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工夫,“價值投資”的理念流行,白馬股迎來“醉美6月”。26日,白馬股龍頭貴州茅臺再漲2.53%,市值輕松跨越6000億大關,達6106億元。
但今天看似光鮮的白馬股,在N年前也許是不受待見的大熊股。下面我們就回顧一下貴州茅臺上市以來的幾段“熊途”。
2008年1月,貴州茅臺最高價為230.55元,到2008年11月時,最低涉及84.20元,區間最大跌幅為63.48%。
2012年7月,貴州茅臺最高價為266.08元,到2014年1月時,最低涉及118.01元,區間最大跌幅為55.65%。
2015年5月,貴州茅臺最低價位290.00元,到2015年8月時,最大涉及166.20元,區間最大跌幅為42.70元。
從三次大跌來看,第一次和第三次大跌均與A股系統性風險有關。2008年大熊市,大盤最大跌幅為72.81%,同期貴州茅臺最大跌幅為63.48%,表現好于同期滬指。第三次大跌是離我們最近一次,期間大盤大跌49.05%,貴州茅臺股價同期跌幅為42.70%,略好于同期滬指表現。

除了大盤風險,白酒行業自身也曾潮起潮落。貴州茅臺歷史上的第二次大跌,是在A股無系統性風險情景下發生的。2012年至2014年,滬指跌幅僅11.58%,但同期貴州茅臺股價慘遭腰斬,最大跌幅達55.65%。究其原因有兩個:一個是2012年底白酒行業“塑化劑風波”,一個是中心“三公生產”限令打擊所致。當時,兩大不利因素造成市場對白酒行業的極度悲觀的預期。另一高端白酒龍頭五糧液也未能幸免,曾在2014年1月跌至14.33元。如今被機構瘋狂唱多的貴州茅臺和五糧液,在5年前卻是名不虛傳的大熊股。
一輪行情一輪故事,不論是時下盛行的“價值投資”,還是之前的“以小為美”。我們可以聽,可以跟隨趨勢,但大可不必“改變信奉”。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