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產能過剩,需要壓縮行業產能利用率和擠出邊際供給量來勉強維持供需平衡。根據平衡表靜態推演,乙二醇四季度去庫困難,2301合約高庫存壓力不能有效緩解,自身供需驅動向下。
供應方面,短期國內乙二醇開工率下滑較多。截至8月4日,國內乙二醇整體開工負荷在47.44%,較上期上漲1.24%,同比處在歷年最低水平。其中煤制乙二醇開工負荷在45.43%,較上期上漲1.85%,同比偏低,后期有進一步下滑預期。乙二醇國內供應大幅收縮主要是效益問題。以當前價格核算,乙二醇油制工藝單噸虧損1500元,煤制乙二醇工藝單噸虧損500元,行業長期低迷,生產企業檢修降負意愿較強。不過當前乙二醇行業產能利用率已經很低,進一步大幅下降的空間比較有限。
進口方面,乙二醇下半年進口量預期多于上半年。乙二醇上半年進口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亞洲裂解裝置因虧損而降負的較多,日本、韓國等地對中國大陸出口量減少,不過遠洋(沙特、美國等)貨源仍然保持正增長。目前來看,一方面,北美和歐洲的需求已經轉弱,預計下半年遠洋貨源對國內出口仍會保持正增長。另一方面,隨著成品油和原油價格的逐步回落,裂解利潤有望修復,亞洲供應進一步下滑空間有限,供應有增加預期。
終端需求持續低迷始終是壓制乙二醇價格的重要因素。聚酯環節前幾周有環比改善的跡象,經過7月份滌絲大廠的聯合減產和上游環節的讓利,聚酯高庫存、低利潤、弱需求格局出現邊際好轉。現金流改善,廠庫高位去化,聚酯開工小幅提升至81.1%。不過終端訂單情況未見改善,織造開工提升困難,仍然維持在50%左右,低位運行。聚酯提負以后,由于終端需求跟不上,廠庫再次出現去化困難的情況,長期弱消費的背景暫難改變,坯布仍然面臨高產成品庫存壓力。因此,乙二醇需求長期承壓。

需求的弱勢使得國內供應減產的效果體現不出來,乙二醇庫存仍然居高不下。截至8月8日,乙二醇華東港口庫存約為118萬噸,庫存量水平仍然偏高。從供需預期來看,10月之前由于聚酯環節環比提負和國內低供應,乙二醇尚能維持平衡狀態,但長期來看,四季度仍然去庫困難,后期仍會進入累庫通道。
綜合以上分析,雖然乙二醇估值很低,但缺乏上行驅動,長期仍處于振蕩尋底的過程,行業低迷的現狀會持續。(作者單位:新湖期貨)
?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