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西部資源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關于對四川西部資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相關事項的問詢函》。
《問詢函》顯示,2016 年10 月10日公司披露,控股子公司重慶恒通客車有限公司(以下簡 稱“恒通客車”)收到財政部下發的《財政部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因恒通客車于2013年至2015年間生產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中,有1176輛車實際安裝電池容量小于公告容量,與《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信息不一致,不符合申報條件。因此,財政部決定將追回恒通客車2013年至2014年新能源汽車已獲得的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約2億元,并擬對恒通客車處以罰款6236萬元的行政處罰。同時,對公司2015年已申請的中央財政補助資金7550萬元不予補助。不僅如此,恒通客車2016年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預撥資格也將被取消。
西部資源表示,如按上述告知書擬定的行政處罰,將分別減少恒通客車2013年利潤總額15519.4萬元、2014年利潤總額11505萬元、2015年利潤總額7550萬元。
對此,上交所要求西部資源補充披露對被追回的20788萬元補助資金的會計處理及其依據,并明確對各期業績的影響;以及對6236.4萬元罰款的會計處理、依據以及對公司業績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資源2013年虧損5636.95萬元,2014年盈利1602.63萬元,2015 年虧損2.7億元。因此,證監會要求西部資源明確,本次行政罰款事項是否將導致公司連續三年虧損。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西部資源2014年僅盈利1602.63萬元,而行政處罰減少的利潤總額遠高于這個數字,因此調整后公司2014年的業績難逃虧損。這也意味著,西部資源很可能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處理(即*ST處理)。
不過,西部資源此前便表示,財政部處罰告知書擬定的行政處罰尚不是正式處罰文件,恒通客車將就此進行書面陳述、申辯,并提出書面聽證申請。
據悉,2013年和2014年,恒通客車尚在開投集團旗下,直到2014年年末,西部資源才完成了對恒通客車的收購,所以如果2013年和2014年的處罰由西部資源承擔,對于公司來說也確實有些“冤枉”。西部資源也表示,目前正在與開投集團聯系,積極處理這一事宜。
此外,由于新能源業務的表現遠沒有達到預期,西部資源已經開始調整公司的發展方向。在今年8月份舉行的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媒體說明會”,西部資源實控人闕文彬就曾對外表示公司今后的發展重點將放在稀貴金屬領域。隨后的9月初,西部資源還轉讓了旗下控股子公司蘇州宇量電池的股權。而在恒通客車遭受巨額罰款后,西部資源很可能會加速轉型的步伐。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