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氏騙局”詐騙金額巨大,人數眾多。為什么還能存在?
龐氏騙局為什么一直存在?其實最大的原因是人不能克制自己的貪欲。縱觀眾多的龐氏騙局案件,沒有一個人因為大家的貪婪而被騙。
龐氏騙局是什么意思?
龐氏騙局是金融領域投資詐騙的名稱,傳銷的鼻祖,被很多非法傳銷組織用來斂財。這個把戲是由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者發明的。
龐氏騙局在中國也被稱為“拆東墻補西墻”、“空手套白狼”。簡而言之,就是用新投資人的錢給老投資人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從而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1.一個故事講述了龐氏騙局的故事。
張想一夜暴富,但他不想他聽說村后山上有塊石頭可以做成藝術品賣個好價錢,就在上面動了歪腦筋。他把這個想法做成項目書,成立公司,取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投入了少量的自有資金,然后開始琢磨怎么融資。為了吸引別人付費,他亮出了四大絕招。
一是門檻低了一元;
二是高回報的年收益率非常誘人;
第三,安全承諾本金保證;
第四,投資周期短,一個月就能還清。
一開始沒人敢投,但也受不了張三鋪天蓋地的宣傳。有些人想,為什么不試試呢?首先,支付一千美元。反正丟了就要交學費,于是有人開始給張三錢。
張三并不著急。一個月后,張三按時支付了承諾的回報,并在網上曝光了新品。于是嘗試投資1000元的開始投資10000元,開始不敢投資的也開始投資800元。經過幾個月的循環,張三終于賺足了口碑,公司在網上也紅了起來。張三自己也成了網絡紅人。
只有項目不投產,沒有產品,張三拿什么來支付投資人的回報?張的想法很簡單。借新錢還舊債。只要新的資金不斷進來,資金鏈就不會斷裂,這個神話就會持續下去。更重要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獲得高回報,會產生賺錢效應,刺激旁觀者如隔靴搔癢般躁動的心。賺錢效應通過網絡迅速擴散,產生加速效應。每次新融資的金額都會遠遠超過之前,從而保證之前的投資人獲得回報。
張三的做法就像吹泡泡。張三花大價錢請一些知名學者開新商業模式研討會。張三瞬間成為金融創新和產業創新的典范。張三想盡一切辦法和各個政府部門搞好關系,所以有關部門極力推薦張三的企業作為互聯網的代表。
結果所有參與的人都深信這是一個好項目,是一件可以改變整個產業生態的大事。空中飄著一個個美麗的泡泡,大家都在享受泡泡的盛宴。
但泡沫終究是泡沫,經不起風吹草動。有投資人來實地考察張三的神奇項目,考察過后,心里忐忑不安。那座山還是那座山,那塊石頭還是那塊石頭,沒有金色的藝術品。這些好事者進一步發現,張三并沒有生產和銷售任何產品。
那么,張三對投資人的回報是怎么來的呢?終于有人意識到,張三是借新還舊,玩的是龐氏騙局!消息傳開,投資人紛紛找上張三的門,要求贖回自己的投資。這種恐慌就像當初的賺錢效應一樣,越滾越大,張三的資金鏈終于斷了。
2.龐氏騙局的危害
與一般的金融詐騙相比,“龐氏騙局”受害者更多、影響更廣、危害更深、隱蔽性更強、社會危害更大。
第一,受害者多。龐氏騙局固有的金字塔投資者結構和線下欺騙拉攏的傳銷方式,決定了受害者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有效維持騙局所需的現金流。因此,典型龐氏騙局的受害者往往為數眾多。

二是詐騙金額巨大。“龐氏騙局”的創始人從來沒有想過要償還投資本金,所以他們從來不擔心涉案金額過大,騙子認為集資金額的提高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因此,雪球效應累積的“龐氏騙局”涉案金額往往高于一般的金融詐騙。
三是社會影響面廣,影響層次多。“龐氏騙局”的數量和規模,決定了其社會影響遠超普通詐騙案件。其影響層面呈現多元化趨勢,包括政府官員和名人、金融投資從業者、普通民眾和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退休人員,由此帶來的社會危害更為嚴重。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因為輿情而危及金融穩定和社會秩序。
第四,它危及投資信心和金融穩定。鑒于“龐氏騙局”的影響和危害性,它對投資者信心的影響是致命的。每一次“龐氏騙局”之后,修復被破壞的金融秩序總是需要很長時間,恢復投資者的投資信心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以麥道夫詐騙案為例,由于大量金融機構卷入其中,導致金融機構的客戶對金融機構失去信任,引發大規模連鎖訴訟,給已經在金融海嘯中遭受重創的華爾街再添新傷。
3.如何避免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不是吸引人的聰明方法。最簡單也是最有誘惑力的辦法,就是承諾投資人高回報。
第一,投資者要學習和培養自己對投資規律性的認識。
“龐氏騙局”有大量的反投資法律漏洞,低風險、高回報、幾乎不受投資周期影響等。經過仔細篩選,投資者可以發現這些異常特征,但大多數投資者通常并不關心投資單、分析過程和盈利渠道。他們只關心投資的最終盈虧,從而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第二,投資者要樹立風險防范和管理意識。
投資者必須認識到,沒有任何投資是完全無風險的。投資者應盡可能選擇監管機構監管下的合格金融機構進行投資。在投資之前,投資者應該有效地識別和評估投資所面臨的風險因素,對風險進行分類,并施加
效的風險管理手段。在風險爆發時,應及時保全證據材料和資金財產,避免遭致更大的損失。
三是投資者應盡可能詳細的了解公司情況,注意觀察細節。
投資者可以先從平臺的官網去判斷,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平臺網站界面很粗糙,而且介紹的信息不詳盡,或者辦公地址不存在等等,這類的網絡借貸平臺就要注意了。
其次,還可以通過平臺的運營方式去識別,在發標方面:平臺瘋狂發放短期標的,或者宣布長期停止發標的平臺很有可能是問題平臺;同時,一個網絡借貸平臺突然加息,而且提現慢,頻繁更換辦公地點等等這類型的平臺也需要注意。
還有就是,平臺資金流向不透明,投資人不能夠及時查看平臺的資金動向,而且沒有投資人討論群……這一些類型的網貸平臺就很有可能是龐氏騙局。
相關問答:龐氏騙局是什么意思?
龐氏騙局是對金融領域投資詐騙的稱呼,是金字塔騙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傳銷集團就是用這一招聚斂錢財的,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人“發明”的。龐氏騙局在中國又稱“拆東墻補西墻”“空手套白狼”。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擴展資料:
龐氏騙局的特點:
1、低風險、高回報的反投資規律。騙子們往往以較高的回報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而從不強調投資的風險因素。各類案件的回報率可能存在差異,有些高得離譜。
2、拆東墻、補西墻的資金騰挪回補特征。由于根本無法實現承諾的投資回報,因此對于老客戶的投資回報,只能依靠新客戶的加入或其他融資安排來實現。這對“龐氏騙局”的資金流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因此,騙子們總是力圖擴大客戶的范圍,拓寬吸收資金的規模,以獲得資金騰挪回補的足夠空間。
3、投資訣竅的不可知和不可復制性。騙子們竭力渲染投資的神秘性,將投資訣竅秘而不宣,努力塑造自己“天才”或“專家”形象。實際上,由于缺乏真實投資和生產的支持,騙子們根本沒有可供仔細推敲的“生財之道”,所以盡量保持投資的神秘性,宣揚投資的不可復制性是其避免外界質疑的有效招數之一。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