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應如何計算(所得稅)的征收方式、方式
企業所得稅是對在中國境內的內資企業、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稅種。這是一種利潤稅。企業產生利潤后,利潤部分的百分比為納稅額。
我國一般按25%的利潤上繳,對高新技術企業實行20%的企業所得稅。小微企業申請后也可實現20%的所得稅。在一些園區,稅收優惠可以退還更多的企業所得稅
1 如何計算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稽查征收,一種是核銷征收;
1. 對于支票賬戶:
(1)應交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20%或25%)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成本-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稅金+營業外收入-營業外費用+(-)稅金調整
(二)按月(季)預付費用時:
應交企業所得稅=利潤總額*適用稅率
2.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有兩種:核定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所得額。
核對下列情況的應納稅所得額:
(一)能正確計算(核實)總收入,但不能正確計算(核實)總成本的;
(二)能正確計算(核實)成本費用總額,但不能正確計算(核實)收入總額的;
(三)納稅人的總收入或者總成本能夠通過合理方法計算、估計的。
納稅人不屬于上述三種情況的,以應納稅所得額計稅。
應稅所得率計稅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稅收入=應稅收入×應稅收入率
或:應稅收入=成本(費用)支出/(1-應稅收入率)×應稅收入率?
核準的各行業應稅稅率范圍:
2個
企業所得稅錄入
計提企業所得稅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預繳所得稅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款方式:銀行存款。
對賬和納稅時:
借:上年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納稅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款方式:銀行存款。
留存收益調整: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上年損益調整。
匯算清繳后補繳多繳稅款時企業所得稅怎么算稅,可選擇退還稅款或沖抵下一年度的稅款。
退稅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上年損益調整。
留存收益調整:
借:上年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企業所得稅的常見實務處理

01/ 如何在匯算清繳期限內預繳企業所得稅
納稅人應當自當月、當季終了后15日內,將會計報表、所得稅預申報表及納稅人發生的應由稅務機關核準或備案的有關稅務事項報送當地主管稅務機關.
年度終了后45日內,向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決算報表和所得稅申報表,并于年度終了后5個月內結清應納稅款。預繳稅款超過應納稅額的,主管稅務機關應當及時辦理退稅,或者抵減下一年度的應納稅款。
一、納稅人實行按月或按季預繳所得稅的,該納稅年度最后一個預繳期的稅款應在年度終了后15日內申報預繳,不得延期匯算清繳。支付。
2.納稅人已按規定預繳稅款,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規定期限內辦理年度企業所得稅申報的,應當在申報期限內提出書面延期申請。處理。
3.納稅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時完成納稅申報的,可以順延;但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企業所得稅怎么算稅,應立即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主管稅務機關查明事實后予以核準。
4.納稅人在納稅年度中間發生破產或者終止生產經營活動的,應當自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之日起30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企業所得稅,并填寫60日內完成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并依法計算清算企業所得稅期間,清算應納稅款。
5、納稅人在納稅年度中間合并、分立,合并、分立后納稅人身份發生變化的,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在變更稅務登記前辦理企業所得稅申報,并及時結清。并結清稅款;納稅人身份不變的,納稅年度可以連續計算。
02/ 不可扣稅的支出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條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費用不得扣除:
(一)支付給投資者的股利、紅利等股權投資收益;
(二)企業所得稅繳納情況;
(三)滯納金;
(四)罰金、罰款和沒收財物的損失;
(五)本法第九條規定以外的捐贈;
(六)贊助費用;
(七)未經批準的儲備支出;
(八)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費用。
03/企業所得稅申報材料
納稅人在辦理年度企業所得稅申報時,應當如實填報下列材料:
1.年度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及其附表;
2、企業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財務報表;
3.申報物品的相關情況;
4.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納稅人采用電子方式申報納稅的,應當附送紙質納稅申報材料。
04/公司季度所得稅總資產計算
季度初值,1月、4月、7月、10月初的數據。
季度末值,3 月、6 月、9 月和 12 月的期末數據。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減免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13號)第二條,從業人員數總資產按公司全年各季度的平均值確定,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節初值+季度末值)÷2。
年度季度平均值=年度季度平均值之和÷4。
年中開業或終止經營的,以實際經營期間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相關指標。
05/小微企業所得稅計算
企業所得稅稅率=實際繳納的企業所得稅/不含稅的營業稅*100%。
1.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二、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未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按應納稅所得額的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
06/企業所得稅抵扣內容
除主營業務成本外,下列費用可在企業所得稅前利潤中扣除:
1、工資薪金支出 2、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超出比例不得扣除) 3、社會保險費 4、利息支出 5、借款費用。6、匯兌損失 7、業務招待費 8、廣告費、業務宣傳費 9、環境保護專項資金 10、保險費 11、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稅收規定準予扣除的其他項目法律。
06/商務招待費/廣告費扣除標準
一、第四十三條: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按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超過當年銷售(經營)收入的5‰。
2、《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四條: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業務宣傳費,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15%,企業另有規定的除外。國務院財政、稅務機關。允許扣除%;超出部分允許結轉并在以后的納稅年度中扣除。
【例子】
如果公司10年銷售收入為1000萬元,實際發生的招待費為6萬元,稅前扣除額度是多少?如果實際發生的招待費為4萬元,稅前扣除額度是多少?實際發生額為10萬元,稅前扣除額度是多少?
(一)銷售收入1000萬元,實際發生的招待費6萬元,按發生額的60%扣除,稅前扣除額3.6萬元。
(二)銷售收入1000萬元,實際發生的招待費4萬元,按發生額的60%扣除,稅前扣除額24000元。
(三)銷售收入1000萬元,實際發生的招待費10萬元,按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超過銷售額(業務)的5‰年的收入。稅前扣除額為5萬元。招待費10萬元按發生額的60%折算為6萬元,但最高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1000萬元銷售收入的5‰為5萬元。所以稅前只能扣除5萬元。超過5萬元的部分不得在稅前扣除。這樣一來,如果產生了10萬元的招待費,按發生金額的60%算6萬元,1萬元不能稅前扣除。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