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均工資和平均工資到底能不能體現它的準確度和真實性?說實話無論人均工資還是平均工資都只是一些毫無意義的數字而已。
這個月發了15000元
什么是人均工資呢?
就是大多數人每個月的平均工資有多少。
人均收入可以達到
假設9.4億人月工資不足2000元成立。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既然有月工資就說明肯定都是勞動者,可是哪有這么多勞動者呢?中國一共才14億人,除去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肯定沒工作,再去掉60歲以上的退休老年人和一些殘疾人和一些失業人員再有就是學生基本上就去掉了一半。那中國的房地產誰還有能力消費呀?可是現在月工資2000元的誰敢買房?所以這個命題根本不成立。
那什么是平均工資呢?
每年年初都會統計一下上一年的平均工資,特別是一線城市。比如北京2021年月平均工資已經達到了12000元左右,那么準不準呢?那肯定是準確的,毋庸置疑的。
社保繳費
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1.2萬元的平均工資是怎么出來的?首先在北京工作必須要有五險一金,特別是社保,無論工資多少都與社保掛鉤。特別是一些服務行業根本就沒社保,怎么去統計他們的平均工資呢?這部分人不在少數,一些外賣、服務員、保安、自由職業者、建筑工人等等,他們能上齊五險一金真的太少太少。根本無法統計。所以他們的統計只有高收入者的工資平均才能達到這個效果。所以就產生了兩種情況:
1、全額繳納社保的人數統計的平均一點問題都沒有。
2、按現在北京1800多萬的人口來統計水分很大。這就是說為什么很多網民說自己拖了后腿的原因了。
那么在中國的真實工資又是多少呢?
首先,不能論人口計算,只能論家庭收入。14億人口,大約4億家庭,一個家庭約3人,部分4人。其中城鎮一個家庭有2個勞動力,而農村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勞動力。那么結果就是:
城鎮勞動力:約4億人(主要勞動力)
農村勞動力:約2億人(主要勞動力)
城鎮退休老年人:約2.6億(無)
農村孤寡老人:約2億(無)

大中小幼兒學生和新生兒:約2.6億(大部分無)
殘疾人:約0.8億(大部分無)
失業人員:約0.1億(流動性無)
也就是說14億人口的大國,真正是勞動力人口數約6億。
其次,分地域。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真正勞動力每個城市大約1200萬人左右。月均工資稅前月工資10000元~20000元左右,問題不大。
省會城市勞動力大約每個城市在100萬人到500萬人左右。稅前月工資約7000~10000元左右
地級市及村鎮10萬人到100萬人左右。稅前月工資約3000元-8000元左右。
結果為:城鎮家庭(2人)月收入綜合15000元,三口之家人均約5000元問題不大。約4億人
農村家庭(1人)月收入綜合約為5000元,也就是三口之家人均月收入約1600元左右,也沒問題,約2億人。
結論:除去企業家、小商家、小企業老板等高收入月收入超過2萬以上的最少應該有3000萬人左右。而這3000萬人的財富加起來,絕對比這5.7億人的財富加起來多得多。甚至可以養活這5.7億人的吃穿用度10年都不用發愁。別不信,有人做過一個推理,馬某的財富足可以抵得上一個一線城市一年的GDP,你敢想嗎?
所以,無勞動能力的、上學的、退休的、嬰兒的等等不能算在平均工資里面。綜上所述月平均工資最低稅前應該在4000元-12000元左右。
也就是說,3000多萬家企業領導著5.7億的人在為他打工,而這6億人在養活著8億人的生活,包括退休老人、學生、小孩、殘疾人等等。你敢想象嗎?
以上的數字不一定準確,但是代表的意義是一樣的。用數字說話就能明白許多道理。全國家庭平均收入的準確性一定是高于個人平均工資準確度的。所以無論人均工資還是平均工資統計意義并不大,甚至還會受到一些影響。人均工資大部分人都能達到,但是平均工資的話大部分人達不到,把富人的錢一平均中國絕對就沒窮人了。這就是為什么說世界上99%的人的財富掌握在1%的人手里,而且99%的人還都是為這1%的人打工。這就是生存法則,就是這個道理。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