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miancaijing.com
////
支柱性收入從去年同期的64億多,大幅縮水到3億多,這也導致海通證券業績驟然轉冷,但對它來說,還有更棘手的問題要解決。
設計:嵐昇
實習生:龍鈺虹
券商的年中大考成績出爐,成績單卻不盡人意,“優等生”海通證券遭遇滑鐵盧。
截至8月30日晚,48家上市券商2022年半年報披露完畢,僅6家凈利同比增長。寒意同樣席卷了券商巨頭,十大頭部券商中,只有銀河證券、東方財富實現正增長,余下八家的凈利潤皆下滑明顯。
十大龍頭券商中,成立34年的老牌券商海通證券(600837.SH,06837.HK)業績表現最為慘淡。
8月26日晚間,海通證券披露2022年半年度業績報告,上半年海通證券實現營業總收入121.04億元,同比下降48.43%;歸母凈利潤47.58億元,同比下降41.77%,營收和凈利雙雙接近“腰斬”。
近兩年,海通證券可謂進入“水逆之年”,因未勤勉盡責,涉嫌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數次與引導合規經營的監管“白名單”失之交臂、凈利潤連年下滑,業績疲態顯露。
滬上巨頭業績大跳水
去年此刻,海通證券的業績表現一片紅火。
海通證券2021年上半年迎來了半年營收歷史新高,實現營收234.71億元,同比增長31.95%,歸母凈利潤同樣也取得了公司成立以來第二好的業績,凈利潤為81.7億元,同比增長49%。
海通證券成立于1988年,前身是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是國內最早的一批證券公司,也是滬上券商三巨頭之一(其余兩家為國泰君安、申萬宏源)。公司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為國有企業上海國盛集團。
2021年,海通證券在依然保持著行業第二名的成績,僅次于中信證券。然而,將時間線拉長來看,這家老牌券商似乎步入了“中年危機”。
▲海通證券近幾年業績。
海通證券的歸母凈利潤排名已經連續兩年下滑。從2019年的第二名下滑至2021年的第四名,到2022年上半年,市場波動風高浪急,海通證券的主營業務收入全線下滑。業績驟然轉冷。
資料顯示,海通證券業務范圍涵蓋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資產管理、交易及機構、融資租賃等。此前,財富管理和交易及機構兩大業務合計占據海通證券總營收的“半壁江山”,2021年底分別占比25.39%、25.25%。
作為公司的營收支柱之一,交易及機構業務收入“大跳水”,上半年的營收僅為3.34億元,而去年同期收入64.7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94.83%。海通證券在中報解釋稱,該業務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資本市場震蕩調整導致投資收益減少。
另一方面,由于子公司銷售收入減少,海通證券的其他業務營收僅為4.97億元,同比減少34.67億元,降幅87.46%。此外,資產管理業務下降三成、投資銀行業務、財富管理業務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二季度,海通證券的業績出現回暖現象。海通證券的凈利潤在二季度環比增速超100%,在自營業務方面,海通證券2022年一季度虧損26.29億元,半年報中,該業務實現6.92億元收入。
不過上半年,整體券商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排名前十的券商中,僅銀河證券、東方財富的凈利潤實現正增長,增速分別為1.68%、19.23%。包括前述兩家,僅有6家今年上半年業績實現正增長,其他4家為華安證券、國聯證券、方正證券、華鑫股份。
即使是頭部券商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在市場震蕩加劇中,也未能幸免,分別下降8.21%、3.40%。不過中信證券仍以高達348.85億元的營業收入遙遙領先其余機構。
▲部分上市券商今年半年報表現欠佳,圖片來自第一財經。
而從營業收入增速來看,據北京商報統計,2022年上半年,41家A股上市券商營業收入合計為2475.3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3064.81億元下降19.23%。整體來看,有超八成機構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頭部券商與中小型券商的分化依舊比較明顯。
對于券商股業績表現不佳,多家機構則認為業績即將利空出盡。
數次違規,內控合規問題待解
海通證券近兩年可謂是流年不利。
除了業績跳水外,海通證券已經6次缺席證監會發布的券商“白名單”。
券商“白名單”,是行業內“流動紅旗”一般的存在。2021年,證監會首次推出“白名單”制度,引導券商重視合規經營,其根據證券公司合規風控情況對“白名單”持續動態調整,將符合條件的公司及時納入,不符合條件的公司及時調出。
2022年6月,在證監會發布第七批證券公司“白名單”中,海通證券成為前十大券商中唯一一家未進入證券公司“白名單”的券商。就在同月,證監會公告顯示,海通證券下屬至少12家機構的設立未按規定或者履行完畢備案程序等,對海通證券采取責令改正措施。
而在2021年9月,海通證券還因在開展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現奧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顧問業務的持續督導工作期間未勤勉盡責,涉嫌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彼時,海通證券作為保薦機構的IPO項目超過40多家。
▲海通證券去年公告截圖。
據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中國證券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李有星此前在媒體中表示,券商一旦被立案調查,意味著其違法違規程度相對嚴重。不具有重大性的事件,一般會采取約談、發監管函、責令改正等,監管不會輕易啟動立案調查。
被立案調查后,海通證券表示,公司將全面配合證監會的相關工作,同時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受此影響,海通證券的評級也大打折扣。2021年,海通證券被證監會評為B類BBB級,成為了頭部券商中唯一評級不是AA的“孤例”。而2018-2020年,海通證券在證監會對證券公司的分類評價結果中均被評為A類AA級,曾為評價最高的券商之一。
不僅如此,海通證券還曾在“永煤債”事件中存在多項違規,被責令12個月內暫停為機構投資者提供債券投資顧問業務,其子公司海通資管采取責令暫停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產品提供投資顧問服務12個月等。海通證券甚至被列入證監會2021年20起典型違法案例名單之中。
對此,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在報告中指出,此次事項反映出公司在開展部分投資顧問、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過程中未能有效控制和防范風險、內部合規風控機制存在缺失、投資銀行業務內部控制存在漏洞等問題。
至于連續多次上不了監管“白名單”,海通證券也無法享受白名單帶來便利政策。據悉,被納入的券商享有多個優惠,如取消部分監管意見書要求、從事前把關轉為事中事后從嚴監督檢查、簡化工作流程等。
而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截至目前,海通證券在48家上市券商股中排名第六,股價為9.44元/股,市值為1233.26億,而在2021年9月被立案調查時,海通證券的市值超1786億元。不到一年時間,市值蒸發超500億元。
而作為巨頭券商的老二哥,海通證券的實力與地位依舊強大,但是正如中誠信評級報告指出,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出現重大漏洞和缺陷會制約公司的發展,作為滬上老大,要在林立的券商中保住頭部交椅,還需更為合規穩健的經營。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