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除息?所謂除息,就是將利息除以復利,也就是說,如果你存的錢越多,你的利息就越多。舉個例子,假設你有10萬元,一年后你可以得到1..2萬的利息,那么你的本金就是10萬元。如果你把這10萬元拿去買房,那么房價就會上漲,你的利息也會隨之增加。因此,對于銀行來說,它不不僅是一個賺錢的機器,而且還是一個風險很高的機器。所以,在選擇存款方式時,我們必須謹慎。
一:什么是除息日
股份開始除息買賣的日期,是指截止新買家可享有股息收益的日期。因為本港實行兩個交易日內交收的買賣方式,所以在截止過戶前兩個交易日就是除息日。 什么是除息日?股權登記日后的第一個交易日就是除權日或除息日,這一天購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是不同于可以享有本次分紅的“新股東”,不再享有公司此次分紅配股。在除息日,基金凈值將從基金資產中減去所分的紅利總金額。在除息日,基金份額凈值按照分紅比例進行除權。一般來說,權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基金份額持有人享受基金當次分紅權益。如果權益登記日、除息日是同一天,當天的凈值中會份額凈值中會扣除紅利部分金額。除權日(除息日):股權登記日后的第一天就是除權日或除息日,這一天或以后購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不再享有該公司此次分紅配股。除權日是,轉增或者配送股以后市場可流通總股數增加,那么原來的市場價格必須進行除權。不然對后來買股票的人就不公平了。一樣的總市值,股數增加了,價格卻沒降。除權日在股市指一個特定日期,如果某一上市公司宣布派發紅利股份、紅利認股權證、以折讓價供股或派發其它有價權益,在除權日之前一日持有它的股票的人士(即股東)可享有該等權益,在除權日當日或以后才買入該公司股票的人則不能享有該等權益。除權日與除息日是同一概念,兩者的差別只在于前者涉及非現金形式的權益,后者則涉及現金股息(包括可選擇收取新股代替現金的股息)。
二:什么叫背債貸款
貸款是要每月還的,是一項負擔;是債務;背貸款意思就是背著債務的負擔。一般一個拖車可以拖2個20’柜子,但是有些時候,1票單字只有個柜子,這樣的話,拖車去給你裝貨,拖了你1個貨柜,就是他們常說的“單背”。如果你的貨物是2個,或者4個成雙成對的,那么就是所說的“雙背”一般,單背的價格要比雙背的價格高些
三:還唄的利息是多少
“需要貸款嗎?低息的那種,年利率只有3個點。”
“‘以貸換貸’真的可以大額減息,要不要試一試?”
“我們做可以‘轉貸降息’,以170萬房貸為例,轉貸后每月最多可少還四五千。”
......
近日,有網友反映頻繁接到電話,大致內容多是宣稱可以辦理低息貸款,或是代辦“以貸換貸”實現大額減息。對此很多人抱有懷疑,但也有人真的動了心。
那么,“以貸換貸”真能省下幾十萬?“以貸換貸”合法嗎?轉貸后,又會面臨怎樣的風險?
01
高息轉低息
立剩幾十萬?
7月12日,財聯社消息稱:在政策呵護下,銀行加大信貸支持實體和中小微企業力度,然而在“投機分子”的運作下,“以貸換貸”的違規交易再度活躍起來。
為此,北京地區多家銀行嚴厲打擊“以貸換貸”違規交易。
(圖源財聯社)
也許面對還唄、分期貸、360等平臺發送的貸款推銷信息,很多人早已“免疫”。
但面對“轉貸降息、立省幾十萬利息,每筆貸款均由正規銀行發放”,很多不明真相人真的淡定不了!
我們先來看看轉貸降息有多大的誘惑力!
以商貸100萬、期限20年、等額本息為例:
1、正常是4.45%的利率,貸款利息總額約51.19萬元,累計還款總額約151.19萬元,月供約6300元;
2、換貸后3.00%的利率,貸款利息總額約33.10萬元,累計還款總額約133.10萬元,月供約5546元;
也就是說,以貸換貸之后,利息少還約18.09萬,月供少還約754元/月。
簡單對比一下,就能看到轉貸之后有多劃算,也難怪廣大房奴對“轉貸降息”提起了興趣。
那么,“以貸換貸”究竟是什么?又是怎么操作的呢?
據相關銀行工作人員介紹:
“以貸換貸”,其實就是將年利率相對較低的房屋抵押經營貸,與房屋抵押貸款進行的置換。
具體的操作方式為:
1、名下有正常經營公司的貸款人,貸款中介將根據公司的經營資質以及貸款人財務狀況制定經營貸置換計劃;

2、如果貸款人名下沒有經營的公司,貸款中介會為貸款人辦理股東過戶,還要為其偽造經營流水,讓貸款人“搖身一變”成為一家公司的經營者,然后提交經營貸審核資質,實現換貸。
劃重點:
1、需要用戶自己將原有的房貸尾款結清。要么自己想辦法找親戚朋友借錢,要么找資金方墊資(過橋墊資),需要額外給資金方手續費。
2、申請轉房貸業務需要支付一筆手續費,手續費按貸款額的1.6%-4%來收取。
3、這個低利率的貸款業務,其實就是銀行的一款抵押經營貸款產品,只要用戶貸款沒有問題,基本都能通過審核。
另外,除了“以貸換貸”,市場上甚至涌現了名下無房的購房者買房不按揭,改成經營貸的方式。其本人沒有公司,為了申請經營貸而去注冊公司,致使經營貸“不合理流入樓市”。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原本服務于中小企業的經營貸,成了部分購房者的暗度陳倉之計。而上當受騙通常都是從占便宜開始的,投機取巧,終將反噬!
02
影響征信、涉嫌犯罪...
換貸有風險,警惕低息誘惑
早在今年5月,合肥樓市房貸利率還普遍“飄在”5字頭的時期,市場上就涌現了一批“轉貸”的聲音。
(圖源朋友圈)
彼時轉貸的利率可降至4.8%,對于以6.37%高利率站崗的買房人來說,可謂“救命稻草”。
然而“低息誘惑”的背后,通常挖的都是坑。
1、月供壓力陡增
大部分購房者的房貸周期基本都是30年,而轉成抵押經營貸之后,只能選擇10年的貸款期限,為擴大生產,可延長至20年。期限縮短后,月供壓力陡增,直接影響就是斷供的風險。
2、高昂的轉貸業務手續費
中介的服務費大概在貸款金額的1.6%-4%,以100萬元的經營貸為例,需要繳納1.6萬-4萬元的服務費,這其中還不包括一些隱性費用。若購房者的征信、抵押物存在問題,還要再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收費。如若貸款未遂,所交服務費也有被拒絕退還的可能。
3、灰色操作或影響征信
根據金融機構規定:經營貸款的用途僅限于合法經營,不能用于房地產項目,也不能流向證券、期貨市場。
而貸款中介口中的“以貸換貸”,通常是通過取現、走對公賬戶,從而規避經營貸置換房貸可能被銀行查出的風險。灰色操作一旦被銀行發現,或被要求一次性還款,如無法還清,房子可能被拍賣,最終錢房兩空!
4、或涉嫌刑事犯罪
據財聯社消息,北京地區多家銀行表示,“以貸換貸”風險極高,如造成銀行重大損失的,當事人或將以“騙取貸款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讀到此處,是非黑白,相信大家心中已有定論!
結語
用經營貸款置換住房貸款的方式,經營貸款并未真實用作經營用途,等同于流入了房地產領域,這種違規行為干擾了正常經濟運行,破壞了健康金融秩序,更將借款人自身財產安全置于危險境地。
在此,本站提醒廣大市民切勿進行這類操作,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辨別能力,避免盲目輕信各類不法營銷套路。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