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小非流通股,高5%叫大非,低于5%
是這樣的:大小不可交易股票,高出5%叫大非,小于5%叫小非。以前禁止的股票,如國有股、員工股、公司股。這也是我們中國股市與眾不同、非常不合理的原因。非交易股票規模非指
非流通股,即限制性股票或限制性A股。小:即小零件。小股非流通股:即少數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即股改后,股改前非流通股比例較小。限售股流通比例不到總股本的5%,股改后一年才能流通,一年后,不是大規模拋售,而是對一小部分進行有限拋售,以免對二級市場造成較大沖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大錯。)。相反,它被稱為大飛(即股改后,股改前占很大比例的非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的限制性股票,在股改后兩年內可以流通,因為大飛一般是公司大股東和戰略投資者。一般不扔;)。解禁:由于股改,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禁)。“大大小”解禁:增加市場上流通股數量,非流通股完全轉為流通股。
非流通股可交易后,會扔出去套現,這叫減持。一般來說,非限售股價的規模應該會下降,因為它會增加拋售,壓制股價;但如果解禁后非禁售規模,其未禁售股票未必會立即拋出,而如果市場非常充裕,那么某只股票有大量未禁售股票被拋出,反而會引起一些基金的注意,比如氯堿化工行業年初大量大小非禁售股上市, 從解禁之日起開始不斷上升!
股份比例和出售時限沒有明確的確定,這只是業內流行的說法。
這限售股上市流通,意味著持股
量大的人可能要賣出股票,空頭勢力增加,原持股可能貶值,此時要提防
最大的“做市商”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股東和小股東,即所謂的“大非”和“小非”。其中,市場上最具影響力的是控股股東——他們最了解自己企業的經營狀況,但在股改前,大股東和其他法人股東的股份無法流通,所以他們既不在乎公司股價,也沒有動力把上市公司辦好。
不過,經過去年股改的洗禮,越來越多的“大非”“小非”已經或即將解除流通禁令股權分置改革后多久可以全流通 大小非解禁,這些大股東增減持公司股份,足以反映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下的前非流通股股東可以套現,不受公告限制,廣大投資者無從得知具體情況。因此,持股比例低、股東分散、大量沒有話語權的“小無”上市公司是重點警惕的對象。
非大小的起源
最初進行股權分工改革時,部分上市公司部分股份的上市和流通日期受到限制。換句話說,有許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暫時無法流通。這些是不可交易的股票,也稱為限制性股票。或稱為限制性A股銷售。其中一小部分叫做小飛。他們中的大多數被稱為大非。據深交所(以下簡稱“深交所”)近日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自首次解除限售以來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深交所主板非限售股減持40%以上,累計成交額超過1000億元。深交所表示,雖然“大而小”減持不是去年以來市場深度調整的主要原因,但應提前應對2009年即將到來的“大大小不一”限售高峰。

自首次解除限制以來
2006年8月至今年4月24日,深圳市場主板共解除193.86億股,減持82.66億股,占解除限售總量的42.64%,累計交易金額1006.37億元。截至今年4月,深圳市場共有335家上市公司解除了限售股份,87.16%的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售出股票。其中,持股5%以上的股東賣出股份20.7億股,占減持總額的25%。從時間分布來看,“大小”股東去年主要減持,合計減持67.78億股,占減持總量的82%。
深交所對主板的分析發現,“大飛”作為產業投資者傾向于持股,而“小飛”作為金融投資者,基本不打算為了從股權投資中獲利而長期持有,這是減持的主要力量。超過60%的上市公司減持比例超過50%,39家上市公司出售了全部無限制性股票。
從月度來看,去年4月降股次數最多的共減持13.32億股,當月也是深證綜指降幅最大的一個月,漲幅33.63%;去年12月,股票占市場成交量總成交量的比例最高,占總成交量的1.184%,而深證綜指當月上漲17.04%。平均而言,每月減少的股票總數占總交易量的百分比為0.538%。因此,通過減持賣出的“大大小”股數量非常有限,并不是當前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
雖然深交所不認為去年以來“大而小”的降準導致市場深度調整,但仍在報告中警告稱,由于“大小”限售高峰期才會真正到來,因此有必要為未來“大而小”的限售高峰期做好準備。深交所預計,剔除非公開發行和增發引發的新限制性股票,今年深交所主板股改產生的限制性股票規模為225億股,較去年增長53.06%,未來兩年解禁規模分別為412億股和136億股。 2011年為149.8億股。
為消除市場對“大而小”減持的盲目恐慌,增加透明度,報告建議通過深交所網站披露“大大小”減持減持的總體情況。其中,通過大宗交易系統完成交易的股權分置改革后多久可以全流通 大小非解禁,應當按照大宗交易的有關規定進行披露;如果通過二級市場減持,主板上市公司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可以分別披露。
大小非解鎖效果
分析人士認為,解禁是否會影響股市取決于市場整體走勢,一旦股指漲幅過快,再加上周邊市場,尤其是美國經濟走勢不容樂觀,解禁的負面影響將放大。
“大大小”雖然經歷了轉股的成本,但其購買成本仍然極低,即使崩盤后以市場價格套現,仍能獲得巨額利潤。因此,市場很難準確估計禁令解除后的套利沖量。
今年,“大大小”禁制的解除,可能會對A股市場的資金供求產生一定影響。總體而言,它不會對資本供求的整體格局產生根本性影響。如果市場處于平衡的市場格局或疲軟的市場格局,可能會對市場階段性趨勢產生負面影響。
對于個股而言,獲得流動性權利可能既帶來投資機會,也可能帶來回調風險,投資者應區別對待。當整體市場走勢良好時,如果公司基本面強勁,限制性股票很可能帶來投資機會。這是因為在限售股解禁初期,股價往往會因為投資者的心理壓力而調整。一旦禁令解除,優質基本面容易吸引更多資本關注,股價或推高;如果市場整體走勢疲軟,公司基本面乏善可陳,限售股解禁很可能帶來重大的修正風險。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