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交所為什么倒閉了?這個問題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文交所的運營模式出現了問題,如果沒有問題,怎么會突然倒閉呢?而且還是一個個新平臺,難道是因為監管不嚴?還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實都不是,而是因為這個平臺涉嫌非法集資。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個平臺如此高調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首先,這個平臺的背景十分強大,是國內知名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旗下擁有眾多優質資產。
一、朋友說她在文交所上班!請問什么叫文交所?
有純國企,比如上海文交所,深圳文交所,也有私企性質的,例如漢唐,改組前的天津。但現在絕大多數文交所,尤其是省級文交所基本上都是帶有國有成分的,未來的趨勢是國有控股。
二、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主要指什么?
優質答案1:
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主要指的是在前段時間金融創新之后所累積的各種風險,包括各種互聯網金融亂象,過度借貸,短期借貸,消費貸,過度上杠桿,地方債等。
前幾年流動性比較寬松,無論是地方政府,企業還是個人,都大量借貸,上了很高的杠桿,而導致杠桿率逐漸增加,積累了很多債務風險。
這就造成一旦放水持續不下去,有所收緊,沒有辦法借新債還舊債的話,這些風險就很有可能暴露出來。
一旦資金鏈斷裂,企業破產,地方上的就業也會出問題,這都是一連串的,所以需要嚴防這些系統性風險,以免這些風險突然爆掉,導致短時間內暴露出重大危機。

對于個人來說,過度消費導致過度借貸,很多現金貸、消費貸就是這么來的,也因此有很多人欠下了自己根本還不上的債,很多現金貸公司也趁機發家致富,這些也都是系統性風險的一部分。
優質答案2:
先說什么是系統性金融風險,舉幾個例子:
1、2015年6月發生的股災,創業板指數3個月時間從4038點直殺至1779點,跌幅為56%。滬綜指從6月12號的高位5178.19點下來,8月26日最低到2850.71點,跌幅45%。2001年6月到2005年6月四年熊市,上證指數從2245點到998點調整56%,而15年用了三個月時間就能做到。起因是股市撤杠桿,撤**,撤傘形信托,去杠桿影響到**者,影響到機構,影響到信托,最終影響到銀行,此次股災對金融市場有強烈的傳染性,市場如驚弓之鳥。而這些在加杠桿時期注入資金的人,部分再賣空股指期貨,少數人是獲利的,但是市場蒸發損失是驚人的!千股漲停、千股跌停都見到了。隨后2016年“熔斷”造成的驚嚇也不小。
2、昆明泛亞交易所,突然停擺后也造成了群體性時間,大量投資人受到了損失!天津文交所,也都有此類情形,這些都是局部形成的“系統性風險”。
3、全社會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就是在擔心高杠桿運營中擊鼓傳花,鼓停了就會一地雞毛,范圍越大,受害人群就越大,金融是需要依賴實業的,現在的一些民間借貸,年化利息36%以上,還有很多更高的,有那么多實業的利潤率能達到36%嗎?部分實際是在空轉,繼續放大,就會損失擴大!
中國社會集聚金融風險的土壤太好了,大家都認為自己是聰明人,明知是擊鼓傳花,也喜歡去參與一下,政府開始重監管是對的。撤杠桿也是要有序的,不能太猛!太猛了也許會造成因撤杠桿導致的風險。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