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開啟:什么是進入壁壘
來自MBA智庫百科()
進入壁壘或競爭絕緣
目錄
[編輯]
什么是進入壁壘
進入壁壘是影響市場結構的重要因素,是指行業內現有企業相對于潛在進入者和剛剛進入該行業的新企業所具有的某種優勢的程度。 換句話說,它是指潛在進入者和新企業在與現有企業競爭時可能遇到的各種不利因素。 進入壁壘具有保護行業現有企業的作用,也是潛在進入者成為實際進入者必須首先克服的困難。
指出,進入壁壘可以理解為有意進入某一行業的企業代替現有企業必須承擔的額外生產成本。 進入壁壘的高低不僅反映了現有企業在市場上優勢的大小,也反映了新進入者遇到的障礙的大小。 可以說,進入壁壘的高低是影響該行業市場壟斷與競爭關系的重要因素資金壁壘是什么意思,也是市場結構的直接反映。
[編輯]
障礙的原因
壁壘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
(1) 規模經濟形成的進入壁壘。
企業在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之前,不可能以最低的成本進行生產。 單位產品成本最低時的最小最優規模(單位生產成本最低時的最小產量)在市場規模(產業需求)中所占比例較大的行業往往具有較高的集中度并且壟斷程度高。 新企業的進入不僅需要大量的投資和較高的起步規模,而且難以站穩腳跟。
(2) 必要的資金量壁壘。 必要資金量是指企業進入某一行業所需的最低資金量。 所需資金量越大,融資難度越大,門檻越高。
(3)埋下的成本壁壘。 如果一家企業在進入初期失敗后能夠籌集資金進入并以接近原值的價格將設備廠房出售給其他企業,那么巨額的必要資金就無法成為強大的壁壘。 但如果以較低的價格出售,或者只能將部分設備轉售,剩下的無法收回的資金稱為“埋點成本”。 因此,埋藏成本的大小成為進入壁壘的重要因素。
(4)產品差異形成的進入壁壘。 產品差異化對一個企業產品的銷量和市場占有率有很大的影響。 當新制造商因產品差異化(設計、廣告等)而產生的成本較高時,產品差異化就成為進入壁壘。 消費者對差異化產品有著深刻的心理認同感。 對于原有的企業來說,只需要保持原有的力度或在廣告宣傳上做些微的改動就可以了,無需花費巨額資金。 但對于一家新公司來說,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 解決了設計和制造上的困難之后,還需要想辦法讓公眾相信新公司的產品是不同的。 這無疑會比原來的公司花費更多的廣告和投資。 設計費。 例如,在汽車、家電行業,現有企業已經建立了區域性或全國性的銷售服務網絡,新企業不可能一蹴而就建立可比體系。 因此,原有企業的產品差異化程度成為進入壁壘。
(5) 絕對成本形成的進入壁壘。 現有企業一般已經占有了一些稀缺的要素和資源,采購這些要素和資源的成本非常高,是絕對成本。 與新企業相比,現有企業在絕對成本和資源占有方面具有很大優勢,包括資源占有、技術壟斷、銷售渠道和市場占有,以及行業內專家和技術工人的占有等。生產、運營和研發成本相對較低。
(六)法律、行政法規(管制)造成的進入壁壘。 所謂法律和行政進入壁壘,是指通過立法引導和干預企業進入行為,調整企業間關系,以保證資源有效配置的公共政策。 從現象看,行政壁壘和監管壁壘都必須使用一定的強制手段,這是它們的共同點。 某些行業的行業許可制度和認可制度使其他公司進入的可能性很小。 例如,煤炭、電力、水等行業的壟斷經營屬于此類,而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是國家制度形成的貿易壁壘,很難通過降低成本或增加促銷費用等方式克服。廣告。
(7) 現有企業進入的戰略壁壘。 現有企業為鞏固市場地位,采取各種反制措施,防止和遏制新企業的進入。 在賣方高度集中的寡頭壟斷行業,原有企業相互協調,將利潤率限制在與本行業進入壁壘高度相當的水平,采取有效的反進入政策,并相應采取一些措施。防止進入的措施,如一次性降價,恢復或加強原企業在絕對成本壁壘中的優勢。
進入壁壘是多種因素的結合。 但即使進入壁壘很高,如果行業的利潤率和需求增長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處于較高水平,也會誘發進入。
[編輯]
進入壁壘與退出壁壘的關系矩陣
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的關系矩陣也是行業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

從圖中可以看出,從行業利潤來看,最好的情況是進入壁壘高,退出壁壘低。 企業將離開這個行業。 反之,進入門檻低,退出門檻高,是最不利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當一個行業比較有吸引力的時候,很多企業就紛紛進入這個行業; 行業不景氣時,產能過剩 留在這個行業,企業之間競爭激烈,相當一部分企業會因為競爭不利而陷入困境。
[編輯]
進入壁壘的優缺點
從經濟學分析,進入壁壘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進入壁壘的存在造成價格扭曲和社會福利損失; 另一方面,進入壁壘的存在具有積極影響。 進入無障礙、原子型的完全競爭市場結構,雖然理論上可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但是以犧牲資源配置效率和產品效用損失為代價的,具有一定的高度性。 進入壁壘,可以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和社會產品的效用,表現為:
(1)完全競爭市場的前提之一是產品同質化。 這種同質化的產品顯然不能滿足現實社會多樣化的需求,造成社會產品總效用的損失。 一般來說,產品差異化壁壘越高,產品越多樣化,實現的社會總效用就越大。
(2) 無進入壁壘的完全競爭市場的另一個前提是市場結構由小原子企業主導,這與規模經濟相沖突。 特別是對于具有顯著規模經濟的部門,相互競爭的小公司涌入市場,往往導致生產效率下降。 因此,進入壁壘的存在可以阻止低效率的小企業進入市場,提高產業集中度,使社會從規模經濟中獲得收益。
(3)企業進入或退出市場本質上是一種資源再配置方式。 在其他條件(如資源轉移的空間跨度、時間長短、埋藏費用率)一定的情況下,資源分配成本與資源轉移頻率正相關。 隨著進入壁壘的增加,潛在進入者進入市場變得更加困難。 只有實力雄厚、技術力量雄厚的企業,才能披荊斬棘,進入市場。 一旦進入,他們的經營活動將具有相對穩定性,這將大大降低資源重新配置的成本,增加資源配置的凈收益。
[編輯]
進入壁壘的實例分析
1.行政壟斷壁壘
以電信行業為例,2000年9月25日,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條例制定了8項重要管理制度:電信業務許可制度、電信網絡互連調整制度、電信收費管理制度、電信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電信服務質量監督制度、電信建設管理制度、電信設備接入網絡制度和電信安全制度. 《條例》雖然首次允許民營企業經營互聯網信息服務等增值電信業務,但也規定:經營基礎電信業務,運營商應當是依法設立的專門從事基礎電信業務的公司,公司中方股權不得低于51%。 %。 條例不僅規定了電信行業的準入門檻,還規定了電信資費的價格。 這種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行政性行業壟斷導致社會福利的巨大損失。 據估計,一張IP電話卡即使打折出售,電信部門也能賺到15倍的利潤。 中國電信國內長途IP電話實際費用僅為0.08元,實際費用為0.3元; 國際長途實際通話費為0.6元,目前按4.8元收費。 這種高利潤,從經濟角度來看,會吸引很多其他微利行業的企業轉投電信行業,但實際情況并不一樣。 由于國家對行業的過度行政干預,形成了較高的行業行政壁壘,其他企業和社會力量難以進入該領域進行公平競爭。 其結果必然造成產品質量低劣、價格高昂,制約產業發展。 行業的發展也會對整個服務業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2. 規模經濟的障礙
規模經濟是影響市場結構的重要變量。 產量和市場需求的相對規模決定了一個市場可以容納的制造商數量。 規模經濟越大,在一定的市場需求下能夠容納的廠商就越少,市場集中度就越高。
衡量產業市場壁壘高低的規模指標主要有:經濟規模與市場總規模的比值、必要的資金量、行業企業專利授權數量、銷售額占經濟總成本的比重。等,日本著名經濟學家草上植提出了一種用經濟規模壁壘高低來衡量行業進入壁壘的方法:
規模壁壘系數d=(最優規模/市場容量)×100%
植草衣提出的衡量標準是:當d=10%-25%時,該行業為高規模經濟壁壘; 當d=5%9%時,該行業規模經濟壁壘較高; 當d<5%時,該行業具有中等或低水平的規模經濟壁壘。
第二個衡量指標是盈利水平指標。 貝恩提出的衡量和分類標準是:當銷售價格高于平均成本10%時,新企業仍難以進入的行業為高壁壘行業; 當銷售價格高于平均成本6%-8%時,新企業仍難以進入該行業是一個相對較高的壁壘行業; 當銷售價格高于平均成本4%時,新企業仍難以進入的行業為中等壁壘行業; 銷售價格比平均成本高出1%或2%,新公司容易進入的行業屬于低門檻行業。
從黑龍江省服務業看資金壁壘是什么意思,壟斷服務業的規模壁壘更為突出; 在當前的經濟發展中,一個地區僅靠傳統餐飲娛樂服務業的發展,難以對??經濟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由于一些新興產業的經營特點,必然需要一定的規模經濟。 如果政策限制各種民間資本的進入,就會加劇這種壁壘的作用,阻礙自身乃至整個經濟的發展。
3、必要的資金壁壘
必要資金量是新企業進入市場必須投入的生產經營資金。 由于技術、生產、銷售等方面的要求不同,不同行業所需的資金量差異很大。 所需資金量越大,融資難度越大,新企業進入的資金“門檻”也就越高。 以黑龍江省金融保險業為例,金融保險業以資金為資本,該行業所需資金量遠大于其他行業。 能夠進入該行業的企業,必須有足夠的資金實力作為后盾,才能經營。
表1 2002年黑龍江省金融機構資產狀況 單位:萬元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