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控股股東,凈利同比翻倍。
2021年最后一個交易日,上工申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價小幅高開后,不到3分鐘就拉至漲停且一路保持到收盤。截至當日收盤其股價為6.91元,上漲10.03%,總市值49.28億元。
這根漲停板意義重大——一口氣吞了自11月24日以來的平臺整理中所有的K線。周線圖上,突破了除250周線之外所有的均線壓制,形成“芙蓉出水”的態勢,說明主力做多意愿非常強烈。
消息面,12月28日上工申貝公告稱,其董事審議通過了《關于對部分暫時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議案》,同意公司對暫時閑置的募集資金不超過7億元進行現金管理。
兩個要點,其一上工申貝的理財為普通銀行結構性存款理財,截至當日其收回本金1.5億元,年化率1.14%,實際收益42.3萬元。其二,最近12個月委托理財累計收益/最近一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5%。換言之,理財收入并不足以對凈利潤變化產生重大影響。
這里“每日資本論”需要提醒一下相關人員,發布公告時還需要再認真一些。在2021年12月28日這個公告里(見圖),在“本次委托理財到期贖回情況”里,單位為萬元,實際收益寫的是:423,049.32;而在下面“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最近十二個月使用募集資金委托理財的情況”,實際收益寫的是42.3萬元。作為上市公司,這種錯誤還是應該盡量避免。
回到正題,上工申貝今年三季度財報表現還算不錯。營收22.6億元,同比微跌0.63%;凈利潤8727.54萬元,同比大增114.45%;扣非凈利潤也同比增長91.07%。難能可貴的是,上工申貝是在2018年到2020年連續3年凈利潤同比為負增長的情況下實現了逆轉。
對于前三季度的業績增長,上工申貝在財報中表示,主要系汽車行業恢復性增長,歐洲DA公司高毛利的產品收入同比增加以及資產處置收益等同比增加綜合影響所致。
這與中報時其業績大漲的原因基本一致。彼時,上工申貝對外稱,“目前公司訂單飽滿,尤其是海外業務,受汽車行業回暖影響,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一季度。”
本能的問題是,上工申貝能否延續這種勢頭,股價也隨著業績增長而實現翻倍行情呢?
公開資料顯示,上工申貝的前身是工業縫紉機公司,1992年11月由上海工業縫紉機廠、上海縫紉機四廠、上海縫紉機零件廠、上海縫紉機零件四廠、上海縫紉機零件十廠、上海精工服裝機械廠合并組建而成。1993年9月,改組為上海工業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3月11日上市,每股發行價5.8元。2005年2月與上海申貝辦公機械有限公司合并更名為上工申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工申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境內公開發行A、B股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是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總部位于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目前共有分、子公司30余家,其中包括海外企業15家。其主營業務為縫制設備及智能制造設備制造,公司生產的縫制設備包括工業縫紉機、家用縫紉機及特種用途工業定制機器等。公司擁有的 DA、PFAFF Industrial、KSL、Beisler 等國際知名品牌,擁有具有100年歷史的中國馳名商標“蝴蝶”以及“蜜蜂”“飛人”等知名家用機品牌。
2013年3月與7月,上工申貝又成功收購了德國的百年老店百福公司及工業縫制自動化應用領域全球領先的企業KSL公司,迅速獲取包括3D縫紉技術在內的世界頂級縫制技術,鞏固了公司在自動縫制技術領域處于全球第一以及在產銷規模上處于全國第一和全球前三的地位。
不過,近五年來上工申貝的業績顯示,其整體呈現下滑趨勢。2016年其營收為27.6億元,同比增長19.27%,這也是其近五年增速的高點。此后,其增速開始下滑。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下滑到0.31%,2020年更是為-4.54%。
凈利潤的下滑則更為明顯。2016年其凈利潤為1.44億元,同比增長為負值,2017年凈利潤達到了1.97億元,同比增長36.92%。這是上工申貝近五年凈利潤和增速的高點。2018年后,其凈利潤同比增長突然變成-28.69%,2019年擴大為39.15%,2020年有所回暖,但凈利潤也僅為8446.48萬元,同比增長-1.43%。
簡言之,2020年的凈利潤僅為2016年的60%左右,“一夜回到解放前”。
上工申貝的短期債務也不容樂觀。2021年三季度,其貨幣資金7.92億元,短期借款就高達9.2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779.03萬元。顯然,其貨幣資金無法覆蓋短期債務,現金流壓力較大。
此外,其還有1.25億元的商譽,對于凈利潤不足億元的上工申貝來說,未來若發生商譽減值對其業績也將構成重大影響。
比較有意思的是上工申貝對理財似乎十分上心。其財報顯示,2019年其交易性金融資產為2.24億元,2020年為7194.88萬元,但2021年三季度,這一數據急速飆升至8.96億元。
拿出近9億資金理財,可以想象上工申貝對理財還是寄予了厚望。但如2021年12月28日公布的理財產品年化率才1.14%,這么低的收益顯然是穩健性投資風格。反過來講,用這么多銀子發展主業不香嗎?
還有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2019年上工申貝的貨幣資金余額為6.94億元,其中銀行存款6.55億元。上交所曾向上工申貝下發了問詢函,要求核實是否存在貨幣資金被他方實際使用的情況。請注意,2021年6月至今,上工申貝的理財產品中,絕大多數為結構性存款。
值得一提的是,上工申貝至今并無控股股東,2016年7月開始混改,目前其第一大股東為上海浦科飛人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8.41%。而且,截至2021年三季度,第一個大股東質押了持有上工申貝的70%股份。不禁要問,未來是否會出現“寶萬之爭”那樣的野蠻人敲門,從而引發股價大漲呢?誰也不知道。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