通股東的行列。
4月23日,中際旭創發布了2018年年報以及今年一季報。據財報數據顯示,全年業務收入51.56億元,同比增長118.76%,歸母凈利潤潤6.23億元,同比上升285.82%。
2018年,公司高端光通信收發模塊實現收入49.98億元,其中25G/100G/400G光模塊收入37.49億,占總收入72.71%。此外,全年高端光通信收發模塊毛利率為27.21%,同比提升1.01個百分點,主要是其中25G/100G/400G光模塊毛利率同比提升5.75個百分點至28.16%。
今年一季度,主營業務收入87564.68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7.39%;歸母凈利潤9949.99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2.66%。一季度業績下滑主要是公司部分客戶消耗庫存暫時推遲了100G高速光通信模塊產品的采購;另外,部分客戶決策全年采購計劃較晚,未在報告期內批量下單,使得公司單季度業績出現回落。不過,毛利率保持在28.11%的相對高位。
二、未來受益的邏輯
在4G時代,國內的光模塊玩家大致有3家,分別為光迅科技、華工科技、海信寬帶。
半路出家的中際旭創有望在5G時代殺出一條血路來。據長江證券分析,中際旭創估計最終能拿下15%的市場份額。4G時代,光模塊的市場份額是100億元,而5G光模塊的需求是400億—700億元。能占據15%的份額,也是不小的蛋糕了。
此外,在去年底,在華為的項目招標過程中,旭創獲得了40%的份額,光迅科技只有10%。去年底的中興的前傳光模塊中,旭創獲得了60%的市場份額,光迅未中標。這是國內兩巨頭一批次訂單的情況,后面的延續性有待持續觀察。但旭創能打入華為產業鏈,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在電信市場,不用多說,5G大規模建設時,將對于光模塊龍頭企業充分利好。不過旭創在電信市場的份額相對較小,主要還是用于數通市場。
不過,在數通市場,未來也將是上萬億的大市場。現在亞馬遜、谷歌、微軟、阿里、華為等巨頭均在紛紛加碼。特別是華為在國內接下來的將爆發的政務云以及企業云方面,將出現厚積薄發。
據IDC機構預測,2022年中國政府行業IT投資總規模達到1236億元。企業云的市場規模會更大。按照工信部時間表,2020年83%的公司采用公共云,2025年所有的公司會上云。
目前,政府機關、金融機構、以及大中型企業絕大多數均沒有上云。隨著時間的推進,華為將在國內云服務市場大展身手。所以,華為云產業鏈上的公司也將充分受益,包括中際旭創以及光迅科技。

但是兩家公司一定會短兵相接。
去年12月底,中際旭創公布要定向增發,投資額將達到15.5億元,主要的方向就是400G的光模塊。
恰巧的是,同期,光迅科技的非公開發行募股也同樣獲得了證監會的批復,擬定投資額為10.2億元,方向主要是100G的光模塊。
不過,從計劃投資到最終落地生產,至少也需要2年時間。到那時,旭創手握400G的光模塊,而光迅才100G,不排除旭創會降維打擊,直接降價沖擊光迅的最新的100G產品。
三、面臨的風險點
不過,對于中際旭創來說,也面臨不少的風險和沖擊。
第一,中美貿易摩擦的對抗升級,會影響到公司的業務。作為一家海外營收超70%的旭創來說,這是一大風險。因為旭創的大客戶均來自北美互聯網巨頭。
第二,技術壁壘不夠深。數據中心的光模塊的生命周期在5-7年,而電信級光模塊在15-20年。還有溫度需求以及可靠性需求的區別來看,電信級的光模塊對于技術的要求更深更嚴。
此外,旭創的高速光模塊,主要集中在封測領域,是技術含量要求不是那么深的細分領域。
第三,海外的云計算廠商相較于國內,暫時領先3-4年,建設數據中心的時間也大大提前。所以,未來海外數通市場的增速不會像此前那么快。而國內的數據中心建設也將跟上,不過于大廠商的合作還不是那么緊密,還面臨光迅科技等供應商的激烈競爭。這些都是投資者需要注意的。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