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的影響已經傳導至A股。半年報清晰反映出,對于海外融資頭寸較大、美元負債較多的行業,人民幣波動堪稱利潤“刺客”。尤其是ST海航、中國國航 、南方航空和中國東航四大航司,上半年合計匯兌損失近100億元。
但從全部A股數據來看,更多出口型企業競爭力增強。與去年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不同,今年較多出口型企業在匯兌損益指標上實現逆轉,損失變收益。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 2763家A股公司出現匯兌收益,占比近六成。而去年半年報產生匯兌收入的A股公司數僅有912家。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人民幣匯率“破7”已在預期之內。人民幣匯率相對美元的走弱沒有對中國經濟基本面造成實質影響,在我國經濟持續復蘇的大背景下,人民幣將回穩走強成為業內共識。另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針對匯率風險已制定了相應的管理策略,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平抑影響。
不會對經濟基本面造成實質影響
對于近期人民幣匯率“異動”原因,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近日表示,這主要是因為經歷了持續一年多的人民幣匯率反彈后,市場被壓抑的結匯需求在人民幣回調之初迅速釋放。應當以平常心看待人民幣匯率的寬幅震蕩行情。
中國銀行業協會原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認為,從目前看,所謂人民幣匯率“異動”,主要還是國際外生動因,按作用力排列:一是美聯儲“放鷹”應對高通脹緊縮升息導致美元短期套利強勁;二是俄烏沖突以及極度干旱高溫等事件,導致歐元兌美元匯率創20年新低;三是英國指望貶值改善其經常賬戶,故英鎊貶值速度跌至1985年以來最低水平1.1656;四是日本仍堅持-0.1%的政策性利率以刺激經濟,從而與美元利差拉大,進而導致日元兌美元匯率創24年以來新低;五是其他有國際影響力的經濟體與美元利差擴大,自然也增加了其貨幣貶值的壓力。
但他認為,國內內生動因也不可忽視。“一是為穩增長降準降息等流動性釋放,中美貨幣政策分化,利差持續收窄甚而倒掛,引發短期資本套利流出,境外機構持續減持國內債券,從而導致美元與人民幣匯率此長彼消;二是疫情反彈、高溫天氣、房地產風險等加大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三是8月份出口增速由雙位數增長變為個位數增長,下降幅度較大,低于市場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人民幣匯率“破7”已在預期之內。多數專家認為,人民幣匯率相對美元的走弱幅度屬于正常范圍之內,沒有對中國經濟基本面造成實質影響,在中國經濟持續復蘇的大背景下,未來人民幣將回穩走強。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近日表示,本輪人民幣匯率有“破7”的可能性,但不會偏離太多,當然雙向波動的幅度可能會增加。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是常態,采取市場化措施扭轉人民幣貶值預期至關重要,因為預期是影響匯率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近日也表示,年內對美元匯率跌破7是完全可能的,也應該是可以容忍的。當前,影響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因素尚未發生根本轉變:新冠疫情在中國仍有反復,深刻影響并未解除,促進經濟增長、保持社會穩定的各種舉措還在實施過程中,真正發揮功效還需要時間;而美國對中國的圍堵打壓仍然較強,進出口增速下滑可能還會繼續,且美國、歐洲央行后續相繼加息也會給人民幣匯率帶來很大壓力。但是,中國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國際競爭優勢短期內很難被取代,且在宏觀政策上仍有很大調控余地,因此不必對人民幣對美元破7過于恐懼,相信國家有能力有經驗維持人民幣在合理水平上的適度波動。
整體匯兌收益超過損失
梳理半年報,人民幣貶值對A股業績的影響已經顯現,在財報中,匯兌損益一般反映在“財務費用”下的匯兌損益科目。
Wind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 2763家A股公司出現匯兌收益,合計匯兌收入560.89億元。其中, 2000家公司在匯兌損益指標上實現同比逆轉,由匯兌損失變為匯兌收益。尤其是海外收入體量較大的基建、設備等行業公司,這種轉變更加明顯。例如,2021年上半年匯兌損失最高的中國交建在今年實現了逆轉。中國交建上半年匯兌收益達8億元,去年同期為匯兌損失逾5億元。此外,去年同期匯兌損失較大的中國電建,今年上半年產生了近7億元的匯兌收入。
從細分板塊來看,上半年已實現匯兌收益的A股公司中,通用設備行業公司最多,達到155家,其次是汽車零部件公司,有147家公司產生匯兌收益。總體來看,企業受益程度不盡相同,業績彈性與出口收入占比呈現正相關。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大增的創源股份就是典型的外向型文教用品企業,2022年上半年,公司出口銷售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98.70%,其中對北美地區的銷售收入占比達91.17%。上半年,創源股份實現凈利潤5983.75萬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309.13%。該公司期內匯兌收益為2059萬元,去年同期為匯兌損失247萬元,由此同比增加營業利潤2306萬元。

相反,人民幣的持續貶值,給海外融資頭寸較大、美元負債較多的企業帶來了負面影響。根據Wind數據,上半年出現匯兌損失的A股公司為869家,合計損失達302.49億元。
其中,ST海航、中國國航 、南方航空和中國東航四大航司合計匯兌損失就接近100億元。航空公司的業績對匯率變動更為敏感。對航空運輸行業來說,航司購置飛機、航油多以美元結算,人民幣貶值與航司的成本形成強相關,匯率貶值會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同時較高的外幣負債會帶來匯兌損失。上半年,ST海航、中國國航 、南方航空和中國東航分別產生匯兌損失40.50億元、22.40億元、20.52億元和14.10億元,均由去年同期的凈收益變為凈損失。
總體來看,上半年A股匯兌收入整體超過匯兌損失,出現匯兌收益公司數量亦占全部A股公司的近六成,出口型企業競爭力整體增強。
外向型公司受益
作為河南出口大戶,瑞貝卡在近日召開的網上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人民幣貶值對公司具有積極影響。瑞貝卡整體收入中,出口收入占80%左右,公司出口業務結算幣種主要是美元,人民幣對美元的大幅貶值不僅有利于公司產品出口,且可能產生匯兌收益,減少財務成本,提升公司盈利水平。上半年,公司產生匯兌收益3749.41萬元。除美元外,英鎊、歐元及境外貨幣也會對公司整體利潤情況產生一定的影響。具體影響數值與公司美元收入、外幣資產規模相關。
新瀚新材稱,人民幣匯率貶值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方面人民幣處于貶值趨勢時,公司產品在境外市場競爭力將上升;另一方面公司賬面美元存款及應收賬款,會因人民幣匯率貶值而產生匯兌收益。
今年以來,我國出口表現持續偏強。盡管去年基數較高,截至7月,今年出口金額累計增速依然有14.6%水平。在今年銀行的整體結匯額中,貨物貿易結匯額的占比也達到72.6%,比2020年和2021年的同期均值高出8個和2個百分點。
“人民幣匯率貶值所帶來的收益增量也有個再分配問題。上游原材料、零部件廠家會不會讓直接出口企業漲價?海外客戶會不會借機讓企業優惠?出口企業當然不希望給上游漲價,也不希望為客戶降價,問題是出口企業的定價話語權到底有多大,而這種話語權更多體現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白明表示。
多種金融工具平抑影響
在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的背景下,不少上市公司也多管齊下,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平抑影響。
鋼鐵龍頭寶鋼股份近日表示,鑒于貶值幅度仍在公司預計范圍內,部分外匯敞口已通過金融衍生品交易進行提前鎖定,人民幣貶值對公司經營的影響有限,并處于可控范圍內。在融資方面,寶鋼股份外幣融資規模已大幅下降,外幣融資占比不到5%,公司針對這部分匯率風險已制定了相應的管理策略,運用自然對沖、衍生品交易等工具對其進行管理,風險整體受控。
用足用好套期保值等一攬子策略,成為上市公司應對匯率波動的有效辦法。“公司充分利用遠期結售匯的套期保值功能,通過遠期結匯操作熨平匯率波動對公司的影響,使公司專注于生產經營,在匯率發生大幅波動時,公司仍能保持一個穩定的利潤水平。”海鷗住工表示,公司近年來毛利率相對較穩定,主要在產品定價時即考慮匯率波動因素的影響,和客戶鎖定價格,故正常的匯率波動影響有限。
糧油龍頭金龍魚和果鏈企業歌爾股份均強調套期保值的重要作用。金龍魚表示,公司會使用遠期外匯合約、外匯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套期保值,來管理匯率風險敞口。歌爾股份指出,公司有采用外匯套保等多種財務工具應對匯率波動,短期匯率波動不會對公司業務造成顯著的影響。
安克創新在全球多地有外銷業務涉及不同幣種,應對匯率波動的策略則更為靈活。“公司外幣資產包含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澳元等多個幣種的資產,匯兌損益是多幣種匯率綜合變化作用的結果,較難以判斷單類幣種資產升值影響。”安克創新表示,公司將持續加強對匯率變動的分析與研究,主動管理外匯風險,秉持“風險中性”原則,選擇合適幣種報價,平衡外幣收支,綜合采取外匯套期保值等多種方式來降低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