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三個重要的觀點:1、券商近期的穩定不是偶然性,而是有內在核心因素存在;2、今日券商的護盤3、我們當前是有機會對潛伏券商進行較為全面性的追蹤,以待后續問題的落地說明:昨日此文重點說明了證券以及銀行股的整體的估值情況以及可能的防御性機會《華為的一篇“活下去”,讓市場體會到了“活不下去”的感覺
一、你需要了解注冊制1)注冊制與審批制度的區別在于審計機構是否判斷上市公司的價值。注冊制的發行審核機構只審核登記文件的形式,而不判斷內容的真實性,審批制度也不判斷內容的投資價值。
2)注冊制主張事后控制,而批準制度主張事前控制。在發行成本方面,注冊制發行人的成本較低,上市效率較高,社會資源消耗較少;然而,審批系統的工作量很大,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上市,上市需要花費更多的資源。
3)注冊制主要以證監會,的形式接受審計,而中介機構進行實質性審計。此時,中介機構的誠信對市場非常重要。證券市場普遍采用注冊制模式,市場化程度高,金融市場更加成熟,制度更加完善,這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總結: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股票發行上市的時間,在一定時期內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更好的發揮了資本市場的功能和效應。
二、注冊制下,券商受到的實質性利好
1)注冊制下,科創板創業板
科創板:2019 年 7 月 22 日首批 25 家公司于科創板上市,標志著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正式落地。2019/2020/2021 年科創板 IPO 規模 824/2226/2029 億,占上一年全市場 IPO 規模的60%/88%/42%,為市場帶來顯著增量。
創業板:實行注冊制之前,2015-2019 年創業板每年 IPO 平均規模 335 億,平均單數 77 單。2020 年 8 月創業板注冊制

2)注冊制放大頭部券商投行業務
隨著 IPO 審核效率提升,頭部券商專業能力、項目與人員儲備方面的優勢被放大,注冊制后券商投行業務集中度顯著提升(2018 年監管趨嚴,頭部券商項目質量的優勢更加突出),2022 上半年“三中一華”IPO 規模/單數/收入市占率分別達 60%/38%/43%。(2014-2017 年平均市占率分別為 25%/18%/22%)2019/2020/2021年注冊制帶來的增量IPO拉動證券行業凈利潤提升2.6%/3.4%/3.4%,IPO 增量利潤占 2019 年行業凈利潤的 1.2%/3.4%/4.6%。我們測算注冊制在2019/2020/2021 年為市場帶來增量 IPO 收入為 48/138/190 億,在 IPO 收入凈利率 30.4%的假設下,2019/2020/2021 年注冊制帶來的增量 IPO 拉動證券行業凈利潤提升2.6%/3.4%/3.4%,IPO 增量利潤占 2019 年行業凈利潤的 1.2%/3.4%/4.6%。
三、注冊制下券商主板投行業務、經紀業務、兩融業務根據開源證券中位數
歷史券商ROE情況
備注1:部分性券商跟投科創板IPO的盈利情況
相關券商
備注2:今日從事金融軟件開發等業務的金證股份漲停,側面凸顯了短期可能引發注冊制落實的一些可能性。
備注3:券商、金融軟件以及創投公司
投資有風險 僅供參考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