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菜粕1909合約達到2629元/噸高位后呈寬幅振蕩走勢;7月初至今,菜粕1909合約價格跌至2382元/噸后小幅反彈。筆者認為,在關聯品種豆粕價格低迷、豆粕和菜粕價差歷史低位、下游養殖需求萎縮的情況下,菜粕價格或旺季難旺。
豆粕價格低迷
豆粕作為菜粕的替代品種,近5年走勢與菜粕的關聯度高達89.6%。前期豆粕價格受美豆落后播種進度的影響出現上漲,隨后天氣狀況好轉改善大豆播種進度,導致豆粕價格寬幅振蕩。
展望后市,三季度國內大豆到港量預估處于超高水平:7月為940萬噸,8月為1000萬噸,9月為950萬噸,10月為900萬噸。雖遠期買船、裝船及到港量仍存變數,但整體上未來大豆供給充足的基調難以改變,加之下游需求不振,基差走弱是大概率事件。筆者認為,在豆粕價格低迷的狀態下,菜粕價格也難有起色。
存在新增供給
自3月開始,有媒體報道菜籽出現供給偏緊的狀況。然而,5月之前菜籽供給并不短缺,7—9月菜籽到港量降低的概率也較大,但參照往年類似的情況,菜粕價格并未出現明顯上漲,并且沿海部分油廠已經開始收購國產菜籽用于加工,此舉可增加菜粕供給。
另外,從菜粕進口端來看,我國近3年的菜粕年進口量均值在100萬噸左右。今年1—5月我國累計進口菜粕58.2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8.17%,該值明顯高于往年同期均值水平。不到半年,進口已達到往年菜粕年進口量的半數,并且我國去年批準印度菜粕再次進入國內,今年印度菜籽豐產,即便后續菜粕存在供給短缺的狀況,印度菜粕進口仍可作為備用選擇。
需求萎縮明顯
菜粕傳統的消費旺季在7—9月,但今年以來菜粕需求萎縮明顯。據統計,今年以來菜粕的月度消費量與2018年的同比下滑區間在12%—30%,尤其是6月前兩周消費下滑超過60%。歸結菜粕需求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豆粕的絕對價格較低。豆粕的單位蛋白比相較菜粕有絕對優勢,并且豆粕和菜粕的價差持續低位,菜粕消費下降,水產飼料中菜粕添加比例已降至最低,部分飼料配方中菜粕的添加比例甚至為零。
二是今年南北水產養殖區出現了大規模的禁養,菜粕需求明顯萎縮。例如,海南萬寧禁養區年前全部退出,2019年12月31日前需退出的養殖池塘約331萬畝;三亞實施“退塘還濕”政策,50個魚塘、蝦塘遭清除,養殖面積減少約500畝;福建廈門集美區海域徹底禁養,清退面積約2萬畝;青島年底前徹底清理近海“黑養殖”;天津全面整治工廠化養殖使用地下水問題。
三是水產品價格處于低位振蕩,不利于提高養殖戶的積極性。Wind數據顯示,草魚批發價跌至5年低位,較上月環比下降3.2%,較去年同比下降11.5%;申萬水產養殖行業指數也處于回落趨勢,環比下跌2.7%,同比下滑21.5%。
四是南方暴雨頻發,水產養殖受創。除了前期的暴雨影響,7月9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將再次遭受特大暴雨襲擊,局部地區降雨量將超過200毫米。連續的暴雨影響養殖區水質,并且加大疫情風險,魚蝦逃跑也將明顯降低菜粕需求。
總之,后續在豆粕和菜粕價差縮窄至5年低位、養殖區降雨量大且持續時間長的背景下,菜粕消費同比下滑明顯,并且消費下降幅度可能進一步增大。
市場的風險點
目前來看,菜粕的關聯品種豆粕的價格走勢并不樂觀,加之菜粕供給可能增加以及下游水產消費萎縮明顯,菜粕價格或旺季難旺。筆者建議,后市逢高試空設好止損,菜粕1909合約的止損點位在2500元/噸。同時還要注意市場的風險點,例如,8月美國農業部報告將重新預估美豆播種面積,數據可能不如前期樂觀,美豆播種面積有下調的可能;今年美豆開局播種天氣不利,后續美豆天氣市若啟動,對豆粕行情利多,這將帶動菜粕價格上漲,屆時可逢低試多。
本文源于網絡整編,如有不妥,請聯系站長刪除處理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