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媒體報道,2019年有7家影視公司擁抱國資,2020年,繼北京文化、華誼兄弟之后,唐德影視也將擁抱國資,疫情之下,民營擁抱國資成大勢。
5月6日晚,唐德影視發布一則關于控股股東、實際關于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簽訂《股份轉讓意向性協議》暨控制權變更的提示性公告。公告顯示,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吳宏亮與東陽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東陽聚文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于2020年5月6日簽訂了《吳宏亮與東陽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東陽聚文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關于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意向性協議》。
根據協議,東陽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東陽聚文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與吳宏亮擬共同成立一家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受讓方”),其中:東陽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出資5.1億元,持有受讓方63.75%的股權;東陽聚文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出資1.5億元,持有受讓方18.75%的股權;吳宏亮或者吳宏亮指定的第三方出資1.4億元,持有受讓方17.50%的股權。
該交易完成后,受讓方持有唐德影視9.08%的股份,擁有公司29.90%的表決權,受讓方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而東陽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則取代吳宏亮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唐德影視實際控股人吳宏亮在2019年累計質押股權的99.82%,占公司總股本的36.25%,可能影響交易的進行。如果交易可以順利完成,那么這是繼北京文化、華誼兄弟后,今年的第三起國資入駐上市影視公司的事件。
即便在同天收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唐德影視股價仍有所上漲,截至5月7日,昨日收盤價5.24元/股,開盤價為5.65元/股,漲幅最高達7.82%,總市值21.70億,整體來看,股市行情較4月份有所回升。
讓步1.28億
唐德影視終于甩掉《巴清傳》
2005年唐德影視成立,2015年成功登陸創業板,不僅是當年國內唯一實現IPO的影視公司,還有范冰冰、趙薇、張豐毅等明星持股,唐德可謂“星光熠熠”。在明星大腕兒與知名編劇、導演的加持下,唐德影視在影視作品方面頗有成就,如參投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孫儷主演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張嘉譯主演的《急診科醫生》等。
2015-2017年三年間,唐德影視盈利連續超億,營業收入連續三年同比增速超30%,2017年唐德影視營業收入11.80億,同比增加49.79%,達到上市以來的巔峰,2018年年初,其市值近80億。
然而就在2018年,公司斥巨資達五億打造的《巴清傳》一改公司命運。2018年,唐德影視上市以來首度虧損,凈利潤虧損超9億,同比暴跌581.55%,主要原因為主演高云翔性侵案、范冰冰被爆天價逃稅等丑聞的影響,公司為此計提壞賬準備4.96億元,與此同時明星們也相繼退出股東行列。
《巴清傳》的影響延續至2019年。2019年唐德影視營業收入虧損1.15億,同比下降130.92%,凈利潤虧損1億,較悲慘的2018年虧損大幅收窄,市值降至21.70億,兩年之間蒸發了近60億。如果繼續虧損下,唐德影視也要面臨退市的危機。
據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虧損的主因仍然是《巴清傳》。公司暫以已收取款項30,280.50 萬元作為2019年度結算金額計算銷售折讓金額,并將賬面存貨余額一次性全額結轉至營業成本。而本期其他業務確認的收入、金額不足以抵消《巴清傳》營業收入沖回的影響,因此造成營收虧損。
隨著2020年的到來,這部拖了2年之久的電視劇被轉手,唐德影視終于松了一口氣。
2019年《巴清傳》讓唐德影視再次支出6000萬元以進行主演鏡頭修改和重新布景等方面的拍攝,并承諾天貓技術于2020年3月31日前交付成片母帶。之后,唐德影視再次與天貓技術簽訂第三次補充協議,將該劇的修改期限,從2019年末延長至2020年4月30日前,成片母帶期限延長至2020年7月15日前。
2020年4月21日,唐德影視與天貓技術就《巴清傳》簽訂了第五次補充協議,協議顯示,唐德影視將不需要保證該劇在2020年7月15日前進行播出,也不需要對該劇進行修改制作,這也意味著,唐德影視甩掉《巴清傳》這個燙手的山芋(仍然為代理發行方),其代價為在授權費用方面讓步天貓技術1.28億元,授權費用最終變為3.22億-3.52億。

電視劇業務營收虧損1.94億
東陽市政府接手能為唐德影視帶來哪些利好?
在《巴清傳》這個差點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的壓力之下,唐德影視在影視方面也更為謹慎,對比去年播出的項目與今年計劃的項目來看,主旋律題材已成為公司最偏愛的題材,而古裝題材則有減少的趨勢。
2019年唐德影視電視劇業務營收虧損1.94億,劇本創作及銷售業務營收4683萬元,毛利率達63.96%,為整體虧損挽回一些“顏面”,成為營收貢獻的主力。
其營業收入和營業毛利主要來源于電視劇《因法之名》、《北部灣人家》的發行收入和毛利,電視劇《十年三月三十日》版權轉讓收入和毛利,電視劇《車神》等27部已完成首輪電視播映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發行的電視劇項目的發行收入和毛利,以及電視劇《小女花不棄》、《白發》、《延禧攻略》、《天乩之白蛇傳說》、《倚天屠龍記》等海外版權代理發行收入和毛利。為加快存貨周轉,盤活公司大量優質劇本儲備資源,公司與各大網絡視頻平臺及行業內影視制作企業開展合作,向后者轉讓了《半暖時光》、《野獸兇猛》(原名:《刀風》)、《逐浪少年》等項目劇本版權,也增加了公司收入和毛利。
其中,前五部影視劇總收入為1.75億,分別為《十年三月三十日》、《因法之名》、《半暖時光》、《北部灣人家》、《小女花不棄》,而公司出品的熱播劇《東宮》熱度雖高,微博話題閱讀量超49億,但并未帶來豐厚的收益,從中也能看出,主旋律題材劇成了唐德影視的續命題材。
2020年,唐德影視計劃投資或者參與制作的劇集共5部,分別為林更新主演的涉案題材《最初的相遇,最后的離別》、倪大紅與陳數主演的近代革命題材《為了明天》、唐國強主演的《香山葉正紅》、近代革命題材《槍桿子1949》、張翰與朱一龍主演的當代都市題材《夏夢狂詩曲》與暫未確定的都市題材《孩子來了》。其中主旋律題材4部,仍占比最多,而曾擅長的古裝題材已經消失不見。
值得注意的是,東陽市政府成為唐德影視的接盤手之后,不僅在疫情期間為公司帶來資金或者融資方面的安全感,比如東陽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東陽聚文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應提供給吳宏亮先生一筆借款用于吳宏亮先生解除后續轉讓股份的質押,協助唐德影視融資不少于2億,同時也為公司影視拍攝方面掃除部分障礙,畢竟橫店影視城就位于東陽市,相較于其它國資入駐的影視公司,唐德影視也在拍攝大后方有著強有力的支持。
影視公司抱“大腿”現象越來越多
國資+民營才是王道
2020年是影視冰點期,影視公司不僅2019年整體情況不樂觀,第一季度也是飄綠者眾多,但部分影視公司也出現了轉機,今年2月份就爆出北京文化第一大股東華力控股擬轉讓公司總股本的15.16%給文科投資,而文科投資的背后,正是北京市文資辦。
4月28日,虧損39.6億元的華誼兄弟宣布定增23億,定增對象中不僅包括騰訊、阿里,同時也有山東經達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這樣直屬濟寧國家高新區的全資國有企業。
而5月6日,唐德影視或將實際控股人變更為東陽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則是2020年的第三起國資入駐民營企業事件。
據相關媒體報道,2019年共有7家影視公司注入了國資血液的消息傳出,分別為長城影視、中南文化、華策影視、慈文傳媒、當代東方、唐德影視、鹿港文化。據天眼查,華策影視十大股東之中可以看到中國監證會的身影,慈文傳媒目前的第一大股東為江西出版集團,而鹿港文化的背后則有張家港政府的存在。
如今半年不到的時間,便有北京文化、華誼兄弟、唐德影視擁抱國資,甚至讓國資成為實際控制人的消息傳出,疫情之下,或許會有更多影視公司擁抱國資。
投資人曹海濤認為:“民營擁抱國資的現象會越來越多,因為如果公司想成功上市或者融資成功、影視劇順利過審播放、想疫情出現的時候有人提供資金與擔保,只有加入國有陣營。也就是說,擁抱國資之后,影視公司就有錢、有資源、有擔保甚至是好的意識形態與背景,這些對融資、上市、影視播放都是利好。同時,對于國有企業來說,民營企業的加入,對國企高管而言也是一種激勵,本質來講做大利益是大家的核心。”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