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客服熱線工作人員示意,目前該行暫未接到相關通知,不過可以一定的是,假如有需要,他們會盡快安排人員上門服務。(中新經緯app)(編譯了解,這些老人大多是來自湖北、四川、河南等地,他們中有不少人已經住在武漢,因為疫情原因無法回家過年。為了讓老人們過一個溫暖祥和的春節,社區工作人員主動聯系,幫忙他們購買年貨,送到家中。
“請直接說出您要辦理的業務。”撥打部分銀行客服電話時,用戶常常聽到這樣一句提示。當前,使用語音辨認等技術的智能客服已成為銀行的“標配”,但記者采訪發現,許多看起來高效的智能客服,“答非所問”是常見現象,用戶體驗參差不齊。
專家示意,客服智能化可以升高人工成本,但提升效率不能拿用戶當“小白鼠”做試驗。未來,相關行業應進一步試探人工客服和智能客服相結合,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撥打招商銀行客服熱線,電話那頭有機器人“小招”提醒用戶,可通過語音直接說出要辦理的業務,并舉例稱“查余額”“查開戶網點”“咨詢信用卡服務”等,記者嘗試客服列舉的這幾種語音服務,輸入相關卡號后,均辦完相關業務。
然而,智能語音的客服體驗并不全是幸福的回憶。上海市民吳越示意,自己也曾嘗試過直接說出要辦的業務,但體驗感覺一般。“還是和機器交流的感覺,而且你說的話肯定要短,不然也得重來一遍。”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簡樸的事情與其找智能客服往返做挑選題,還不如在網上搜一下來得便捷。”不少生產者示意,找客服許多時分是比較個性化的問題,但想要跟人工客服咨詢一下,卻必須要先忍受“智能”服務。“真實不明白智能客服是為了方便生產者解惑,還是為了方便商家偷懶?”
當禮貌而和藹的問候變成了程式化的設定,用戶的疑問只能在設定好的選項中自己尋覓答案,智能客服被用戶頻頻“吐槽”就并不令人意外了。

技術成熟度有限,智能客服“答非所問”。撥打多家銀行客服熱線,按照智能客服提示,記者說出一些較為復雜的句子,如“今天收到一筆扣款,但我沒有刷卡,這是怎么回事?”“我這個卡需要交年費嗎?”,智能客服或回答“沒有聽到”或回答“好的,即將為您轉接人工服務”,答非所問的現象比較普遍。
一位銀行工作人員示意,盡管語音辨認技術已經很不錯,但系統持續優化晉級還需要大量的投入。此外,客服與用戶的交流觸及隱私和賬戶安全,不相宜外包給第三方,所以金融機構深度發展智能客服并不輕易。
不少生產者示意,相比冷冰冰的智能客服,能和客服人員直接溝通讓人更踏實放心。“現在撥打客服電話,最煩的就是聽到機器人的聲響,只想說一句‘轉人工’。”
“我之所以反感智能客服,并不是抵觸技術進步或否定其合理性,而是智能客服有時分無法解決我的情緒問題。”青島市民段先生示意,“與人溝通本身是一種情緒的釋放,但面對理性以至一絲不茍的智能客服,用戶的情緒顯然是被壓抑的。”
伴著智能時期的加快到來,對于智能客服的應用前景,各方均示意認可。不過,人工智能技術不是“萬能鑰匙”。客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并不能依靠智能客服。中心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央主任郭田勇示意,銀行客戶咨詢的許多問題具有相似性。智能客服把人工客聽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解放出來的人力應當投入到更復雜的個性化服務中。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示意,就像線上銀行業務越來越多,但無法取代線下銀行網點一樣。“不是簡樸的誰取代誰的問題,未來人工客服和智能客服的邊界會緩緩模糊。用戶那種具有共性的問題可以由智能客服來應對,而當用戶需要面對面交流、需要疏導時,人工客服也應及時出現。最終的原則就是,以用戶為中央,根據用戶的實際需要來挑選服務方式。”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