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和訊網
近日,宣亞國際(300612,股吧)的一則公告引起眾人注意,董事長及多位高管同時辭職!
發生了什么?說實話,在A股市場上,高管離職這不是什么新鮮事,前有樂視網(300104,股吧)后有暴風科技,但這兩公司基本都是“劣跡斑斑”。反觀宣亞國際經營一切正常,為什么高管集體離職呢?
11月15日晚間,宣亞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張秀兵申請辭去在公司擔任的董事長、董事、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張秀兵的辭職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此外,公司董事萬麗莉、閆貴忠辭職,首席執行官鄔濤及監事會主席于偉杰辭職。
公司公告稱,此番變動是為了加速公司轉型升級,促進公司核心管理團隊進一步年輕化和專業化。股權方面來看,張秀兵及配偶萬麗莉直接和間接控制上市公司合計 38.9311%的股份,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閆貴忠通過橙色動力間接持有公司股份 123.7275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0.7638%。鄔濤通過橙色動力間接持有公司股份 135.0675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8338%。這一行人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40%左右,董事長及四位高管同時離職,投資者不得不對公司管理感到擔憂。
業績大幅下滑,上半年凈利暴跌433%
公開資料顯示,宣亞國際2017年2月登陸創業板。公司主營業務為整合營銷,成立初期以傳統營銷為主,后逐漸進軍數字營銷領域。公司屬于整合營銷傳播服務業。作為整合營銷傳播服務商,主要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營銷傳播服務,主要目標客戶包括汽車、互聯網及信息技術、制造業等行業客戶。
2017年,公司上市第一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5.05億元、0.75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7.93%,和27.67%。
2018年為公司上市后的第一個完整年度,根據公司年報,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3.69億元,同比減少26.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06.21萬元,同比減少71.9%;扣非凈利潤為1700.29億元,同比減少77.28%。
2019年半年報,宣亞國際業績進一步下跌,當期營業收入1.28億元,同比減少27.3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66.24萬元,同比減少432.95%。
2019年的三季報來看,公司業績出現持續下滑,并且已經處于虧損狀態。2019年1-9月,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96億元,同比減少27.5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91.02萬元,同比減少178.61%;扣非凈利潤為-654.22萬元,同比減少266.81%。
“蛇吞象”資本局未成,兩年兩度“賣殼”告敗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潮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元素。
宣亞國際2017年上市的時間段,恰逢直播火熱。2017年4月,上市不到2個月,宣亞國際就停牌籌劃重組,以現金28.9億元收購蜜萊塢(映客直播)48.2%股權,賬面資金不足3億元的宣亞國際試圖通過向賣方借款購買賣方資產,顯然的一出“蛇吞象”資本局。
備受關注的還有,映客直播的體量數倍于宣亞國際。根據當時披露的數據,蜜萊塢的資產總額2.89億元,是宣亞國際的9.11倍,凈資產是宣亞國際的15.29倍,2016年營業收入是宣亞國際的9.28倍。映客直播估值為60億元,市盈率超過30倍。
最終,這宗轟動資本市場一時的收購案以失敗告終。
一次不成再來第二次,今年宣亞國際再因為一起收購重組進入輿論視線。
今年8月宣亞國際發布交易預案,擬以6.84億元收購致維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致維科技”)93.96%股權。公司披露,擬向福建湛美、福建眾維、齊艷彬、萬世一合、劉偉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致維科技93.9615%股權。同時,公司還擬以詢價方式向不超過5名特定投資者募集配套資金,用于支付交易現金對價、中介機構費用和補充標的公司流動資金。

今年三月,宣亞國際曾以3000萬元對致維科技進行增資,取得后者4%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宣亞國際將持有致維科技98%股權,后者將成為宣亞國際的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實控人仍為張秀兵、萬麗莉夫婦。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致維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9.7億元,凈利6181萬元,宣亞國際則分別為3.7億元、2106萬元。此外,無論是總資產還是凈資產,致維科技都遠超宣亞國際。這筆交易理論上也是一筆明顯“蛇吞象”交易,構成了重大資產重組。除營收的差距外,宣亞國際的總資產、凈資產都小于致維科技。本次交易中,致維科技100%股權預估值為7.28億,經初步協商,致維科技94%股權交易作價暫定為6.84億。根據交易預案,致維科技2018年末總資產5億,負債3.8億,但按當前估值計算,PE超過11倍。
綜上來看,兩次重大資產重組,標的體量數倍于宣亞國際,明顯的“蛇吞象”式并購案,或存在變相“賣殼”之嫌。
涉足區塊鏈?前三大股東股權質押比例高
雖然公司業績不怎么樣,但二級市場上公司股價也因為區塊鏈的熱度火了一次。10月底,公司就因市場炒作區塊鏈概念,股價在28、29兩日出現連續一字板。
去年公司在2018年5月23日發布公告,公司與鏈極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及股東簽署《投資協議》,以自有資金3000萬元對鏈極科技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后,公司持有鏈極科技30%的股權。此外,公司擬聯合鏈極科技共同設立宣亞國際區塊鏈實驗室,共同對區塊鏈技術在整合營銷領域的應用及商業價值創新進行深度開發。公司互動易平臺上也有投資者十分關注這個問題:
另外,根據公司三季報披露顯示,前三大股東,宣亞投資、橙色動力、偉岸仲合的所有股份也是高比例質押狀態,橙色動力、偉岸仲合的股份均處于100%的質押狀態。
從上市公司披露的高管變動原因看,除了個別高管因為退休、工作調動等原因外,其余高管變動多以“個人原因”和“為公司長遠發展考慮”等一筆帶過。不過,結合上市公司近期的經營表現可以發現,不少上市公司重要崗位的高管離職往往與公司近期基本面關聯密切。
中泰證券曾指出,高管離職的原因多種多樣。簡單來說高管人員的變更對股價的影響主要有兩種機制:第一種,在上市公司面臨業績回落,經營活動面臨重大風險時,更換管理人員成為公司尋找“替罪羊”的方式。在這種情境下,即使更換人員不一定會帶來公司績效的好轉;第二種,正向的激勵作用。當公司替換了劣質績效的管理人員后,新上任的管理層能及時止損,有更明晰的發展規劃與管理能力,可能對股價上漲有促進作用。
“高管對上市公司日常經營管理具有較大的影響。一些關鍵崗位上高管更換,往往意味著經營管理水平的波動和戰略規劃的變動。”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東北證券(000686,股吧)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高管離職本身是上市公司日常經營中難以避免的正常現象,但有些關鍵核心崗位的高管原因不明突然離職或頻繁變動,投資者要認真分析其中的潛在風險。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