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洪法性別: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人物小結(圖)
傳記
姓名:白宏發
性別:男
國籍:漢族
國籍:中國
政治簡介:中共黨員
出生日期:1970年4月
職銜: 總經理
單位:上海柴油機有限公司
人物簡介:
白宏發,碩士,工程師。1993年7月加入工作,歷任上海柴油機有限公司團委書記,121柴油機廠廠長,生產制造部部長,財務總監,總質量工程師兼質量保證部部長,副總經理兼市場部部長,上海柴油機有限公司總經理。 有限公司。
1993年7月,從西安交通大學內燃機專業畢業后,加入上海柴油機有限公司。
2000年7月,彼獲復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04年3月29日,根據上海柴油機有限公司第三次臨時董事會決議,在上海柴油機有限公司召開第三次臨時會議決議。
2004年,白宏發任上海柴油機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
百虹法:打造國際柴火
“工程機械動力配套市場是上海柴的大本營”

上柴始建于1947年4月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待遇,前身為中國農業機械總公司吳淞制造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更名為吳淞機械廠。1953年8月,正式命名為上海柴油機廠。1993年,公司改制為上海柴油機有限公司。
1958年9月,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完全國產化的6135柴油機在上柴誕生,開創了我國制造中功率高速柴油機的先河。從此,上柴與工程機械結下了不可分割的紐帶。
1964年,6135柴油機供應給國產第一臺T120推土機;1969年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待遇,成功供應國內第一臺ZL40裝載機。此后,上柴根據工程機械和卡車的配套需求,自主研發了壓路機、汽車起重機、平地機、攤鋪機、卡車、發電機組和船舶等柴油機,并實現了國內首臺各種主機柴油機。
毫無疑問,上柴曾經是中國工程機械支撐的第一動力
與汽車相比,工程機械的年配套量可謂是小巫婆。即便如此,在上海柴油集團的戰略規劃中,重卡和工程機械依然同等重要。2005年,上柴D114、D121、135/G128系列柴油機供應工程機械3.4萬余臺套。
“你不能吝嗇技術人才。我相信你用什么樣的人,它就會有什么樣的價值”
在20世紀90年代的10年里,6135柴油機是工程機械配套發動機的絕對領導者。也正是因為6135柴油機,上柴在工程機械配套發動機領域有了優勢。
6135柴油機在成就上柴的同時,也成為新世紀上柴在工程機械配套發動機領域快速發展的主要障礙。技術上和商業上越成熟的東西,放棄就越困難。時間推到2001年前后,上柴替代6135柴油機的新車型市場還不成熟,其他公司也開始推出6135柴油機的新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閑置,上柴從被動變成了主動。
或許正是因為上柴經歷了這樣的發展時期,這家老牌工程機械發動機配套企業才重新意識到技術領先的重要性。目前,上柴的產品范圍已覆蓋所有工程機械領域,同時不遺余力地吸引國際知名技術專家加入上柴的研發團隊。現任上海柴油動力研究院院長彭立新博士、副院長陳榮博士是國際內燃機研發領域的專家。
如今,上柴已經開發出六款可以替代6135柴油機的產品,其中包括在工程機械領域取得成功的D114系列發動機和主用D121發動機。在原有SC8D(6114)、SC10C(121)和135/G128系列柴油機的基礎上,上柴先后研制、研制并推出了SC5D(4114)、SC9D(D9)和P11C系列柴油機,基本滿足了4t以上裝載機、推土機、壓路機、平地機、攤鋪機等工程機械主機的配套需求, 憑借40%以上的市場份額,一些產品如壓路機、推土機、平地機、汽車起重機的市場份額甚至高達80%以上。
“國際上柴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多缸柴油機主要用于各種大中型工程機械。配套產品主要包括裝載機(含鏟運機)、液壓挖掘機、壓路機、混凝土攪拌車、推土機、內燃叉車、攤鋪機、平地機、混凝土泵車等。預計到“十一五”末,2010年各類大中型工程機械需求約30萬臺套。
顯然,僅國內市場就很誘人。但在與白宏發的對話中,他不止一次表示,上柴想成為一家國際化企業。可以理解,這也是公司年輕負責人的夢想。上柴
地處中國的經濟大都市,這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上柴只能靠技術取勝,低成本幾乎是不可能的。上柴的決策者看得很清楚。為此,上柴擁有中國發動機行業首家以企業為導向的研究院。
不僅如此,上柴從不放過每一次提升技術實力的機會。自2003年以來,上海柴開展了無數的相關技術合作。首先,與日本日野發動機株式會社合資成立上海日野發動機株式會社,生產日野P11C系列和J08C系列柴油發動機;此外,與日本三菱重工株式會社合資成立上海菱重渦輪增壓器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汽車和工程機械用6個系列的中型渦輪增壓器。上海柴株式會社子公司Evi公司與日本電裝株式會社共同成立上海電裝燃油噴射有限公司,生產支持歐II排放標準柴油發動機的噴油泵和配套歐III排放標準電控柴油發動機的高壓共軌燃油系統
節能環保已成為發動機行業發展中最重要的兩個話題,也將成為阻礙一些發動機企業發展的瓶頸。這也得到了事實的證明,2005年1月1日,歐洲等發達地區已經實施了超過220kW(300馬力)的歐III標準;2006年,歐III標準在128~220千瓦(174~300馬力)范圍內實施;2007年1月1日,歐III標準將在73.5~127千瓦(100~173馬力)下實施;歐III標準將于2008年1月1日在小于73.5 kW(100 hp)的范圍內實施。誰能在不斷提高的技術水平之間游刃有余,誰就能把握發動機市場的主線,技術的不斷提升也是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化的必由之路。當技術門檻被壓入時,如果沒有符合條件的產品,一切都可以自由談論。發動機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必須經歷一個大浪和沙子的過程。
夯實技術基礎后,資本國際化運作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白宏發曾表示,“不排除上海柴油機與上下游廠商進行資本合作的可能性,主要看時機。"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