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經的中國自主造車“四小龍”之一,眾泰汽車(股票代碼000980.SZ)正遭遇成立16年來的最大危局。
近日,來自于平安銀行的一份內部郵件稱,眾泰汽車等四家車企年底將進入破產程序,“預計涉及上下游汽配供應商產業鏈合計約500億元壞賬。”
對此傳言,眾泰汽車迅速做出否認,并聲稱已向公安部門報案。但是,在澄清公告中眾泰汽車也承認,截至2019年6月,公司資產總計金額約為305.31億元,負債合計金額已高達132.41億元。
10月15日,又一則壞消息襲來。眾泰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鐵牛集團所持有部分公司股份被司法凍結。截至公告披露日,鐵牛集團共持有眾泰汽車38.78%股份,其中大部分已被質押,質押數占眾泰汽車總股本的31.95%,此外還有2.40%被司法凍結。
從遭遇“破產門”傳言,到被比克電池起訴、落入“欠債門”,再到工廠停工、利潤暴跌、銷量腰斬的多重難題,眾泰汽車在2019年下半年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之中。
從2017年借殼上市至今,眾泰汽車的“高光”時刻短暫即逝。這家因山寨“奧迪”、“保時捷”而聲名鵲起的車企,前路未卜。
因“山寨”而火,殺入十強
眾泰汽車成立于2003年9月15日,由多家汽車零配件企業作為支撐。相對于諸如一汽、上汽、長城等自主汽車品牌,眾泰是一個進場頗晚的“小弟”。然而后來眾泰所攪起來的“風浪”,震驚了一眾前輩。
2004年,眾泰收購了臺灣豐田特銳車型生產線,連設備帶模具,乃至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都一起帶了回來。在此基礎上,2005年6月18日,眾泰2008下線。
到了2008年,眾泰汽車照搬特銳模式,買來夢迪博朗車型生產線。
簡單的買買買,并沒有讓眾泰在自主車企中脫穎而出,更不用說與合資品牌進行較量。在平庸了十年后,眾泰將中國一些自主車企小打小鬧的“山寨”,做到了極致。并憑借膽量高人一等的“山寨”車型,一飛沖天。
2013年,眾泰在公司成立十周年推出了T600車型,掀起了銷售熱潮。眾泰T600的外形,與當時的奧迪Q5外觀非常相似。豪車外觀、suv定位加上國產低價,讓眾泰T600銷量起飛,并帶動眾泰汽車在2014年總銷量突破16萬輛。
這之后,嘗到甜頭的眾泰汽車繼續大膽山寨!2016年末,外觀與保時捷Macan高度相似的眾泰SR9問世。其剛上市三天,訂單就突破了2萬輛,甚至當時在4S店一車難求,要加價4萬元才能提車!
眾泰因這些成功的“山寨”車型,終于更上層樓!2016年,眾泰汽車累計銷量達到33.31萬輛,同比增長50%,進入當年中國汽車品牌銷量前十,達到企業發展巔峰。
巔峰已過,不斷走下坡路
在經歷了輝煌的2016年后,眾泰汽車一躍成為自主品牌炙手可熱的新勢力,隱約看到了觸及一線大車企的影子。然而估計就連眾泰自己都沒有料到,2016年會成為企業的最高峰,再也難企及。
2017年,躊躇滿志的眾泰汽車定下了全年40萬輛的銷售目標。眾泰汽車董事長金浙勇更是公開表示:“2017年是眾泰汽車品牌重構的元年。”立志要以“精品造車,以質取勝”的理念造國民好車,想要去掉賴以成名的“山寨標簽”。
然而現實卻不甚理想。眾泰汽車在2017年累計售出新車317036輛,同比下降4.8%,遠低于行業的平均正增長。雖然其銷量再次突破30萬輛,但全年目標完成率,僅為79.2%。在中國汽車市場正增長“關門”的最后一年,眾泰開始掉隊。
究其原因,有分析師認為,在國內購置稅退坡、車企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2017年乘用車整體漲勢減緩,這對一些企業會產生影響;此外,眾泰汽車自身品牌定位也并非主流,競爭力的欠缺也導致銷量出現小幅度下降。

實際上,根源在于習慣了“復制性創新”的眾泰,并沒有形成真正的自主創新力。隨著合資大品牌更加強勢,國內消費者的品牌意識不斷增強,依靠模仿甚至是抄襲的汽車品牌正在逐步被購車者拋棄。
進入到中國汽車市場增速分水嶺的2018年,眾泰汽車在上半年交出了銷售新車154,307輛,同比增長45%的成績單。然而在2018年下半年,眾泰汽車銷量折半,導致全年銷售新車23萬輛,同比下降近三成;2019年上半年,眾泰汽車僅售新車6.4萬輛,形勢更加不容樂觀。
眾泰巔峰,已過近三年。
危局壓頂,前路幾何?
2019年,困擾眾泰汽車的不僅是銷量劇減。
先是有媒體爆料,平安銀行對包括眾泰企業在內的四家車企因涉及上下游汽配供應商產業鏈合計約500億元壞賬進行風險排查,并稱年底將進入破產程序。雖然眾泰汽車及時進行了辟謠,但其危局,已開始顯現。
剛從熱搜上降溫的眾泰,又被一紙訴訟重新送上了熱搜榜。因拖欠比克電池6.21億元貨款,眾泰汽車被比克電池告上法庭,并要求法院凍結其4000多萬元財產。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注意到,比克電池自2014年起成為眾泰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供應商,并成為眾泰最大動力電池合作伙伴,占據其電池供貨總量的60%。
金融機構及供貨商對眾泰汽車的態度及做法,已經反映出眾泰汽車在資金上的困難局面。2019年上半年,眾泰汽車實現營收50.4億元,同比下滑50.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9億元,同比下滑197.37%。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從天眼查發現,眾泰汽車存在自身風險21條,周邊風險26365條,預警提醒168條,股權質押比例達到44%。
作為一家后發制人,從眾多國產品牌中一度廝殺到全國前十的車企,眾泰汽車已實屬不易并被寄予厚望。但隨著我國汽車市場的整體低迷和“山寨”戰略的過時,眾泰深陷困境,翻身機會在哪里?
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汽車市場的發展方向,是眾泰可以押寶的為數不多的可選項之一。
早在2008年11月,眾泰汽車純電動汽車便拿下了國家首個產銷許可證,是中國電動汽車的第一批入場者。而后在2017年,眾泰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銷售高峰,全年銷售3.5萬輛;2018年銷量繼續突破3萬輛大關。但與北汽新能源、比亞迪等企業差距不斷擴大。
在今年的上海車展期間,眾泰汽車發布了E330、ES330、EZ500、ET450四款全新電動汽車;并推出了首款可量產氫燃料電池車型——眾泰E200FCV,進軍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或許能成為眾泰翻身的重要一張牌,而前提是,眾泰要盡快恢復產能。
除此之外,眾泰汽車早就提出來的“精品造車,以質取勝”口號,必須要堅持下去。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山寨”說再見,從技術、外觀、服務等方面去真正的自我創新和升級。
從造車路線到技術的重新選擇,加上傳聞中的浙江金華市國資委將15億元入股的國資“紓困”,眾泰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新格局下尚有一戰之力。面對危局,眾泰汽車能夠放手一搏成功翻盤么?
來源: 華夏能源網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