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產品微醺(ID:PMDaiweiwei)
股市行情昨日大盤?股市行情昨日大盤
編輯:Juvae
西部超導資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超導資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業久瞭,會陷在細節中無法自拔,時不時跳脫出來,觀察和研討這個行業,也許會給作業一些新的思路和啟發,對產品經理特別如此。最近在看《互聯網消費金融:形式與實踐》,一本消費金融的入門書,給自己補補課,務實的同時務一下虛。也把書中的內容提煉一下,共享給大傢。
推薦幾個明日必漲的股票,推薦幾個明日必漲的股票
消費金融的定義
消費金融是消費信貸,包含但不限於信譽卡貸款、各種消費品貸款和服務性消費貸款(包含一次性的和分期的)等,同時少數觸及住宅按揭貸款和車輛按揭貸款。供給消費信貸的意圖是支撐個人或傢庭進行意圖明確的消費,不包含范圍不明的純粹個人信譽貸款。
我國消費金融組成結構占比、GPD占比
住宅貸款占據瞭絕大部分比重。假如不計算個人住宅消費貸款,到2015年年底,消費貸款總額為47720億元,僅占整體消費信貸餘額的25%。47720億元中,信譽卡占比達到64.8%,遠高於其他非住宅消費貸款。(數據截止2015年)
如上圖所示,除掉住宅類消費貸款後,2015年,中國非住宅類消費貸款占GDP比重為7.1%,僅為美國的1/3,也低於英國2.5個百分點,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互聯網消費金融定義
互聯網消費金融是指使用互聯網及相關信息技術,供給消費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形式。其首要體現為傳統消費金融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信息化、網絡化,以及在此過程中業務流程、形式等方面的改進與創新
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市場空間預算
由於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內涵較為廣泛,既包含純線上的消費場景,也包含O2O場景,因而我們選用互聯網對消費信貸的滲透率來簡單預算一下未來的市場規模。2015年央行統計的金融機構消費信貸餘額為18.95萬億元,除掉個人住宅消費貸款後為4.77萬億元,假設未來五年消費金融的均勻增長率為20%(2011—2015年均勻增速為28%,2014年、2015年分別為21.2%、23.8%,考慮到經濟放緩的影響,假設未來五年均勻增長20%),到2020年除掉個人住宅消費貸款後的消費貸款餘額可達11.87萬億元,假如其間互聯網消費金融占比達到10%,整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市場規模可到1.19萬億元。
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分類-按主體劃分
商業銀行
現在的消費金融市場以房貸、車貸、信譽卡為主,傳統商業銀行依然占據著絕對的霸主位置。不過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傳統銀行也在設法應對,積極佈局互聯網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公司
消費金融公司的興起正好趕上互聯網時代,在產品設計、買賣系統和風控技術等方面能夠直接實現“互聯網+”的跨過。相對於傳統銀行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消費金融公司在組織架構的靈活性、信貸審批功率等方面也更具優勢。現在一些互聯網化程度比較高的消費金融公司已經直接實現瞭小額付出信譽貸款申請的全程線上化,如興業消費金融的網絡貸,以及招聯金融的零零花等。

電商平臺
電商平臺的消費金融產品是我們比較了解的,比方螞蟻金服的花唄、京東金融的京東白條,蘇寧金融的固執付等。電商平臺憑借於用戶流量和互聯網消費場景優勢,短期內實現瞭爆發式增長。除此之外,電商平臺經過多年發展積累瞭很多的用戶信息和買賣數據,為其進行大數據風控供給瞭條件。例如阿裡推出的芝麻信譽,京東推出的白熱度等信譽評估產品。這也是電商消費金融服務能夠敏捷增長的重要基礎。
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
這一類別包含瞭眾多的創業公司,例如P2P網貸平臺、第三方助貸平臺等居間服務平臺,也包含網絡小貸、保理等類金融機構平臺網絡小貸等,這類平臺大多側重於一些筆直領域或細分人群。
對比剖析
1、商業銀行的優勢在於資金本錢較低,實力雄厚,能供給利率較低、額度較大的消費金融產品。同時,商業銀行擁有豐富的金融資源,還能圍繞用戶供給除消費信貸外的其他多種多樣的金融服務。其首要問題在於服務門檻較高,很多無資產、信譽水平較低或許缺少信譽記錄的人群則無法覆蓋,造成服務人群的斷層。並且授信、定價、風控等依然首要圍繞用戶綜合信譽水平展開,與消費場景結合的緊密度以及產品的精細化程度不高。
2、消費金融公司的優勢首要在於兩個大的方面:一是車牌優勢;二是股東資源優勢。相對於銀行來說,消費金融公司不吸收存款,在經營約束上相對寬松一些。因而,消費金融公司的消費信貸產品一般較銀行申請手續簡單,審批時間更短,用戶門檻也有所下降。
3、電商平臺一是能夠使用既有用戶數據解決部分用戶的征信問題,基於自有場景生態能夠更好地操控資金流向以及用戶狀態,辦理信譽風險;二是能夠低本錢大規模快速獲客;三是消費金融產品與消費場景能夠無縫交融,用戶體驗更好。
4、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體量小,往往愈加靈活、決策功率更高、調整更快,對新的技術、形式承受程度更高,並且愈加註重產品創新。這類機構特點決定瞭其一般專註於某個筆直細分領域,做深做透並達到必定業務規模和品牌影響力後,再逐漸進行產品業務的擴展。
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分類-按產品業務劃分
非特定用處類
比較典型的是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等發放的現金消費貸款,不限制特定的消費用處
半特定用處類
比較典型的是電商平臺或部分消費金融公司推出的代付類消費金融產品,例如京東白條、螞蟻花唄、蘇寧固執付等,不過許多大的電商平臺產品品類較為豐富,消費用處限制的意義並不明顯;還有些隻為某一類人供給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金融平臺,比方大學生分期平臺。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人群在同一消費場景中或許呈現出不同的風險特征
特定用處類
消費金融公司或互聯網金融平臺供給的筆直類消費金融產品,有特定消費場景和用處,不能用作其他消費品類,例如特定為裝修用處、教育用處、租房用處、旅遊用戶等。
對比剖析
從特定、半特定到非特定類消費信貸產品,由於資金用處范圍逐漸擴大,信貸風險也逐級上升,同時風控難度相應添加。特別是現金類消費貸款,由於貸款用處很難限制,告貸人極有或許隱瞞真實告貸用處從而掩蓋貸款實際面臨的風險。同時,非特定類產品也面臨更大的欺詐風險,特別是對於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來說更是如此。因而,為瞭操控信貸風險,非特定和半特定類消費信貸產品的授信、定價、風控等根本都是圍繞告貸人的信譽水平進行的,與具體的消費場景結合得並不非常緊密,在差異化定價、個性化服務等方面有所缺乏。
而特定類消費信貸產品由於資金用處單一且特定,因而能夠充沛結合告貸人、消費場景等要素,進行差異化的授信、定價、風控等,也能結合具體場景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從而供給更好的用戶體驗。不過反過來看,特定類消費信貸產品的標準化程度較低,一般隻能適用於單一場景,無法在不同場景之間進行批量復制。半特定類消費信貸產品一般在某一范圍類(例如某個電商平臺)都能適用,標準化程度相對較高。非特定類消費信貸產品資金用處最為廣泛,同時也是標準化程度最高的產品,幾乎能適用於任何消費場景,能夠敏捷進行批量復制推廣。
本文由產品微醺(ID:PMDaiweiwei)原創發佈,授權互聯網早讀課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