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秦曉鵬
編輯 ? 劉肖迎
2019年的A股冰火兩重天。有的股票突破千元大關,有的股票卻已腰斬。
各路概念股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跌出近6年股價最低點的森源電氣就是其中的倒霉孩子,它的股價漲跌似乎和它的故事暗合,因光伏進入更高估值區間,也因光伏被打回原點。
01
下跌急先鋒
森源電氣股價的下跌始于2019年年初。
2月25日,是A股喜大奔普的日子,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漲幅均超過5%。在一片歡天喜地的祥和氛圍中,森源電氣大跌6.7%,顯得格格不入。
次日,森源電氣開盤就跳水最終以跌停價格收盤。自此之后,森源電氣股價不斷下跌。截至8月26日,森源電氣2019年跌幅已高達55.45%,位于A股跌幅榜的第20名。
排在森源電氣之前的多是ST股,比如康美、康得新、赫美集團這些有造假惡行的公司。
森源電氣的下跌,不僅讓人發問,森源電氣也要爆雷了嗎?
在不久后的4月,董事長楊合嶺又公告將減持664.1萬股,數量多少可以先不論,關鍵在于這是楊董事長可減持的上限,這是要清倉流通股。盡管后來楊董事長撤銷了減持計劃,但當時那個節骨眼上,這份減持公告無疑是加重了質疑的情緒。
股價下跌、董事長欲撤退,大概率和公司2018年業績下滑有關。
2018年,森源電氣的營收大降23.95%,歸母凈利潤大降37.03%。董事長的減持公告在年報披露之后,而有一部分資金的出逃卻有點先知先覺,這才造成了上文中2月25日和26日的急跌。
2月26日晚,因為跌停,森源電氣還發布了《股票異動公告》,稱不存在未披露的信息,也沒有需要更正的信息。打臉來得就是這么快,2月27日晚間,森源電氣發布了修正業績預告的公告,修正后,業績大幅下滑。
大跌剛好在修正公告面世之前,這就讓人懷疑,風聲是不是已經提前走漏了?大筆資金出逃是否涉嫌內幕交易?
交易所也就這一情況進行了問詢,自查的結果自然是沒有內幕交易,不存在信息泄露。
就算不存在內幕交易,董事長也撤銷了減持計劃,森源電氣跌跌不休的股價也很難讓人有信心,2019年8月6號的盤中低點7.42元,是自2013年10月以來近6年的低價。
2019年半年報,公司業績依然慘淡。營業收入下降近6成,歸母凈利潤下降約8成,扣非凈利潤更慘,下降了92.26%。
基本面的重大變化恐怕是下跌的元兇。
02
立下的flag和打過的臉
森源電氣于2010年登陸中小板,主要從事高低壓成套設備及高壓元器件業務。上市后三年多的時間里,一直默默無聞。直到2013年10月,公司通過收購控股股東旗下的鄭州森源新能源科技公司,涉足新能源業務,主要是光伏EPC。公司由此進入新階段,市值也邁入更高的區間。
實控人楚金甫在2016年成為河南許昌地區的首富,這和森源電氣市值飛升也不無關系。
2014年—2017年,森源電氣的新能源業務表現不錯,帶來的收入分別為0.7億元、8.9億元和20.5億元和20.6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3%、52.8%、69.4%和57.9%。
曾經,森源的光伏、股價實現了戴維斯雙擊,如今,是戴維斯雙殺。在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公告中,森源電氣已經表露出了放棄光伏的意愿。
業績與股價的共振是一種必然,也是套路使然。
2013年10月,森源電氣以2.19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控股股東森源集團旗下的鄭州森源新能源科技91.6%的股權,增值率221.19%。因為是現金收購,所涉及的現金不多,再加上還簽了對賭協議,這場并購并沒有引起太多質疑或討論。
業績承諾期間,2013年—2015年,被并購方也確實完成了業績承諾。
市界翻閱公告卻發現,被并購方森源新能源的業績似乎只有在2013年—2015年能看。
2012年—2015年的凈利潤分別為-85.23萬元、3205.6萬元、5090.7萬元、4874.6萬元,2016年森源電氣沒有披露這家子公司的利潤情況,按照慣例,當子公司對上市公司凈利潤影響超過10%時需要披露。
可見2016年,森源新能源的業績低于森源電氣凈利潤的十分之一,即低于3169萬元,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而到2017年,森源新能源就開始了虧損。
一扭虧就被放入了上市公司體內,業績承諾期一過業績就出現明顯下滑,森源新能源將自己最閃亮的時刻貢獻給了業績承諾期,以免森源集團需要進行補償,這是怎樣的奉獻精神,以及怎樣的無巧不成書?
在涉足光伏的這幾年里,森源電氣拿下了一個又一個的重大合同。
其中,最顯眼的有兩個:2015年簽訂的禹州市100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的EPC總承包,涉及到的合同金額為85億元;2016年簽訂的蘭考縣光伏扶貧項目,分為兩期,第一期涉及到的金額為3.05億元,二期合同金額為45.5億元。
85億、45.5億元,多么具有想象力的合同金額。在2014年涉足光伏業務之前,森源電氣最高的營收也就13億元,預計100多億元的營收,也是支撐市值的重要因素。
但經驗證明,餅太大,不好消化。
禹州85億元的項目,按照完工比例來說,在2017年完成了18%,隨后公司稱剩余項目沒有獲得國家能源局的批準。

無獨有偶,蘭考的項目在2016年完成3個多億的一期項目之后,也被擱置了。理由同樣是能源局未批復。
這就有點溜粉兒的感覺了。
市界還注意到,合同法的一條規定,可承擔單項合同額不能超過企業注冊資本金的5倍。
2015年底和2016年底,森源電氣的注冊資本為7.96億元和9.29億元。
如果說2016年簽訂的蘭考地區項目合同分兩期,二期項目涉及的合同金額45.5億還在5倍注冊資本金以內,那2015年的合同是如何簽的?
2016年大概是森源電氣最得意之時,既有大額合同讓投資者保持無限憧憬,又增發股份準備在光伏行業大干一場。
光伏事業可以有起有落,畫餅事業必須持之以恒。
募集資金中的15億元將被用于智能光伏發電系統專用輸變電設備產業化,預計達產后每年的含稅收入可達29.97億元。
無疑,這又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項目,結果募投項目一再擱置,本應在2018年3月完成的項目到了2019年3月才完成。
2018年,光伏531新政推出,森源電氣的業績受到了直接的影響,在最近的公告更是有棄掉光伏發電項目的想法。
如果森源的光伏事業落幕,會對剛建成的募投項目產生什么樣的影響,花費15億元打造的募投項目還能發揮其應有的經濟效益嗎?
03
應收賬款懸案
光伏業務帶來了很多的營收,也帶來了很多的應收,整個行業都有這樣的特點,這也是森源電氣將重心從光伏EPC上轉走的原因之一。
光伏給森源電氣帶來的還有離奇的應收賬目。
2018年,森源電氣營業收入為27.01億元,減少23.95%,應收賬款逆勢大增73.98%,2018年產生的應收賬款高達21.61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65%。
森源電氣將營收向下、應收賬款向上的原因歸結為光伏531新政的影響。這種影響覆蓋了全行業,但放眼望去整個A股,沒有一家同行的營收和應收背離得如此夸張。
在剖析應收賬款的過程中,市界發現森源電氣的應收賬款是一出“懸疑劇”。
? 河南森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回復問詢函的公告顯示,森源電氣2018年底2—3年賬期的應收賬款余額為3.16億元,這3.16億元形成在2016年,且一直沒有被歸還。那么2017年年報的1—2年賬期的應收賬款余額應該大于這個數,而森源電氣所披露的數字為1.69億元。
造成這種影響的是蘭考縣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蘭考發展”),這家公司是2018年年末應收賬款里排名第一的客戶。
公告顯示,2018年年末,森源電氣對蘭考發展的應收賬款為3.28億元,其中有0.97億元是1—2年期的賬齡,即0.97億元的應收賬款產生在2017年,另外的2.31億元的應收賬款賬齡是2—3年期,也就是產生在2016年。
這2.31億元的應收賬款在2017年年報中應該包含在1—2年賬期里,奇怪的是,2017年年報中,1—2年賬期的應收賬款余額只有1.69億元。
另外,2017年年報中,森源電氣應收賬款第一名是2.03億元,低于2.31億元,蘭考發展卻沒有出現在應收賬款前五大客戶中。
如果僅僅是賬齡統計錯誤,只是影響壞賬計提和當年的凈利潤。對凈利潤影響最大的可能性是將這2.31億元應收賬款歸為6個月以內的賬齡。
市界測算,這樣將少計提約2310萬元的壞賬準備。2017年的凈利潤為4.4億元,為了兩千多萬的凈利潤故意放錯賬齡,實屬沒必要。
究竟為什么對蘭考發展的應收賬款賬齡出現錯誤,且蘭考發展沒有在應收賬款前五大客戶列表中呢?
相似的情況還有許昌森源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簡稱“許昌新能源”),它和森源電氣是同一控股股東旗下的兄弟公司,屬于關聯方,它也是森源電氣2018年年末應收賬款里的第二名。
根據公告計算,森源電氣在2017年產生的對許昌新能源的應收賬款為2.92億元,當年森源電氣對許昌新能源的銷售額為2.54億元,考慮上增值稅,可以說2017年的銷售款基本沒有在年內收回。
這倒也稀松平常。不平常的是,許昌新能源和蘭考發展一樣沒有進入應收賬款前五名。而且,在關聯方應收應付中,森源電氣對許昌新能源所有的應收賬款還不足1億元。
同一個公告上下矛盾,不同公告前后矛盾。哪個數字是真,哪個數字是假?只是賬齡出現了錯誤,還是森源電氣隱瞞了什么?恐怕只有森源電氣能解釋了。
雖然對于蘭考發展和森源新能源的應收賬款在2019年大部分已經收回,但賬齡的問題,依然像個懸案。
森源的光伏從無到有,再到逐漸退出,剛好對應了股價的上漲和下跌。如今的森源又回到了2013年的起點,還有下一個光伏嗎?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