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資產出表?簡單來說,就是企業把自己的資產轉移到別人的名下,然后由別人來管理。這樣一來,企業就可以通過這些資產獲得收益,從而實現利潤的增加。但是,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那么就無法進行這樣的操作。所以,在我國,很多企業都是采用這種方式來進行融資的。不過,隨著時時間的推移,這種方式也逐漸被淘汰了。因為,現在的銀行貸款利率越來越高,而且審核也非常嚴格。
一:什么叫資產出表和不出表
凈利潤不算錢,只有賺到現金,才是**,現金流量表,就是從賺到真正錢的角度來看問題。
我們簡單將現金流量表分為三項: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下面叫經營流量),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下面叫投資流量),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下面叫籌資流量)。再外加一個項目,期初和期末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第一步,看期初和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資金比較。看這家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變動情況是否就是貨幣資金。這里面要注意,如果貨幣資金里面有一些存款受到限制,不能使用,比如抵押存款,比如鎖定不能使用的保證金,原則上是要從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當中剔除出去的。這可以讓你了解到,一家公司的貨幣資金是不是真正的貨幣資金,是否隨時可以使用。
第二步。我們就看上面三個項目,誰是正,誰是負數。然后來判斷企業應該是一家怎樣的企業,然后反過來對照他的業務,當然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這些凈額項目的金額要具備一定的數量,100億市值的一家上市公司如果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只有1千萬,那么和負數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如果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是100個億,這才像話。
于是如下關鍵點:
1、經營流量為正,投資流量為正,籌資流量為正。經營業務造血能力強,還在變賣家當回收投資,還在向股東和債權人要錢融資,這類企業不太多,目的不明確,大約是想囤積很多現金干大事。
2、經營流量為正,投資流量為正,籌資流量為負。成熟期企業,有點熟透了。不想擴張,經營業務造血能力強。回收投資,分紅還債。
3、經營流量為正,投資流量為負,籌資流量為負。剛進入成熟期的企業。經營業務造血能力強,有錢,一邊對外投資擴張,一邊分紅還債。這一類企業比較穩健。
4、經營流量為正,投資流量為負,籌資流量為正。大約是成長期的企業。經營業務造血能力強,一邊對外投資擴張,一邊向債權人和股東要錢融資。大約想大干一場的那種。
5、經營流量為負,投資流量為正,籌資流量為正。衰退期的企業,經營業務造不了血,開始變賣家當,同時還從外部向債權人和股東伸手要錢。這類企業覺得要集中主業,再博一個死而復生。
6、經營流量為負,投資流量為正,籌資流量為負。衰退期企業,經營業務造不了血,開始變賣家當,同時開始還債和分紅。這是收攤不想干了,回家抱孩子的節奏。
7、經營流量為負,投資流量為負,籌資流量為正。導入期企業,典型燒錢系,一邊賺不到錢,造血能力弱,一邊大規模投資,一邊還向股東和債權人伸手要錢。典型燒錢系。
8、經營流量為負,投資流量為負,籌資流量為負。沒有存在必要。
以上就是現金流觀察的直觀內容。實際上還有很多方面,但是觀察現金流量表,大約可以通過生命周期切入觀察。

二:什么叫表內資產表外資產
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表外業務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通行的會計準則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影響其資產負債總額,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改變銀行資產報酬率的經營活動。通常我們所說的表外業務一般是指狹義表外業務。狹義的表外業務指那些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關系密切,并在一定條件下會轉為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經營活動。表內業務是指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和負債欄目可以揭示的業務;例如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透支、各項墊款等。表外業務是指資產負債表不能揭示的業務,例如保證、銀行承兌匯票等。表外業務主要以各類中間業務為主,不是簡單資產或負債業務可以刻畫的,可以看成是表內業務衍生出的業務。表內資產是指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資產,與表外資產是對稱的概念。表內資產主要用在企業或者公司中的資產負債表,表內資產表內資金也就是表內資金。在資產所有權未轉入籌資企業表內,而其使用權已經轉入時,表內資金可以使企業滿足擴大經營規模,緩解資金不足之需。表內資金=表內負債+表內權益表外資產,一般是按公認會計原則(GAAP)容許的會計技巧,企業將旗下一些資產,包括子公司、貸款、衍生工具等置于此項,以降低公司債務與資本比率;表外資產毋須列于資產負債表內,但要在財務報告以注釋形式列明。研發投入、組織建設、品牌渠道等都屬于表外資產。
三:什么叫表外資產
我們知道會計上對資產的定義是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但上述資源能夠被確認為資產負債表內的資產還需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鑒于上述的條件,企業的一些資源不能反映在財務報表中,下面就對游離于企業資產負債表以外的表外資產討論一下。
首先,品牌是典型的無形資產。特別是消費品類的企業中的一些知名企業,其品牌價值是相當高的,例如茅臺、華為、格力、海爾等,礙于其品牌價值不能可靠地計量,因而無法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
第二,銷售渠道建設非常重要。一些曾經引以為傲的線下各級經銷商模式,在疫情面前嚴重受挫,反觀那些快人一步布局線上渠道的,疫情所帶來的影響遠遠小于前者。
第三,簽訂了長期協議的高級人才。對于科技型公司,研發人員是第一生產力,特別是一些行業內的翹楚,一旦與企業簽訂長期服務協議以及競業禁止與保密協議,那對于企業來說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
第四,公司的制度建設與企業文化。一個好的制度可以有效支撐企業的各項基本活動,有限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有效控制企業的風險。企業文化又是對制度的補充,簡化信息處理,降低溝通的成本,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成為企業的競爭優勢。
第五,與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企業與上下游或者競爭者建立長期的戰略聯盟,獨家經銷、獨家供貨,成為政府采購的供應商,擁有的生產經營資質及其維護,可以享受的政府補助、稅收優惠政策等。擁有了這些資源就能在競爭中獲取優勢,為企業創造效益。
財務報表的數據往往代表企業的歷史數據,我們投資一家企業,更看重其估值和未來的盈利能力,表外資產是企業整體價值的一部分,并且對于評估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尤為重要。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助你更好地認識企業資產,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四:什么叫輕資產
所謂輕資產,是相對于廠房、設備、原材料而言不需要占 用大量資金的資產,主要是指企業的無形資產。
五:什么叫在途資產
核算企業采用實際成本(進價)進行材料、商品等物資的日常核算、貨款已付尚未驗收入庫的各種物資(即在途物資)的采購成本,本科目應按供應單位和物資品種進行明細核算。在途物資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購入材料、商品,按應計入材料、商品采購成本的金額,借記“在途物資”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實際支付或應付的款項,貸記“銀行存款”、“應付票據”等科目。 (2)購入材料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如分期付款購買材料),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應按購買價款的現值金額,借記“在途物資”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應付金額,貸記“長期應付款”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 (3)所購材料、商品到達驗收入庫,借記“原材料”、“庫存商品——進價”等科目,貸記“在途物資”科目。 庫存商品采用售價核算的,按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進價貸記“在途物資”科目,進價與售價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已付款或已開出、承兌商業匯票,但尚未到達或尚未驗收入庫的在途材料、商品的采購成本。在途物資核算以實際價值入賬的材料及商品等。物資采購核算以計劃成本入賬的材料價值。這兩個賬戶適用于貨款已付,材料未收的情況。 剩下的我明天再告訴你,同學急用電腦。。。 我繼續寫...第一種情況不用處理. 第二種情況 寫出來的對 第三種情況,借方應該寫: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 第四種,應該按暫估價入帳.借:原材料 貸:應付帳款 下月貨到后以紅字沖銷上月的記錄.然后以實際價值入帳. 第五種,如果是按計劃價值入帳,借:材料采購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 貸:銀行存款 然后再記一下材料成本差異.如果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寫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材料采購--原材料.如果實際成本小于計劃成本,做相反會計分錄.如果按實際價值入帳,那直接寫 借;在途物資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 貸:銀行存款 第6種,我沒弄明白邏輯關系...如果貨到票未到,那付款的依據是什么呢???????? 關于在途物資,如果原材料按實際價值入帳,那就用該帳戶.如果是按計劃價值入帳,那就用物資采購帳戶. 我也是剛做會計不久,大家一起學習啊!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