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什么時候連續性校正?統計學中的continuity correction是指什么有什么作用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統計學中的continuity correction是指什么有什么作用
校正卡方檢驗,用于樣本總數≥40,但最小理論頻數<5但≥1的情況。連續性校準從實際分析的角度講,如果數據都是以整數形式出現的,比如年齡、人數,直方圖就用整數;如果數據是一些連續數據,比如身高,體積,就應該用你所說的“整數減零點五”,這個概念稱作 continuity correction.另外,你可能也遇到了一些整數數據采用了 continuity correction的方式.這是因為,這些數據本身是用整數來估計了真實值.還是以身高為例,如果身高的數據都是整厘米數,那么這個時候應該實用continuity correction. 如174cm, 直方圖里面應該是: 173.5~174.5 cm
2,請教SPSS卡方檢驗的結果分析 重要
首先圖看不清,根據你的文字,是有的,顯著性要小于0.05你的圖看不清楚啊這里面有好多種情況:如果理論次數小于5的格子不超過20%(你的表里是0),而且沒有理論次數小于1的情況,使用第一行pearson,表格里p>0.05,所以差異不顯著。否則就用似然比卡方檢驗。還有一個線性和線性組合:僅用于行變量、列變量都是等級(序次)數據的時候。第二行:連續校正,是用于2*2四格表的情況,如果四格表中,某格的理論次數小于5,就要用這個校正。第四行:fisher是精確概率檢驗,僅用于四格表。小結四格表:(1)理論次數小于5的格子不超過20%,而且沒有理論次數小于1的情況,最好n大于等于40,用pearson;(2)理論次數小于5的格子超過20%,而且沒有理論次數小于1的情況,最好n大于等于40,用連續性修正;(3)有理論次數小于1的情況或n<40,用精確概率或似然比卡方檢驗。
3,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項目重復校準與起始校準有什么區別
關鍵是看你校準什么項目,比方說酶類,其實多數情況下知識校準水空白即可,因為具體一種酶的檢測,其摩爾吸光系數是不變的,也就是說它的校正因子不會改變,如果試劑的穩定性,線性很好的時候,定好校正因子,每次只是調節試劑空白,就足可以了,當然,試劑穩定性不好,即使每次使用都調標意義也不大。常見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方法有:終點法、動力學法、免疫比濁法、固定時間法、雙試劑法等,具體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來做簡單介紹,不求深入研究,只求有所了解和區別。 終點法:在反應到達終點,即在時間-吸光度曲線上吸光度不再改變時,選擇一個終點吸光度值,用于計算結果。 結果計算公式:待測物濃度cu=(待測吸光度au——試劑空白吸光度ab)×k。 k為校準系數。 動力學法(即連續監測法,速率法) :又稱速率法,是在測定酶活性或用酶法測定代謝產物時,連續選取時間-吸光度曲線中線性期(各兩點間吸光度差值相等)的吸光度值,并以此線性期的單位吸光度變化值計算結果。 免疫比濁法:當光線通過一個渾濁介質溶液時,由于溶液中存在混濁顆粒,光線被吸收一部分,吸收的多少與混濁顆粒的量成正比,這種測定光吸收量的方法稱為透射比濁法。 固定時間法(兩點法):指在時間-吸光度曲線上選擇兩個測光點,此兩點既非反應初始吸光度亦非終點吸光度,這兩點的吸光度差值用于結果計算,有時也稱此法為兩點法。 計算公式為:cu=(a2-a1)×k。 雙試劑法: 液體單試劑:將某種生化檢驗項目所用到的試劑科學地混合在一起,組合成一種試劑。 應用時只需將檢測標本和試劑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即可進行相應的生化反應,然后再采用適當方法檢測結果。 液體雙試劑:將某些生化檢測項目所用到的試劑,按照用途科學地分成兩類,分別配成兩種試劑。 通常第一種試劑加入后,可起到全部或部分消除某些內源干擾的作用。 第二試劑為啟動被檢測物質反應的試劑。 兩種試劑混合后才共同完成被檢測項目的生化反應,然后用適當方法檢測結果。 單試劑存在抗干擾能力差的特點,會帶來分析誤差。 而雙試劑準確性較高,消除了樣品的內源性干擾,在終點法測試中,能消除樣品空白(脂濁、溶血、黃疸等干擾物質)、比色杯等因素的影響,提高了測定的準確性,并且試劑穩定:試劑1(r1)、試劑2(r2)分開保存,提高了試劑的穩定性。

4,PH計讀數不穩多久校正一次
PH計讀數不準,酸度計使用多久校正一次?讀數不準可以從兩方面找原因:PH電極的操作過程中和維護保養過程中。一、PH計電極詳細分析1、測量之前是否校準好;一次校準不好,可以重復校準,參考資漫儀器說明書的3點校準。“PH計的第三點校準應該怎么做? ”,實在校準不了,考慮換電極。2、電極球泡受污染,需合理清洗:被測溶液中如含有易污染敏感球泡或堵塞液接界的物質而使電極鈍化,會出現斜率降低,顯示讀數不準現象。如發生該現象,則應根據污染物質的性質,用適當溶液清洗,使電極復新。清洗步驟可參考以上官網。3、電極浸入每一份被測溶液前,應用蒸餾水洗凈,并用吸水紙小心吸去粘附液,以免污染和稀釋被測液,造成測量分析不準。二、簡單化分析1、PH計探頭有污垢,要清洗。 2、接線處松動 3、PH計老化 4、被測液體波動大三、主要原因就是溶液中的離子數目太少,導致讀數不穩定,比如純水,當然也有可能是儀器的問題1、PH計未清洗干凈,有殘留試劑2、溶液中有反應在進行3、溶液未搖勻四、酸度計使用多久校正一次這里區分你是用在工業上的,還是實驗室的PH計。1、工業上使用如果是一直測量著溶液介質的話,那就不需要校正了,若是從原裝上下下來后,再裝回去就要重新校準或校正了。2、實驗室使用實驗室用PH計,要求比較精準,當然你每次做的實驗不一樣,所以每次使用前都要重新校正一次。ph計電極的校準以及校準試劑的配置2017-04-07 13:58:44 合肥卓爾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閱讀 17ph計電極的校準以及校準試劑的配置。ph計電極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取校準?⑴.即測被測溶液之前,先要校準。一般在連續使用時,每天校準一次已能達到要求經校準的儀器,各調節器不應再有變動。不用時電極的球泡最好浸在蒸餾水中,在一般情況下24小時之內不需要校準。但遇到下列情況之一,則儀器最好事先進行校準。紡織品ph國標方法校準見<2.2.1>①溶液溫度與標定時的溫度有較大的變化時。②干燥過久的ph計電極。③換過的新電極。④“定位”調節器有變動,或可能有變動時。⑤測量過濃酸(ph<2)或濃酸(ph>12)之后。⑥測量過含有氟化物的溶液而酸度在ph<7的溶液之后和較濃的有機物溶液之后。⑵儀器的復校,至于復校的周期,使用者可依儀器的長期穩定性指標和實際測量對準確度的要求自選決定。復校主要是對儀表進行零位校正和滿度值校正。緩沖溶液的配制① ph4.01溶液:用gr鄰笨二甲酸鉀10.21克,溶解于1000ml無二氧化碳的水中。② ph6.86溶液:用gr磷酸二氫鉀3.40克、gr磷酸二氫鈉3.55克,溶解于1000ml無二氧化碳的水中。③ ph9.18溶液:用gr硼砂3.81克,溶解于1000ml無二氧化碳的水中。我很懶,給你在網上復制了一段,感覺他說得比較好。可以參考一下。
5,誰知道這是怎么回事
這屬于視覺圖的一種簡單的說就是 引起人的視覺沖突 當一個視神經長時間感受亮光時,它內部的感光蛋白分解加快,再看其它地方時它傳遞給大腦的信號會比其它細胞低,大腦就認為這里暗,反之亦然。 因此當你看一件物體久了,一下子轉移視線,就會出現這種現象。 人的眼睛看東西要消耗一些物質,亮一些的光要消耗多些,就像用力按在皮膚上,壓強大的地方就白一些.視覺的形成需要有完整的視覺分析器,包括眼球和大腦皮層枕葉,以及兩者之間的視路系統。由于光線的特性,人眼對光線的刺激可以產生相當復雜的反應,表現有多種功能。當人們看東西時,物體的影像經過瞳孔和晶狀體,落在視網膜上,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在受到光刺激后,將光信號轉變成生物電信號,通過神經系統傳至大腦,再根據人的經驗、記憶、分析、判斷、識別等極為復雜的過程而構成視覺,在大腦中形成物體的形狀、顏色等概念。 人的眼睛不僅可以區分物體的形狀、明暗及顏色,而且在視覺分析器與運動分析器(眼肌活動等)的協調作用下,產生更多的視覺功能,同時各功能在時間上與空間上相互影響,互為補充,使視覺更精美、完善。因此視覺為多功能名稱,我們常說的視力僅為其內容之一,廣義的視功能應由視覺感覺、量子吸收、特定的空間時間構圖及心理神經一致性四個連續階段組成。 錯覺是指人們對外界事物的不正確的感覺或知覺。最常見的是視覺方面的錯覺。產生錯覺的原因,除來自客觀刺激本身特點的影響外,還有觀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其機制現在尚未完全弄清。來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是與我們感覺器官的機構和特性有關;來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我們生存的條件以及生活的經驗有關。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是經常處于在不斷地糾正錯誤中來感知和適應客觀世界的。對外界刺激(信息)的特征的辨別能力,是我們認識世界和習得知識的重要手段。同時,對于錯誤的反映要不斷進行校正。這一點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很重要。例如,喪失聽覺的人久而久之,其言語會變得不易聽懂,這就是因為自己聽不到自己發出的聲音(語言)而得不到反饋和校正,甚而導致語言的喪失。因此對來自感官的錯誤反映的不斷糾正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水平。外界事物形形色色,千變萬化,而其間的聯系又是錯綜復雜的,而人在頭腦中對外界事物的反映只是有條件地近似地把握著外界事物,人對事物的認識帶有個人的局限性。但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客觀事物是可知的,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無止境的。就錯覺(對客觀事物的知覺)而言,除去“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以及“風搖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等等這些和主觀情境相關聯的不算外,諸如基于我們生理基礎的那些現象所造成的錯覺也不在少數。例如,在我們的視覺中,當物體的圖像落在網膜的盲點部分,我們就會產生“視而不見”的錯覺。(見上圖)再如,看電影時銀幕上人物的動作是跳動的而圖像(畫面)又是明暗交替的,但我們看起來,人物的動作是連續的,同時也沒有明暗變化。這是利用了眼睛視覺存留的特性。電影畫面每秒鐘以24個的速度變換,這樣“跳動”的畫面就被看成連續動作(察覺不出動作的不連續性),同時因眼睛能在一定時間內保持住作用于它的光效應,人們看到的不是一系列閃動的圖畫,而是穩定的畫面。 所以我們應該借助工具來證實一下,這樣才能更準確有力。看到這些可以讓你想到什么?圖畫是這樣,做題目是也應該是這樣。我們應該用事實來證明。在做幾何證明題時,我們不能瞎掰出一些因為所以來。我們應該從事實出發根據題意來。其實數學的證明題并不是很難,關鍵是信心與方法. (1)必須要掌握最基本的證明方法與常用方法.例如,三角形全等的證明與書寫,勾股定理的證明與運用,在幾何題中運用方程與函數的方法等等. (2)就是善于做輔助線,要掌握常用輔助線的作法,如作高,作中垂線等等,當然輔助線不是越多越好,一般不會超過兩條(必須作兩條輔助線的幾何題就算是比較難的題了)中考中的幾何題的輔助線最多一般不會超過兩條,另外就得掌握什么時候作什么什么樣的輔助線,一般情況就是例如求面積我們會作高,圓中我們經常連半徑等等. (3)當然某些題你可以用代數(算術與方程函數)來解決一些幾何的證明問題. (4)要善于在題目中發現已知條件與未知的關系,采用靈活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如所要求證的兩條線段出現兩個三角形當中,那你要研究一下這兩個三角形的關系是全等還是相似,怎樣能夠證明出全等或相似. (5)要不斷總結各類幾何題的做法,如梯形的幾種輔助線的引法(共7種),一般圓中的問題如何解決所以眼見不一定為實一切原由都要根據題意。這是利用視覺差的原理,具體怎么回事,我不會用專業術語解釋,簡單的說,一般情況下,我們的眼睛看到東西在傳播到大腦反應出來,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通常我們是意識不到這個時間差的問題,但是當我們長時間盯著某個被刻意處理過的圖形之后,腦中對這個圖形會進行潛意識的處理,如果我們將視線突然投向別處,如果別處是有其他物體,我們只會感覺一瞬間的眼花,但是我們將實現投到一片空白時,大腦就會將處理過的圖像呈現出來,不過這個時間也是比較短的,按照這個圖看就了之后,就會給我們產生看見上帝的幻覺
以上就是有關“什么時候連續性校正?統計學中的continuity correction是指什么有什么作用”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