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士蘭微股票。這個消息一出,馬上引起了市場的熱議。蘭微股價在短短一個月內上漲了50%,成為a股市場的名人股。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呢呢?首先,我們要明白,蘭微的主營業務是消費和銷售光刻膠,而光刻膠是芯片制造的必備材料之一。所以,蘭微的業績表現十分好。根據公司司發布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完成營業收入4.53億元,同比增長19.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7億元,同比增長10.01%。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周辰)訊,今日大盤走出探底回升走勢,盤中一度跌超3.5%,午后在芯片半導體、國防軍工、MINILED、特高壓等板塊的帶動下止跌企穩。盤面上,芯片板塊表現最為亮眼,大市值品種中芯國際暴漲10.25%,板塊中軍士蘭微大漲7.25%續創歷史新高,并進一步逼近千億市值。在其感召下,功率半導體分支相關個股紛紛跟漲,捷捷微電、華潤微、揚杰科技等多股紛紛跟漲。
消息面,據媒體報道,晶圓代工產能依舊緊張,聯電明年一季度將再次調漲報價,40nm制程約漲10%-15%,其他制程則上調5%-10%。東吳證券認為,目前,半導體供需矛盾依舊尖銳,并且伴著三季度行業旺季來臨,供需緊張關系可能仍將持續。伴著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的加劇,三季度晶圓代工價格有望進一步提升。
半導體行業高景氣持續
作為行業內的大白馬,士蘭微在今日再創歷史新高,股價大漲7.25%后,總市值進一步逼近了千億大關。拉長周期看,士蘭微自從6月4日啟動以來,近一個半月漲幅已達81.53%。
值得注重的是在7月12日板塊見到短期高點后,芯片板塊曾開啟了一輪日線級別的調整,調整持續了6個交易日。在此之后,伴著指數于上周初企穩,芯片板塊便飛快張開了反攻。并在指數近兩個交易日調整過程中,進一步走出了獨立的行情。K線圖顯示,自上周二至今日這5個交易日半導體芯片指數大漲12.79%,遠遠跑贏同期的大盤指數的-2.03%。
個股方面,更是涌現出了多只漲幅超過40%的大牛股。其中,疊加MINILED的聚飛光電和瑞豐光電位居漲幅榜前2位,分別漲69.13%、48.18%%,存儲芯片龍頭北京君正則是以43.87%的漲幅位居第3位。板塊內共計5股漲幅超40%,10股漲幅超10%,20股漲幅超20%。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受芯片供需緊張的影響,缺芯浪潮已經從2020年底持續到現在,持續工夫可能超預期,也導致了半導體芯片持續漲價,部分MCU芯片價格漲幅已經超過10倍,并且還在上漲。由于半導體全產業鏈緊張情景在下半年依舊沒有改變,下半年訂單持續旺盛產能依然吃緊。在此背景下,按月調整價格的模式也已經出現。
IGBT遠期市場規模將達450億元仍有17倍的空間

伴著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手機快充等下游市場持續擴容,以MOSFET和IGBT為代表的功率半導體需求急速攀升,市場規模大幅增長。研究機構HIS預計,2021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441億美元,同比增長4.5%,其中,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59 億美元。
然而,與應用市場的一派熱火朝天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供給端的捉襟見肘,廠商產能滿載也難以追上需求端步伐。供需錯配下,功率半導體缺貨漲價周期已持續多時。在此前的漲價潮中,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士蘭微、華潤微、新潔能、富滿電子等廠商已調漲過功率半導體產品價格。
值得一提的是,大基金也將目光投向了功率半導體。此前,華潤微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華微控股擬與大基金二期、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建立合資公司,投建12寸功率半導體晶圓消費線項目。
根據IHS猜測,2021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441億美元,同比增長4.5%,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59億美元。
同時,由于晶圓制造產能不足,功率半導體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現象,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安森美、士蘭微等主流廠商均出現了功率半導體產品漲價和交貨周期延長的現象,交貨周期最長接近1年,漲價幅度達到10%-30%。
據猜測,到2030年,中國電動車的銷量為1500萬輛,A00/A0級轎車大幅減少,平均每輛車IGBT成本提高到3000元,則2030年IGBT的市場規模約450億元,17倍的空間。
銀河證券、東吳證券均示意看好海內功率半導體產業鏈前景,認為中國市場增長飛快,國產化空間較大。行業高景氣度有望加速相關廠商產品市場拓展,提升產品價值量、出貨量,充分享受行業增長、國產化趨勢紅利。同時從細分領域來看,伴著汽車產業“缺芯潮”持續蔓延,作為汽車半導體的要害部分,功率半導體在本次汽車格局變化中顯著受益。
相關標的有:斯達半導、新潔能、立昂微、聞泰科技、士蘭微、華潤微、華虹半導體等。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