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里幾次提到了跨周期調節這個概念。結合個人思考,談一下什么是跨周期調節?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一下經濟周期。經濟周期(Business Cycle):也稱商業周期、景氣循環, 經濟周期一般是指經濟活動沿著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所經歷的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是國民收入或總體經濟活動擴張與緊縮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動變化。通俗說就是經濟運行狀況一般會在復蘇、繁榮、衰退和蕭條四種經濟周期交替運行。
要了解跨周期調節,先要了解什么是逆周期調節?首先逆周期往往是在繁榮階段,企業往往增加投資并且成本較高,在隨后的衰退期中很可能會遭遇損失。通俗講,與當前經濟運行情況同步的經濟行為稱順周期,不同步的就稱為逆周期。逆周期調節有三個主要特征。一是短期強烈,例如2008年4萬億刺激計劃,再如美國這次新冠疫情后的無限量放水,短期內的調節強度非常劇烈。二是后遺癥很明顯,例如調節過后的通貨膨脹等問題突出。三是滯后性,首先統計數據都是滯后的,當我們看到經濟數據顯示下滑,政策手段出臺并落實到具體細節上,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了,不能做到及時準確。

跨周期調節是相對于逆周期調節而言的,跨周期調節的整體思路是什么呢?我們知道經濟都是周期性的,我們不可能在每一個下滑趨勢到來時都進行逆周期調節,若逆周期調節每次都有效,那經濟發展不就直線上升了嗎?這顯然違背了經濟發展的規律。為了減輕震蕩下跌帶來的痛苦,減輕后遺癥帶來的漫長的消化時間。我們開創性地提出了跨周期調節的概念,逆周期調節就是向下的相對短的時間范圍內進行調節,而跨周期調節把時間維度拉長,著眼于未來和全局。如果逆周期調節是劇烈震蕩向上,那逆周期調節就是平緩的向上,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燙平經濟波動”。從本質上來說完全的燙平是不可能的,我們只是盡量減少波動的幅度。例如房地產行業,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通過緩慢的通脹和時間來燙平,堅決不搞硬著陸。而針對逆周期調節后遺癥的問題,跨周期調節微觀層面就是經濟內部實現騰挪和轉移,宏觀層面就是通過結構性調整和供給側改革來疏導和消除風險和隱患。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例如我們把整個經濟比作一棟房子,那過去支撐這個房子的是傳統制造業、基建、房地產、出口等支柱產業,但目前這些產業該有的都有了,有的還產能過剩,質量一般,而且外部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這時,原有支柱就難以支撐我們的未來經濟的發展,所以說,就需要我們重新設計一個新的房屋結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相關支柱產業有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智能家電、鄉村振興、現代制造業、職業教育等等。新的房子設計當中支柱更多,穩定性、安全性更好,空間也更大,哪怕是其中一兩個支柱出了問題,其他支柱還可以繼續發揮作用。這些行業跨度較大,產業之間的風險隔離也很好,有利于在行業監管時更有針對性。跨周期調節是內部結構性的調整和改變,這種調節更強調了結構的安全和穩定。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是相對于逆周期調節而言的,是對逆周期調節的拓展、完善和升級,有利于提高宏觀政策的前瞻性、精準性、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和有效性。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