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銀行總對總充值的?為什么要這樣做?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首先我們要明白,銀行的業務范圍是什么?簡單來說,銀行的業務范圍就是存款、貸款款和保險。那么,銀行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呢?簡單來說,銀行的盈利模式就是通過吸收存款,然后將存款轉化為資金,再將資金投入到各種金融融業務中,從而獲得利潤。而這些金融業務的核心就是貸款。
一:什么是銀行總對總充值話費
繼續講發票。這次我們通過話費充值具體案例,講講開發票的那些事。那么,讓我們開始吧。
充值話費開發票,通訊運營商提供服務,是發票開具方,也即是銷方,個人支付費用,是購方,發票金額即話費充值額。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是這么理解的,無論從常理角度,還是按法律規定,似乎理所當然沒有爭議。現實中,人們還是遇到不少問題。我們一個一個來。
四個問題。
一、明明充值了300元,為什么通訊運營商不給開發票?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通訊服務業的結算模式,一般有兩種,一是消費完后再繳費,二是預充值月結扣費。
模式一沒有太大問題,消費即“發生經營業務”,繳費即“確認營業收入”,隨后開具發票,完全符合發票管理辦法的要求。而且,消費后繳費,一般直接跟通訊運營商交易,很少出現第三方。當然,如果出現第三方,問題跟模式二是一樣的。
模式二更為普遍,預先充值,然后月結扣費。充值的方式有很多,簡單列舉一下:
1.通訊運營商線下營業廳充值;
2.通訊運營商網上營業廳/APP充值;
3.辦理銀行劃扣充值;
4.通過支付寶、
5.購買充值卡或空中充值。
方式1和方式2都是直接跟通訊運營商交易,發票開具方是通訊運營商;方式3要看具體情況,如果已跟通訊運營商簽訂協議,明確屬于代扣話費,發票開具方也是通訊運營商。
方式4和方式5實質是第三方銷售話費,不一定是支付寶
所以,如果是通過第三方平臺充值話費,應該向提供充值服務的第三方公司索取發票。通訊運營商在上一環節已經開過發票,終端銷售其實跟它沒有關系,不開具發票是符合規定的。
二、通過通訊運營商官方渠道充值300元,為什么只開具了139元的月結發票?
通訊運營商一般采用“預充值月結扣費”的結算模式,個人充值300元, 通訊運營商收到300元,因為通訊服務是持續進行,有滯后性,充值時并未完成通訊服務,所以并未“發生經營業務”,也沒有“確認營業收入”,賬務處理應計入“預收賬款”,月結扣除套餐費用139元,當月通訊服務完成,確認營業收入139元,“預收賬款”300元中的139元轉入“主營業務收入”,開具139元月結發票,同時繳納增值稅。

還有161元怎么算?下個月月結扣除139元套餐費用,繼續開具139元月結發票,以此類推。
那如果想一次性開具300元發票該怎么辦?也有辦法。預充值300元時,因為尚未確認收入,未達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在增值稅稅控軟件選擇“未發生銷售行為的不征稅項目”,開具不征稅發票。如果選擇充值時開具不征稅發票,月結發票不能再重復開具。有人會問了,開了不征稅發票,那稅怎么辦?上篇文章說過了,不開票收入一樣要納稅,通訊行業是根據月結收入繳納增值稅,所以開票行為前置并不影響稅的繳納。
三、辦理了充300送300業務,發票該怎么開?
充300送300,實質是折扣銷售,600元話費5折銷售,實際支付300元。關于折扣銷售,政策上也很明確,“納稅人采取折扣方式銷售貨物,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銷售額征收增值稅;如果將折扣額另開發票,不論其在財務上如何處理,均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折扣額。”
需要注意的是,“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具體是指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的“金額”欄分別注明,可按折扣后的銷售額征收增值稅;未在同一張發票“金額”欄注明折扣額,而僅在發票的“備注”欄注明折扣額的,折扣額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
回到問題,充300送300,發票金額注明:
銷售金額600元,稅額0元;
折扣金額—300元,稅額0元;
合計金額300元,稅額0元。
以上是不征稅發票,月結發票需要倒算不含稅收入,并計算稅額,具體參考下圖。
充話費送手機同理,把贈品手機視為折扣額部分就行,只是需要“在開具銷售發票時,將贈品和商品總的銷售金額按各項商品公允價值的比例分攤確認贈品和商品的銷售收入,按總的銷售金額征收增值稅。”
四、充值話費到個人手機號碼,可以開具公司抬頭發票嗎?
先說答案:不可以。
再說另外一種普遍情況,吃飯開發票回去報銷,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人會覺得有問題。其實這本身是存在涉稅風險的。舉個例子,甲在公司可以報銷(銷售費用),乙請甲吃飯,乙公司沒有報銷,然后甲說幫我開個發票吧,發票抬頭(付款方)是甲公司。甲拿發票回公司報賬,公司計入成本費用,利潤少了,企業所得稅也少繳了,甲多了筆個人收入(飯是乙給的錢),不用繳納個稅,乙做了順手人情,一舉三得。誰虧了?國家虧了唄。
有人會說,國家就別惦記這點小錢啦!實話實話,這錢國家想惦記也惦記不了,很簡單,吃飯是很難具體指向的,公司入賬為銷售費用,但根本無法核實所謂的真實性,所以只能默認都是正常的公司費用支出,是風險,也不是風險。
手機話費不一樣,每個號碼都是綁定個人身份,充值到個人號碼賬戶,意味著是個人消費,當然不可以開具公司抬頭的發票。公司可以給個人支付通訊補貼,實際上是不需要發票,直接并入個人工資薪金就可以。如果一定要開具公司抬頭的發票,兩種方式,一是把個人號碼轉至公司賬戶,二是公司采購不具名充值卡或空中充值,拿回去愛給誰充給誰充。
今天的稅收問答到這里,下期見。
二:什么是銀行總對總充值?
總隊總,就是總行對總部,比如中國銀行總行對農業部總部,二者的簽約就是總對總。比如:你和建設銀行簽訂協議,約定手機135********的話費可從你的卡62*******上扣,移動隔一段時間就生成賬單發給建行,不需要你輸入密碼建行就自動從你的卡上把錢劃轉給移動了。你撤銷簽約后,建行就不能自動從你的卡上把錢劃轉給移動。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