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有限公司于2月18日收盤后公布了截至去年底的恒生指數系列季檢結果,調整范圍涵蓋港股主要旗艦指數如恒生指數、國企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此外,直接決定港股通可投資范圍的恒生綜合指數也有部分調整。所有變動將于2022年3月7日起生效。
恒指擴容循序漸進
恒生指數方面,本次調整新納入聯想集團與農夫山泉,納入權重分別為0.46%和0.69%,無標的被剔除。調整后成份股數量從64只增加至66只。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方面,恒大物業被剔除出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信義光能獲納入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成份股數目維持50只。
恒生科技指數方面,商湯-W、理想汽車-W、小鵬汽車-W將被納入恒生科技指數成份股,成份股數目維持30只。
恒生綜合指數方面,商湯-W、微博-SW、網易云音樂、中國有色礦業等29只股將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恒隆集團、花樣年等12只股將被剔除,成份股數目由目前的500只增加至517只。
相比于去年11月的季檢結果,此次恒指調整幅度不大。對此,新城晉峰資產管理董事林嘉麒認為,恒指公司去年公布優化建議后的季檢,曾經納入大量科技股,并顯著調整成份股權重,令恒生指數走勢發生變化,連帶影響追蹤恒指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受到影響。
“考慮到相關結構性因素,近幾次季檢‘染藍’股份數目及權重轉動步伐已經減慢,”林嘉麒說。他還指出,恒指公司期望擴容速度循序漸進,不希望一次納入過多股份,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
廣發香港發布的研報指出,從此次調整對照來看,可以發現市值條件已經被顯著淡化,不再是恒指公司篩選成分股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而行業覆蓋度和市況的影響權重更高。
廣發香港預計,此后恒指公司的選擇一來會兼顧行業的綜合代表性、公司業務重合度等因素,以期形成比較全面的覆蓋,更好地擬合出整個港股的“生態變遷”;二來也會考慮當時的市場投資情緒、板塊走勢差異和波動狀況等條件進行相機抉擇。
牽動千億資金流動

另外,新入成份股的個股往往獲得資金青睞。調整決定公布前,可以看到一些主動資金已經提前布局。截至2月17日的5個交易日內,內地資金已經通過港股通大量流入小鵬汽車,增持規模達7.53億元。另外,去年2月季檢獲納入恒指的美團、安踏在納入當日股價暴漲。
中金指出,不排除有主動資金采取一定的套利操作,而被動資金為了最大程度上減少追蹤誤差將選擇在生效前一個交易日(即3月4日)進行調倉,屆時相關股票成交會出現遠大于平時的“異常放量”情形,特別是在尾盤。
招銀國際預計,隨著恒指調整,港股通合資格股份名單將新增十多只港股通股份,其中市值最大的是理想汽車,同時有幾只將被剔除。
廣發香港認為,目前調整進度大幅慢于預期。由于恒指的季調在每年的2、5、8、11月進行,當前距離年中僅余2~3次季調的機會,而近期對美聯儲收水的憂慮再度拖累了大市表現,要實現目標的難度頗大。預計后續擴容的時間表可能需要進行靈活調整,將改革的周期適度延長,以平滑納入新成分股可能帶來的沖擊。
開發新指數
捕捉A股機遇
在恒指持續擴容之際,恒生指數公司還表示,公司正在研究以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為基礎,開發一項新的“全面性”中國指數。
過去16年內,香港股票市場的總市值從2005年的8.2萬億港元增長至2021年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海外投資者對于中國企業的投資興趣和需求也與日俱增,而投資者的需求也在逐漸超出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范疇。
恒生指數公司的數據顯示,2021年,部分與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掛鉤的產品數量和規模已經超過恒生指數。例如截至2021年底,與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掛鉤的ETF產品總數為23只,已經超過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期權產品日均成交量4.7萬張,也超過了恒生指數(3.5萬張)。
然而近年來,隨著海外投資者對A股的投資需求增加,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已無法滿足全部需求。在中國規模最大的50家公司中,只有18家同時在A股和港股上市,工業、必須消費品、原材料等行業A股的可選投資范圍也更廣,這些都意味著想要覆蓋更多A股需要一個新的指數。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