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投資玩期貨
對于養殖行業的周期性,溫氏股份希望通過投資收益平抑波動。早在2011年,溫氏股份就設立廣東溫氏投資有限公司,溫志芬上任后,溫氏投資的動作也更加頻繁。據溫氏投資投資總監羅月庭表示,投資公司除了可以給集團直接帶來利潤以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抵御農業周期性風險,“以投資創造的資本收益來平抑產業周期波動。”
溫志芬2017年4月份就任董事長,當年6月,溫氏股份就公告表示將投資10億元增資中糧資本, 8月8日,溫氏股份再發公告,旗下溫氏投資最終決定拿出10億元入股中糧資本。交割完成后,該項投資成為溫氏股份歷史上最大一筆投資。
而在金融板塊,溫氏股份剛開始投入金融板塊的原始資本有40多億,目前業務涵蓋一級市場的PE項目、二級市場、期貨市場、新三板等。
大農業領域,溫氏股份投資了好一多乳業、正邦科技、東亞水產、上海新農、福百盛、唐人神、楊氏果業、佛山正典、大北農等。而在大消費領域,投資了千和味業、黑芝麻、光明乳業、金百萬餐飲、志鴻物流、新美大、跨境通、會稽山、起步中國等。
溫氏股份投資范圍很廣,不過,還是難以彌補主業下滑。2017年,溫氏股份投資企業中,IPO上市一家;通過股轉系統買入31只新三板股權;參與定增一家;網下申購新股319只。

2017年,溫氏股份共通過股票取得投資收益1.83億元,這在全年67.51億元凈利潤中,似乎微不足道。此外,公司投資期貨業務2270.06萬元,全年虧損568.46萬元,而投資基金也虧損了4263.69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溫氏股份持有新三板股票市值7.55億元,而新三板現在流動性極弱,如何退出成為難題。
事實上,在牧原股份大力發展大型養殖場,進行規模化養殖時,溫氏股份仍守著“公司+農戶”的模式,進行輕資產運作,還把大量流動資金用于炒股、股權投資及期貨投資。從結果看,在豬肉下行周期影響下,牧原股份營收仍逆勢增長近八成,溫氏股份卻遭遇營收小幅下滑。
營收規模一漲一落,意味著市場份額的變化,不斷周期漲落,對溫氏股份都是致命的。若溫氏股份作出應對,繼續沉迷炒股玩期貨,行業份額恐遭牧原股份這類大規模養殖場逐步蠶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源于網絡整編,如有不妥,請聯系站長刪除處理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