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將告訴你股市在什么時候會迎來牛市,一個人的一生能夠遇到的牛市大概只有六七次,如果能夠成功抓到一次,有可能就因此改變你的命運,實現財富自由和階級跨越。
在2011-2021年這過去十年間,真正算得上牛市的,也就2015年的上半年了。可以說,牛市是十年一遇。但你要是能夠在牛市到來的時候做好準備,乘著牛市的東風,財富和身價就是翻幾倍也很正常。
這篇文章會分為三個部分:反應整體走勢的指數、影響股市走勢的因素、牛市需要具備的條件。
-----目錄-----
一、反應整體走勢的指數
1、反映股市整體走勢的指數:上證指數
2、反映大盤股整體走勢的指數:上證50和滬深300
3、反映中盤股整體走勢的指數:中證500
4、反映小盤股整體走勢的指數:中證1000
5、反映創業板整體走勢的指數:創業板指數
二、影響股市走勢的因素
1、 宏觀經濟
2、 貨幣政策
3、 政策導向
4、 重大事件
三、牛市需要具備的條件
1、周期美林時鐘
2、經濟復蘇
3、貨幣寬松
下面進入正題
一、反應整體走勢的指數
當我們想知道現在股市行情如何,不太可能把每個股票都翻一遍,這樣工作量太大了。因此,為了直觀地反應行情走勢,方便大家去做分析和判斷,就有了指數。
指數從廣義上說,反映現象總體數量變動的相對數都是指數,而在股市里面,指數就是反映相對應的一個范圍的股票整體股價走勢。事實上,按照不同的類型劃分,股票指數有幾百種,我們不太可能有那么多時間去挨個研究分析。
因此,為了節省大家的時間,更快速地學習看盤方法,這里給大家挑選了幾個最主流的指數,以及它們背后所代表的股票類型,學會了分別這些指數,你就可以很輕松地判斷現在是牛市、熊市還是猴市了。
1、反映A股整體走勢的指數:上證指數
我們通常說大盤漲了多少跌了多少,指的就是上證指數。上證指數也是A股最早的指數,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可以說是當今A股市場的活化石了。
它的樣本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也就是所有代碼6打頭的股票。因此,每個股票的漲跌情況都會對指數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
如果有人問你,最近股市行情如何?你可以直接輸入代碼000001,把上證指數的走勢給對方看,股市行情一目了然。
2、反映大盤股整體走勢的指數:上證50和滬深300
上證50指數是在上海證券市場當中,挑選出50只規模大、流動性好的股票做出來的一個指數,也就是說,上證50指數的漲跌只跟這50個股票相關,它們漲了,上證50才能漲,它們要是跌了,上證50就得跌。
這50個股票最大的特點就是盤子大。最大的是貴州茅臺,市值達到2萬億,超萬億的還有工商銀行和招商銀行,里面盤子最小的也有600億市值。因此,上證50反應的是上交所上市的大盤股的走勢。
另外,還有一個反應大盤股走勢的指數,叫做滬深300。它們兩的區別在于,滬深300不單單包括了上交所的股票,也包括了深交所的股票,規模不止50只,達到了300只滬深兩市的大盤股。
下圖是滬深300(紅綠K線)和上證指數(灰色K線)的走勢對比圖,在紅框部分,滬深300指數的走勢明顯要強于上證指數,說明,在這段時間里,市場風格更加偏向于大盤股。
3、反映中盤股整體走勢的指數:中證500
中證500指數指的是全部A股剔除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及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后,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組成。簡單說,中證500指數的成分股就是A股市場總市值300到800名的股票,即中盤股的走勢。
那么,多大的市值算是中盤股呢?
我搜了一下市值排行,在這部分排名的區間內,上市公司的市值主要落在了200-500億之間,這就是中盤股的市值了。
4、反映小盤股整體走勢的指數:中證1000
中證1000是由全部A股中剔除前面800只大中盤股后,規模偏小且流動性好的1000只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一批小市值公司的股價表現,因此,中證1000的指數成分股大多市值在200億以內。
其實,今年大盤股和小盤股的分化是非常明顯的,如果你能抓到這種風格切換,就更容易選對方向,我們來看一個很直觀的指數對比。
下圖是中證1000指數(紅綠K線)和滬深300指數(灰色K線)的疊加走勢圖,我們發現,今年3月份是一個分水嶺,即3月份之前,滬深300指數走得比中證1000指數要強,但3月份之后,滬深300指數走得比中證1000指數要弱。這就意味著,3月份之后如果你持有了大盤股,大概率要虧錢,而如果你及時切換到小盤股,大概率能夠賺錢。這就是研究指數的重要性了。
5、反映創業板整體走勢的指數:創業板指數
實際上,一家公司在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主板上市是有很高的門檻,比方說要求你的規模和盈利達到一定的水平。但有的高科技企業,不見得能夠達到這個標準,但是卻很需要融資,于是就有了創業板,其作用是專門為那些無法在主板上市的創業型、高科技公司提供融資平臺。
而創業板指數就是按照創業板所有股票的流通市值,一個一個計算當天的股價,再加權平均得出的指數走勢。因此,創業板指數走勢受到創業板大盤股的影響很大。
我們來看一下,創業板個股的市值排行,之所以這幾年創業板走得這么強,跟寧德時代、邁瑞醫療、東方財富、愛爾眼科、智飛生物、陽光電源這些權重股票走強密不可分。
通過對比研究以上6個最主流的指數,大家就可以很快速地去判斷市場風格,看到整個市場的走勢狀況。那么,影響股市的因素有哪些呢?
二、影響股市走勢的因素
股市漲跌最核心的影響因素有兩個:經濟和貨幣。經濟反應的是企業到底賺不賺錢,決定了你手上的股票值不值錢,而貨幣反應的是市場上有多少錢,決定了你的股票有沒有別人想要買。下面我們具體來看。
1、宏觀經濟
大家都聽說一種說法,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意思就是說,經濟好不好,看股市的表現就可以略知一二了。如果說經濟是實體,那么股市則是實體的影子。
因此,還有人把宏觀經濟和股市的關系做了這么一個比喻,一個女人帶著她自己的一條狗走在海灘上,雖然這只狗一會走在前頭,一會兒又走在后面,但始終圍繞著這個女人。而在這樣的比喻中,女人就好比宏觀經濟,而這條狗,就像是股市。

透過這一個比喻,我們知道,經濟和股市的關系了。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很樸素的結論:經濟預期好則股市好,經濟預期不好則股市也不好。
比方說,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金融危機,進而重創了全球經濟。在這一年美國GDP由正轉負,為-0.14%,是自1991年以來,首次經濟負增長。而與此同時,美國代表傳統經濟的道瓊斯指數全年下跌34%,而代表高科技的納斯達克指數全年則下跌了40%。由此可見,宏觀經濟遇到危機,股市必然不好。
反過來,如果國家大力扶持經濟,經濟也逐步復蘇,恢復增長,這個時候股市自然也會蒸蒸日上。
2、貨幣政策
所謂貨幣政策,通俗的理解就是,央行為了控制市場上資金流通量的多少,所采取的政策。那么,貨幣政策的調節思路是什么呢?
一般來說,當經濟不好的時候,為了讓更多的錢能夠從銀行走出去,刺激經濟,貨幣政策就要放松。這種情況下,由于錢更多了,可以流向不同的地方,也有可能去股市,因此,對于股市就是利好。
而當經濟過熱的時候,就好比一個人發了高燒,需要給他降降溫,為了防止無序擴張,導致經濟泡沫引發的危機,央行就要采取措施收緊貨幣,讓資金回籠到銀行里面來,這種情況下,由于錢回流到銀行,所以對于股市就是利空。
貨幣政策對股市漲跌的影響,其背后最樸素的邏輯就是,錢多了,股市就漲,錢少了,股市就跌,因此大家還聽到的一句話叫做:貨幣是股市的晴雨表。股市上漲的最直接動力其實就是資金。
央行的貨幣政策調節主要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叫調整基準利率,也就是俗稱的加息和降息。當央行加息時,因為利息變高了,所以人們樂意把錢放到銀行去,當央行降息時,錢存在銀行不劃算,就會更多地去投資。
第二種叫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也就是俗稱的降準或者加準。存款準備金率控制的是商業銀行要按照多大的比例存放,這部分錢是不能借出去的。因此,當加準的時候,這個比例就提高了,銀行能借出去的錢就變少了,對股市就是利空;當降準的時候,存在銀行的比例降低了,可以借出去的錢就變多了,對股市就是利好。
第三種叫公開市場操作。這部分是比較靈活的,一般調整基準利率或者存款準備金率的頻率相對來說比較低,但是公開市場操作每個交易日都可以做。因此,我們觀察央行的態度,可以從公開市場操作中窺探一二。比較典型的公開市場操作有國債的回購交易、MLF、SLF等等。即通過這些手段去注入或者回籠資金。
上面說的是國內層面,站在全球的視野來看,目前全球的金融體系是圍繞美元展開的,美聯儲的政策影響的不只是美國,還會影響到全世界主要的經濟體。
美聯儲就是美國的央行,全稱叫做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所有美元都是由美聯儲發行的。而在全球以美元為主導的貨幣體系之下,美聯儲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各國金融市場的神經。
假如,美聯儲加息,會吸引資金回流美國,對其它國家股市造成壓力,假如美聯儲降息,則會導致美元從美國流向世界各地,帶來他國金融市場的繁榮。簡單來說,美聯儲降息是利好,美聯儲加息是利空。
3、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哪個優先?
在現實狀況下,股市并不是那個亦步亦趨的機器人,有的時候,宏觀經濟對股市的影響更大,有的時候又是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更大。
舉個例子,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國經濟遭遇了重創,中國GDP增速2.3%,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經濟增速分別為-3.5%、-6.1%、-4.8%和-1.0%,光看統計數據,可以說是一幅蕭條慘淡的景象。
而美國即便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GDP增速是-0.14%和-2.54%,也沒有2020年差,說明美國在2020年經歷的經濟衰退要比12年前金融危機更加嚴重。
如果僅僅參考宏觀經濟,你會輕易地得出這么一個結論:由于2020年美國經濟衰退更為嚴重,因此2020年美國的股市也會比2008年跌得更多。可是事實上并非如此!
2008年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34%,而在衰退更嚴重的2020年,道瓊斯竟然上漲了7.25%。是不是一臉疑惑?到底哪里出問題了?
其中的不同之處在于,在2008年,經過三輪量化寬松,美聯儲共計釋放了約1.725萬億美元,同期的GDP是14.71萬億美元,釋放流動性占GDP比例約為12%;而到了2020年,美聯儲總共向市場釋放了11萬億美元,同期的GDP是20.94萬億元,釋放流動性的GDP占比達到52%。
換句話說,2020年美聯儲貨幣寬松的程度,是2008年的4-5倍。天量的資金釋放出來,大家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所以,瘋狂地涌入股市。
客觀來說,在近些年里面,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要大于宏觀經濟。
三、牛市需要具備的條件
下面,進入到本文最精華的部分,A股要來牛市,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回顧過去20年,A股經歷了2輪全面性的大牛市。
1、2007年大牛市:經濟強、貨幣寬、先熊后牛
第一、經濟發展動力強勁。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國制造開始走向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同時,城市化進程加快,帶動了投資和消費,形成了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在2007年,中國GDP增速達到了14.23%,這也是最近三十幾年最高的經濟增速。
第二、流動性寬松。2005年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消除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差異,解決了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問題,而到2006年,則進行了匯率制度改革,簡稱匯改。目的是開放我國的金融市場。為了配合匯改,央行也通過釋放流動性,來呵護市場,因此,A股迎來了超級大寬松。
第三、先熊后牛。在2007年大牛市到來之前,A股經歷了2001到2005年漫長的熊市,之后否極泰來。
2、2015年大牛市:經濟弱、貨幣寬、先熊后牛
第一、經濟增長乏力。2015年的宏觀經濟并不算好,當時GDP增速逐年下滑,正在經歷經濟換擋,特別是傳統行業增長乏力,當時有幾個流行語,叫去庫存和供給側改革。
第二、流動性寬松。為了去庫存,特別是給房地產行業去庫存,我們進行降息和降準的操作從2014年11月到2015年10月期間,進行了6次降息和5次降準的操作,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成為2015年牛市的根本推動力。因此我們看到,牛市不需要經濟一定好,但是一定需要貨幣寬松。
第三、先熊后牛。在2015年牛市之前,A股經歷了從2009年到2014年長達5年的熊市,在2014年下半年,才由券商吹響了牛市的號角。這點與2007年牛市雷同,牛市之前是熊市。
3、總結
因此,總結過去的經驗,牛市來到一個最重要的前提,貨幣政策一定要是寬松的,經濟可以不好,但是貨幣政策一定要松。
結合現在的市場情況來看,下半年A股的流動性如何?給大家看兩條線,一條是政策線,另一條是市場線。
政策線方面,高層對于實體經濟認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也不再提“穩增長壓力較小”,表明經濟不那么樂觀。
截止到8月27號,A股已經連續27個交易日成交額在萬億以上了,其實某種程度上說,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流動性的狂歡。
最后我們來總結一下:
上證指數:反映的是A股所有股票的走勢
上證50:反映的是上交所50只大盤股的走勢
滬深300:反映的是A股300只大盤股的走勢
中證500:反映的是A股500只中盤股的走勢
中證1000:反映的是A股1000只小盤股的走勢
影響股市走勢的核心因素有兩個: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
經濟反應的是企業到底賺不賺錢,決定了你手上的股票值不值錢。
貨幣反應的是市場上有多少錢,決定了你的股票有沒有別人想要買。
在近些年里面,貨幣政策對于股市的影響要大于宏觀經濟對股市的影響
貨幣政策調節方式有三種:調整基準利率、調整存款準備金和公開市場操作。
回看2007年和2015年的A股歷史,牛市來到一個最重要的前提是,貨幣政策一定要寬松,經濟可以不好,但是貨幣政策一定要松。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