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羅斯的資源基礎理論從企業內部的視角解釋了企業成長,即企業資源形成的企業能力,推動了企業成長,企業資源能力是企業成長的要害因素。在數字經濟時期,人口紅利變成了人才紅利,企業的流量、數據、品牌、技術等資源的作用日益凸顯,以至會關乎企業的生死。在數字經濟時期,企業的資源能力發生了哪些變化?
1、資源基礎理論與企業成長
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是各種資源的集合體,將企業成長視為企業對自身擁有的資源和治理職能進行統籌、協調的結果。該理論對企業成長有了全新的熟悉,認為企業成長的原動力是企業利用自身的消費資源形成消費服務,認為企業成長是在企業作為個體的獨特力量(通常是企業調動自身資源所產生的服務或能力)推動下發生的,而非市場的均衡力量決定。資源基礎理論設立了一個“企業資源—企業能力—企業成長”的分析框架。
資源基礎理論首先假設企業的資源具有異質性,不同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存在差異,即使是同一行業的兩家企業也會由于企業初創時所把握的資源與能力、發展過程以及在經營過程中對未來的判定等方面的不同而積累不同的資源。資源基礎理論認為資源是企業獨特的能力,且由于資源的產生過程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此資源具有不可復制性,是企業的競爭壁壘,競爭對手很難辨認。除了資源稟賦、歷史等因素外,企業治理層在肯定經營環境里的自主性決策行為也會使得資源呈現異質性。因此,外部市場力量和企業內部戰略的獨特性都在客觀上造成了企業資源的一致性。
企業資源理論的持續性假設與企業資源的異質性假設緊密相關,企業資源不能在企業間自由流淌而被其他的企業模擬,從而作為整體可以成為企業長期利潤的潛在源泉。
彭羅斯認為決定企業成長速度、方式和界限的要害是企業能力,在眾多能力當中治理能力最為要害,它是企業成長的決定性因素。而且,企業治理能力不可能從外部獲取,也不可能通過交易購買到,它是企業治理人員專業化能力的體現,也是治理體系高效性的表現。在所有能力當中,治理能力居于決定性地位,它支配著企業資源的投放,以及所帶來的消費性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最終決定著企業成長的速度,同時也制約著企業的成長速度。
2、數字經濟時期企業資源能力的內涵
資源基礎理論誕生以后,許多學者沿襲著彭羅斯的思路,提出了影響企業成長的核心資源和能力,如金融資產、物質資產、技術、商譽、人力資源等。而伴著互聯網的普及、數字經濟的發展,催生出新的業態、新的組織形式,企業的資源能力表現出新的形式,人才、數據、流量、品牌、技術等資源愈發成為推動企業成長的要害能力。
(1)人才治理能力
新時期下,人口紅利逐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人才紅利。企業的運營、治理、研發等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只有企業留住人才并有效激發人才的潛能,才能完成可持續的發展。
企業越來越熟悉到對人才治理的重要性,從情感和利益兩個方面加強對人才的治理與激勵。任正非指出,“對人才進行治理的能力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華為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華為對人才的有效治理。在華為除了以豐厚的利益對人才進行激勵以外,也在情感上提供對員工的支持,通過系統的培訓推動人才快速成長;充分授權,讓人才盡情發揮自己的能力;文化引領,以任務激發人才的工作熱情。
(2)數字技術能力

在數字經濟時期,數據不再是企業成長的附屬品,而成為企業重要的消費資料。充分利用企業的數字資產,通過數字化降本增效,優化決策成為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企業利用大數據的智能算法,可精準設想、營銷產品等,還可以不斷優化推薦算法,提升了自身產品的用戶粘性,以至還可以將能力外溢,將算法作為一種產品,為其他企業賦能。
(3)客戶運營能力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5G技術的普及,讓用戶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互聯網,因此,流量也成為企業競爭的要害資源。在流量為王的時期,企業的價值不僅僅表現為賬面上的財務指標,更體現在企業獲取流量的能力上。
小米從低端的高性價比手機一步步戰勝同期的競爭對手,如今以17%的市場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二,并延展業務,形成小米生態圈。不僅僅是因為小米有較強的產品力和品牌力,更是由于早期積累了一群鐵桿粉絲——米粉。早期的小米特殊注意與粉絲互動,論壇中粉絲的建議小米都有反饋,以至一些優質的建議會被采納,在新一代產品或者系統中進行優化。正是這種互動式的粉絲治理讓小米積累了忠誠的用戶群體,伴伴著小米一步步成長。
(4)品牌運營能力
伴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存更加充裕,生產晉級是大勢所趨。在生產晉級的大背景下,給一些新品牌提供了生活空間,而KOL推薦、熟人推薦、社群營銷等新的方式也為新品牌提供了成長路徑,一些企業乘著高速流淌的信息流快速打開市場,形成知名度,并不斷加強用戶粘性,積累一批忠實度高的用戶。
泡泡瑪特緊緊掌握住年輕人的喜歡珍藏潮玩、手辦的愛好興趣、小額生產的生產特點,以及渴望社交,喜歡新鮮事物的心理特征,以盲盒的形式從早期代理IP到自主設想IP,十年內成為“中國潮玩第一股”。同時,泡泡瑪特注意產品的社交屬性,增強用戶粘性。根據泡泡瑪特的招股書,泡泡瑪特會員的復購率高達58%。
(5)核心技術能力
企業要完成長期的發展,還是要把握核心技術,打造企業的護城河,這在“專精特新”背景下尤為重要。技術作為企業的核心資源能力,不僅能提升運營效率,形成技術壁壘,提高競爭者進入門檻,還能在市場發生變化,產生系統性風險時提升保存核心競爭能力。
富士膠片是一家十分重視技術研發的企業,多年深耕膠片領域,對于鹵化銀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達到了極致。雄厚的技術實力也使富士成為膠片市場的龍頭。然而數碼相機的誕生打破了富士的壟斷地位,膠片業務飛快萎縮。面對市場的巨變,富士快速進行數碼化轉型的同時,富士膠片CEO古森重隆敏銳地預見到“富士膠片技術可以實用于新興市場,如醫藥、化妝品和高功能材料”。利用膠片的底層化工技術,富士消費出LCD面板的偏光保護膜;基于膠片的氧化技術,富士還推出了主打抗氧化功效的艾詩緹系列化妝品;在醫藥領域,銀微粒子和精密涂布技術讓富士膠片陸續開發出了醫療級別的抗菌薄膜;化合物方面的合成能力、設想能力以及納米技術在人體吸收方面的技術革新,投入到了抗流感藥、抗癌藥物等研發中。
【小結】
新時期下,盡管產業結構、商業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但是彭羅斯的資源基礎理論仍具有肯定意義。在快速的變化中企業積累的資源、把握的能力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更要飛快辨認出核心的資源能力,并不斷強化這種能力,完成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