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免抵額交什么稅?當免抵額等于應退稅額時要交附加稅而退稅是按出口額乘以退稅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當免抵額等于應退稅額時要交附加稅而退稅是按出口額乘以退稅
附加稅費是不會多交的。因為附加稅費是按照實際繳納的增值稅額和消費稅額為計稅依據征收的。本來應該繳納增值稅或消費稅,但是由于存在應退稅額,抵繳了應交的增值稅或消費稅,而退稅是不退附加稅費的,所以必須按照應交增值稅或消費稅計算繳納附加稅費,不會出現附加稅費多繳的問題。搜一下:當免抵額等于應退稅額時,要交附加稅,而退稅是按出口額乘以退稅率計算的,這樣計算的話附加稅不是多交了
2,出口退稅免抵稅額要交什么稅種
“免”稅,是指對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免征本企業生產銷售環節增值稅;“抵”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所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 “退”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內應抵頂的進項稅額大于應納稅額時,對未抵頂完的部分予以退稅。 以當期末應抵稅額與當期免抵退稅額中的較小者,確定應退稅額。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期末應抵稅額只有免抵退稅額大于免抵稅額才有應退稅額。望樓主采納沈陽金蝶財務為您解答
3,請問免抵額是不是交稅如果交稅是不是并入到三稅里交城建稅和教
免抵額是出口退稅額減內銷業務應繳稅金的差額, 一般在出口業務收齊單證時,根椐報表計算出的數據轉帳, 列: 借:應繳稅金-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繳稅金-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而出口退稅額減內銷業務應繳稅金的差額大于0,就有退稅,差額小于0,就有免抵,免抵額就大于0.免抵額是指出口退稅中計算退稅額的一個中間數據,也就是你所說的不交稅的。但是城建和附加稅必須要交的啊是的,免抵額是要并入計算三稅的。不過免抵額是不用交稅的。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4,免抵稅額是否要交地稅按什么比率交
不用交。地稅主要是申報個人所得稅,綜合稅(如城建稅、教育費附件)等時交的。 免抵稅額 免抵稅額就是出口應退稅額抵頂內銷稅額的部分,這部分是不退稅的。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假如這部分退稅,那么內銷那部分就要交稅。這樣此部分不退,內銷相應的部分也不交,就兩相抵了。 由此可見,當期免抵稅額是指當期免抵退稅額減去當期應退稅額之后的余額,其反映的是“免抵退稅”企業當期從內銷應納增值稅稅額中抵減的那部分出口免抵退稅額,不是企業期末留抵稅額,更不是企業次月的期初留抵稅額。 綜上所敘,免抵稅額是指企業的期末留抵稅額小于應退稅額所產生的余額,也就是說企業的留抵稅額不夠退。

5,免抵額一共要交哪些稅
1、自產出口企業向國稅申報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當期應納稅額(增值稅)=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上期期末留抵。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2、有出口業務的,還要做出口免抵退稅申報(生產企業免抵退稅申報系統)。3、地稅主要是申報個人所得稅,綜合稅(如城建稅、教育費附件)等。生產企業出口貨物繳納城建稅和教育費附件的計稅依據,暫可根據當地國稅征收機關退稅部門審核蓋章(或網上確認同意預免抵)后的《生產企業出口退(免)稅申報匯總表》中的“當期免抵稅額”確定。城建稅=當期免抵稅額*稅率。教育費附件=當期免抵稅額*稅率。
6,3免抵稅額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應納稅額免
在企業有內銷產品情況下,國家允許企業將出口退稅款抵減內銷產品的銷項稅額,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你做的分錄沒錯。 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在上述分錄處理后是沒有余額的。如果有的話,就是未退還也未抵減銷項稅額的那部分,需要做“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這樣就沒有余額了。因此不存在在申報主表填列的問題。 同樣的,“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的借方余額,是并入到進項稅額當中去的,內銷產品的進項稅額加上出口退稅的借方余額,等于本期總進項稅額,它與內銷的銷項稅額相比較后,再做轉出未繳增值稅(或轉出多繳增值稅)賬務處理,就有本期“未繳增值稅”或本期留抵的進項稅額了,也不會反映到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內去。 申報表主表反映的是銷項稅與進項稅比照的結果,并不需要反映每個明細科目的發生額。1、當進項稅額不足以抵消銷項稅額,形成應交稅金時,轉入“未交稅金,實現對銷項稅額的抵減。因為如果沒有退稅時,月末有如下分錄銷項稅轉入未交稅金(為簡潔,只寫明細科目):借:銷項稅額貸:未交稅金進項稅轉入未交稅金借:未交稅金貸:進項稅額未交稅金借方為留抵稅額,貸方為應繳稅額,如果退稅有了免抵稅額,體現在“出口抵減內銷應納稅額”借方,和進項稅額相同,因此轉入未交稅金時借:未交稅金貸:出口抵減內銷應納稅額2、可以,因為仍然體現在增值稅借方3、詳細看1的解釋,不是抵扣,是抵減銷項稅(或領會為應交稅)4、免抵稅額是計算提取城建稅及附加的依據,不論是否計入該科目,都得提
7,免抵增值稅稅額
近日,《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以下簡稱“39號公告”)發布,細化增值稅改革具體政策措施。其中,最暖心的亮點之一就是允許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即加計抵減政策。但是,你知道其中的十個細節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一下吧。一要注意政策執行期間是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二要注意確認條件生產、生活性服務納稅人是指提供郵政服務、電信服務、現代服務、生活服務(簡稱四項服務)取得的銷售額占全部銷售額的比重超過50%的納稅人三要區分不同設立時間2019年3月31日前設立的納稅人 自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間的銷售額(經營期不滿12個月的 按照實際經營期的銷售額)符合上述規定條件的 自2019年4月1日起適用加計抵減政策 2019年4月1日后設立的納稅人 自設立之日起3個月的銷售額符合上述規定條件的 自登記為一般納稅人之日起適用加計抵減政策 四是確認的連續性 確定適用加計抵減政策后當年內不再調整,以后年度是否適用根據上年度銷售額計算確定五是準確計算加計抵減的基數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的10%計提當期加計抵減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部分不能作為計提的基數已計提加計抵減額的進項稅額按規定作進項稅額轉出的應在進項稅額轉出當期相應調減加計抵減額六要區分三種情況抵減抵減前的應納稅額等于零的抵減前的應納稅額大于零且大于當期可抵減加計抵減額的抵減前的應納稅額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當期可抵減加計抵減額的七要記住一個例外出口貨物勞務、發生跨境應稅行為不適用加計抵減政策兼營出口貨物勞務、發生跨境應稅行為且無法劃分不得計提加計抵減額的進項稅額需要按政策規定予以剔除八是單獨核算加計抵減納稅人應單獨核算加計抵減額的計提、抵減、調減、結余等變動情況九是首次需填表聲明在年度首次確認適用加計抵減政策時需提交《適用加計抵減政策的聲明》同時兼營四項服務的應按照四項服務中收入占比最高的業務在表中勾選確定所屬行業十是有始有終加計抵減政策到期后納稅人不再計提加計抵減額結余的加計抵減額停止抵減免抵稅額就是出口應退增值稅額抵頂內銷增值稅額的部分通俗地講是企業的期末留抵稅額小于應退稅額所產生的余額,也就是說企業的留抵稅額不夠退。只有當期末留抵稅額小于等于當期免抵退稅額時才存在免抵稅額。,當期免抵稅額是指當期免抵退稅額減去當期應退稅額之后的余額,其反映的是“免抵退稅”企業當期從內銷應納增值稅稅額中抵減的那部分出口免抵退稅額,不是企業期末留抵稅額,更不是企業次月的期初留抵稅額。擴展資料:計算公式: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是指當期免抵退稅額減去當期應退稅額之后的余額,其反映的是“免抵退稅”企業當期從內銷應納增值稅稅額中抵減的那部分出口免抵退稅額,不是企業期末留抵稅額,更不是企業次月的期初留抵稅額。當期免抵稅額應作為計算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的基數。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免抵稅額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的會計核算,是涉稅會計處理中比較復雜的問題。因此,財務人員除了認真學習和研究生產企業出口貨物退(免)稅的政策規定外,還要重點理解和把握其退(免)稅的計算,包括免抵退稅的計算公式,免抵退稅的計稅依據(出口貨物銷售收入的記賬時間、出口貨物銷售收入的入賬依據、記賬匯率的確認)以及生產企業免抵退稅的會計處理。在計算當期應退稅額時,主要是比較當期期末留抵稅額與當期免抵退稅額,取其小者。筆者認為,運用好“免、抵、退”稅方法的關鍵是對基本步驟、思路要清晰。現對其步驟作以分析,供大家參考。基本步驟可分五步: 第一步 “剔”按征退稅率差計算當期不得抵扣的稅額; 第二步 “抵”計算當期應納稅額; 第三步 計算當期免抵退稅額; 第四步 “比”確定當期應退稅額; 第五步 “擠”擠兌出當期免抵稅額。如果有免稅進口料件,還要在第一步和第三步中計算各自的抵減稅額。若能按照上述步驟進行操作,將有助于各位同行對“免、抵、退”稅的會計核算工作。 【案例一】 某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生產的產品除內銷外,部分出口到美國。2005年3月份的有關資料如下: 1、上期留抵稅額20000元 2、購進原材料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價款700000元,稅款119000元,款項已支付,該進項發票已認證通過。 3、內銷產品一批,含稅收入為585000元,款項已收到。 4、報關出口產品一批離岸價為50000美元(外匯牌價為1:8.3),單證齊全。 5、出口貨物征稅率17%,退稅率13%。 【免抵退稅的會計核算如下】 ⒈購進原材料 借:物資采購 7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19000 貸:銀行存款 819000 入庫 借:原材料 700000 貸:物資采購 700000 ⒉內銷貨物 借:銀行存款 585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 5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000 ⒊出口貨物 實行“免、抵、退”稅的生產企業,出口貨物銷售收入不計征銷項稅額。離岸價折合人民幣415000元(50000*8.3) 借:應收外匯賬款 415000 貸:出口產品銷售收入 415000 ⒋計算出口貨物不得抵扣的稅額(進項稅額) 當期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50000*8.3*(17%-13%)=16600(元) 轉征退稅率差計入出口貨物銷售成本 借:出口產品銷售成本 166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16600 ⒌計算當期應納稅額 當期應納稅額=內銷貨物銷項稅額-(當期全部進項稅額-當期不予抵扣稅額)-上期留抵稅額=85000-(119000-16600)-20000=-37400(當期留抵稅額) ⒍計算當期應退稅額和免抵稅額 當期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50000*8.3*13%=53950(元) 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時, 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37400元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53950-37400=16550元 借: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退稅 374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 1655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53950 ⒎計算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實行免抵退辦法后有關城市建設維護稅教育附加政策的通知》(財稅[2005]25號)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將國家稅務局正式審核批準的當期免抵的增值稅稅額應納入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的計征范圍,分別按規定的稅(費)率,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因此,提醒納稅人對抵免的增值稅額還應該計算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 城建稅=免抵稅額*7%=16550*7%=1158.50(元) 教育費附加=免抵稅額*3%=16550*3%=496.50(元) 借: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1655.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城建稅 1158.50 其他應交款——教育費附加 496.50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1、如當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2、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0 退稅退的就是你進貨所繳納的進項稅額,免抵稅額就是出口應退增值稅額抵頂內銷增值稅額的部分,這部分是不退稅的,只有當期末留抵稅額小于等于當期免抵退稅額時才存在免抵稅額。可以這樣理解:也就是當期的進項稅額不夠退稅用。進項稅額小,出口退稅額大,你已經繳納的也只有進項稅額得那部分,但是現在這個數額小于出口退稅額,實際退稅只退你實際已經在進貨環節繳納過的增值稅,所不退的那部分即期末留抵稅額小于出口退稅額的差額你在進貨環節沒有交這個數額,所以就不會退給你的。舉個例子來說,假定本月通過計算你要交的增值稅為-10萬,然后免抵退額為15萬,那么本月可退稅額=10萬,本月免抵稅額=15-10=5萬希望能幫上您,謝謝|!!樓主好。這個是不太好理解,期末留抵稅額存在“實際期末留抵稅額”和“名義期末留抵稅額”兩個概念。“實際期末留抵稅額”就是可以留待以后期間抵扣的進項稅額,在金額上,實際期末留抵稅額=名義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實際應退稅額;而“名義期末留抵稅額”是計算免抵退稅和實際期末留抵稅額的一個中間概念,在金額上等于當期應納稅額小于零時情況下的當期應納稅額的絕對值。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ⅰ、如果計算的當期應納稅額大于零,表明當期出口應退的進項稅額不足抵頂內銷貨物應納稅額(即不足抵頂),當期仍有需要繳納的稅額。在這種情況下,應無期末留抵稅額。 當計算的當期應納稅額小于零時,可能存在以下兩種情況: ⅱ、如果“當期應納稅額的絕對值”小于或者等于“當期名義退稅額”,則實際退稅額以“當期應納稅額的絕對值”為限。而“當期期末實際留抵額=名義留抵額-當期實際退稅額=當期應納稅額的絕對值-當期實際退稅額=當期應納稅額的絕對值-當期應納稅額的絕對值=0,也就是說實際上已經沒有可以留抵的稅額了! ⅲ、如果“當期應納稅額的絕對值”大于或者等于“當期名義退稅額”,則實際退稅額就是當期名義退稅額。而“當期期末實際留抵額=名義留抵額-當期實際退稅額=當期應納稅額的絕對值-當期實際退稅額>0,可以說這時的“當期期末實際留抵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當期末留抵稅額!此時的期末留抵稅額就是未抵扣完(注意是未抵扣完,不是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但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連續進項的,所以不能斷定這部分留抵稅額是屬于出口還是內銷所對應的,因為也可能是以后期間出口或者內銷所對應的。
以上就是有關“免抵額交什么稅?當免抵額等于應退稅額時要交附加稅而退稅是按出口額乘以退稅”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