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總結:濟南夏天比青島熱,冬天比青島冷,空氣比青島差,綠化比青島小,公園比青島少,通勤效率比青島低。 中科院是目前最權威的宜居城市發榜機構,而青島已經連續四年當選最佳宜居城市之首;此外青島在十年內三度獲得最具幸福感城市冠軍,十次入圍十強,并榮膺2020年最安全城市。 有此對比,誰更宜居已經明擺著。這并不是說濟南不好,只是相比之下濟南的確在宜居指數方面處于下風。 當然濟南也不是什么優勢都沒有,只是比起宜居的權重指數而言,這些指數優勢顯得就沒那么關鍵。 比如很多人在比較濟南和青島的時候喜歡避重就輕,對每天所接觸的溫度、空氣、綠化、交通避而不談,反倒是拿濟南的教育和醫療優勢說事。說濟南好學校多、三甲醫院數量多…… 試問5所好學校和8所好學校對于一個人的區別在哪?難不成還能超出劃片去上學?再或者5所名校不夠選?真要牛成這樣直接讀當地最好的學校了,已經不必在意有幾所名校。高中層面,青島已經普高錄取率省內最低,一躍成為省內最高,截至2020年初升高比例已經暴增至67%,錄取率遠高于濟南。所以如果成績一般,在青島讀高中的概率更大,如果成績很好,能在青島讀一所省內前三的學校。 至于醫療,齊魯全省第一,青醫全省第二,青島醫療的確弱于濟南,但說句實在話,如果青大附院看不了的病,也就沒必要去齊魯醫院,而是直接去北京了。至于數量,青島20幾所三甲醫院確實沒濟南多,但也超過了一半的省會城市,足夠一個人的日常看病選擇。 所以教育醫療雖重要,但青島在這兩方面也足以滿足需求,并且跟濟南的差距在逐年縮小。至于高校,如果成績好,留在青島有更多選擇,因為青島已經有四所雙一流大學,濟南目前只有一所。 別有用心者更是喜歡拿青島的滸苔說事,這純屬為了黑而黑,首先滸苔期每年只有半個月而已,其次滸苔生長在海里,陸地上不受任何影響,離海100米開外甚至一點味道都聞不到,真要說影響,滸苔的影響甚至不如濟南的楊絮和柳絮,每逢入春滿大街飛舞的都是,而這兩種東西在青島是見不到的,因為這類樹木不適合海洋氣候。 至于說青島潮濕的,這里我有必要掃盲一下,青島潮濕的位置只是前海沿線,也就是浮山及浮山余脈以南的位置,內陸區域并不潮濕。 而這前海之地的潮濕大可不必擔心,因為90%的人都買不起這個位置的房子。以棧橋以東至沙子口以西這一段,房價基本在3-20萬區間。能買得起的位置基本都是不潮濕的,尤其內陸高層,即使夏季對所謂的潮濕也可以忽略不計。此外青島潮濕的季節僅僅是6-8月,其他時節并不潮濕,尤其冬季春季甚至很干燥。拿潮濕說事都是夏天在青島旅游時短暫海邊住過幾天才會有此誤解。如果用一個數字來體現青島夏季潮濕區域在全市的占比,大概只有5%的面積。 至于什么道路窄,鑲金邊抹布之類的議論,那是來自于上世紀末的說法,是前海剛開發時的青島。而現在,曾經那些被稱為抹布的區域,比如浮山后、雙山、東李、后海、紅島、李村、安子、辛安……早已經高樓林立、道路寬闊。路窄的區域僅僅是老城區丘陵地形的位置,現在雙向8-14車道的公路已經幾十條,說青島路窄的一樣也是只在老市南海邊旅游過的人。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