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現率是指將未來支付改變為現值所運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沒有到期的票據向銀行要求兌現,銀行將利息先行扣除所運用的利率。這種貼現率也指再貼現率,即各成員銀行將已貼現過的票據作擔保,作為向中心銀行借款時所支付的利息。下面進行通俗的解釋,什么是貼現率和再貼現率。
打個比方,我手里有張三的欠條1000元,按規定他明年才還我,但是我現在便需要錢用,于是我到銀行,把欠條給銀行,銀行給我900元現金,明年的時分直接由銀行向張三要錢,其中差價100便是我提前要款的利息,利率為:100/1000=10%。假如我是商業銀行,張三是中心銀行,那么這個利率就叫做再貼現率。
給你說個通俗的:公司甲從公司乙那進了一批貨,沒錢交款,就給公司乙打個欠條(匯票),假設是100元。但是現在公司乙缺錢了,又不能朝甲要,因為甲也沒錢啊,所以乙就去商業銀行,把這個欠條給銀行了,然后銀行給乙這比錢,當然這需要扣除肯定的利息,假設1%,這就是貼現率。那么銀行給乙的錢就是100—100*1%=99.也就是說,通過貼現,把甲欠乙的錢轉變成了甲欠銀行錢了。

再貼現,就是這家商業銀行也缺錢了,它上哪弄錢去啊,就只能去中心銀行。就跟當初乙來它這弄錢一樣,它是把那張匯票給了中心銀行,中心銀行給它一筆錢,當然也要扣除肯定利息,這就是再貼現率了。
貼現率政策是西方國家的主要貨幣政策。中心銀行通過變動貼現率來調節貨幣供應量和利息率,從而促使經濟擴張或收縮。當需要控制通貨膨脹時,中心銀行提高貼現率,這樣,商業銀行就會減少向中心銀行的借款,商業銀行的預備金就會減少,而商業銀行的利息將得到提高,從而導致貨幣供應量減少。當經濟蕭條時,銀行就會增加向中心銀行的借款,從而預備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擴大了貨幣供應量,由此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但假如銀行已經擁有可供貸款的足夠的儲備金,則升高貼現率對刺激放款和投資也許不太有效。中心銀行的再貼現率確定了商業銀行貸款利息的下限。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