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銅價不斷上漲所導致的替代效應的增加,銅合金的應用已經開始出現由高銅合金向著低銅合金發展的趨勢,由銅和鋅組成的黃銅合金在汽車制造、機械加工、裝飾五金以及電力電子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由此也帶來了銅加工企業鋅消費量的不斷增長。據統計,目前國內鋅的應用領域中黃銅、青銅合金的消費量已經占到總消費量的19%以上。 隨著銅加工企業鋅消費量的增長,鋅價的大幅上漲和劇烈波動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隱患。2006年,LME三月鋅價格由年初的1905美元持續上升到4580美元,最大上漲幅度超過140%;而在12月份以后的振蕩回落過程中,鋅價又在短短30天內由最高點下跌了1560美元,跌幅達到了35%以上。以下是筆者結合多年來在銅鋁期貨套期保值過程中的一點心得,談談銅加工企業應該如何開展鋅期貨的套期保值。 一、成立由最高管理層負責的決策機構 開展鋅期貨的套期保值業務,首先必須成立一個由最高管理層負責的決策機構,并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明晰企業原料風險的來源 套期保值的目的是為了回避風險,那么企業首先必須對自身的原料風險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于絕大多數按照“以銷定產”模式經營的銅加工企業而言,在接到銅合金產品訂單后,由于生產組織、資金調撥以及采購渠道等原因不能及時進行鋅原料的采購往往是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
2.正視鋅價波動的機會風險 企業開展套期保值,除了要明晰原料風險來源以外,還需要正視原料價格波動的機會風險。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一方面要注重防范和控制風險,一方面要把機會風險視為企業的特殊資源,通過對其管理,為企業創造價值,促進經營目標的實現。 3.明確企業自身的風險偏好 期貨市場在發揮回避風險功能的同時也會存在著市場風險、交割風險等。在套期保值過程中,銅加工企業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套期保值所面臨的價格波動風險并不會小于投機的價格波動風險。所以,開展鋅期貨套期保值的企業,一定要根據自身的長期發展策略來確定套期保值過程中的風險偏好,而且這個風險偏好需要由企業最高管理層來確定。在風險控制過程中,企業可以根據不同業務特點統一確定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度,即自己愿意承擔哪些風險,不愿意承擔哪些風險,明確承擔風險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過的最高限度,并據此確定風險的預警線及采取的相應的對策。 從以上幾方面可以看出,銅加工企業欲開展鋅期貨套期保值業務,首先企業的最高管理層要對原料風險來源、套期保值原理和操作程序以及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有一個清醒而深刻的認識,并組成一個由最高決策層負責的機構來領導企業的套期保值工作,這個決策機構既可以由企業的一把手親自負責,也可以由一把手授權建立一個風險控制小組來共同決策。

二、一支專業的操作隊伍 隨著商品期貨金融屬性的增強,套期保值業務對市場分析以及操作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套期保值操作人員不僅要具備專業的基礎知識,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些既熟悉企業經營管理又具備專業期貨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已經成為影響企業套期保值成效的一個關鍵因素。筆者注意到,在日前頒布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中,已經去除對國有企業參與期貨的交易品種和交易總量方面的限制,“靈活套保”已經成為未來企業開展套期保值、規避市場風險的重要策略。而這種“靈活套保”的策劃和實施更是離不開一支專業的操作隊伍。 三、一套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制度 在開展套期保值過程中,銅加工企業的參與初衷往往是美好的,在開始的時候也容易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企業能否真正做到有效開展套期保值并不是看一朝一夕的成敗,而是要看長期效果。 所以,銅加工企業在開展鋅期貨的套期保值過程中,從一開始就必須重視風險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設,根據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模式和管理水平,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制度來保障企業套期保值的有效開展,保障企業套期保值基本原則的實現。風險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就是要將企業最高管理層的風險管理意識和政策貫徹落實到每一個管理者和員工的頭腦中,使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融入到日常的市場營銷和管理的實踐中。 從以上三個方面可以看出,銅加工企業開展鋅期貨的套期保值業務,不僅是企業領導層需要具備成熟的風險控制理念,而且企業還需要建立嚴格的風險管理制度和一支既熟悉企業生產經營又擁有豐富的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經驗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本文源于網絡整編,如有不妥,請聯系站長刪除處理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