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0日東珠生態(603359)發布公告稱:東亞前海證券段小虎、上投摩根孫芳、廣發基金陳少平、平安養老保險董延平、國泰基金孫蔚 曾攀水、華夏基金季新星、華泰柏瑞基金李曉西 張慧 沈雪峰、財通基金金梓才 白沁雨 楊愛琳、富榮基金鄧宇翔、長盛基金趙楠 陳亙斯、九泰基金徐占杰 劉源 趙萬隆 劉翰飛、華商基金呂春瑜 厲騫、泰達宏利基金師婧、北京正道信達方明、上海秉德投資駱平、招商期貨林喜鵬、華富基金王帥、泰信基金吳用、天治基金趙偉、金圓統一證券王一川、志開投資羅敏、華安財保資產劉宇轍、華融證券自營王輝、中山證券資管何思源、中炬資產劉煒、盈灃投資李健、海登投資陳澤杰、華融融達蔡志強、普行資管趙杰、中航基金楊中楷于2021年11月4日調研我司。
本次調研主要內容:
問:公司近期與四川省長江造林局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挑選四川省內500萬畝以上的林地開發林業碳匯項目.后續的工作將如何張開?
答:公司與長江造林局達成共識,依托四川省豐富的林業資源,進行深刻合作,共同開發林業碳匯項目。本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是公司在林業碳匯領域業務的重大突破,標志著公司在該領域業務的本質進展。后續相關工作和更多突破也在快速發生中。
問:請簡樸介紹一下林業碳匯在固碳與減排方面的原理.
答:林業碳匯就是利用森林的光合作用機制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吸收功能,通過碳匯造林與森林經營等辦法,按照相關規則將符合國家林業碳匯開發辦法學的森林資產進行證券化的過程與結果。林業碳匯是一種標準化的特別金融產品,需要減排指標的工業企業可通過購買林業碳匯等完成對自己碳排放的抵消。
問:與其他“碳吸收”手段相比,林業碳匯的優勢在哪里?
答:林業碳匯是目前最經濟的“碳吸收”手段,去除二氧化碳的成本大概在10-50美元/噸,其余途徑成本均高于100美元/噸。此外,森林等植物群落“碳吸收”效果佳,林業碳匯單位產出較高。根據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測算,2010年至2016年,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年均吸收約11.1億噸碳,吸收了同時代人為碳排放的45%。經過專業碳匯開發與運營治理團隊的技術干預,單位面積林地的產生將顯著提升。
問:CCER項目重啟在即,公司對此做了哪些預備工作?

答:公司已設立專業碳匯開發與運營治理團隊,并建立全資子公司—東珠碳匯(上海)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碳減排、碳轉化、碳捕獲、碳封存技術研發、森林固碳服務等。同時,公司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中國林業科學院、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央、南京林業大等科研院校及專業機構保持著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擁有強盛的技術支持。我們正在積極對接海內森林資源豐富的各個省市,在CCER重啟之前就做好充分預備。
問:公司林業碳匯開發業務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
答:目前林業碳匯開發普遍采用碳匯造林和森林經營兩種模式,公司主要采用森林經營模式,與地方政府進行合作,是一種林業碳匯開發的高效模式。
問:公司在做林業碳匯方面有什么優勢呢?
答:首先,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林業,與地方政府保持長期的良好合作關系,有利于拓展符合CCER碳匯開發標準的森林資源,項目承攬能力高度突出;其次,林業碳匯開發觸及復雜且專業的流程,公司擁有林業碳匯開發和運營治理的專業團隊、專家顧問;再者,公司資金實力較強,項目回款狀況良好,良好的財務狀況可以為項目開發和森林資源擴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最后,公司與權威第三方審核機構、交易所等如中國林科院、北京中環聯合認證中央、上海環交所、北京/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都具有良好乃至戰略合作的關系,使得公司對林業碳匯開發與申報及上市項目的流程的認知更加正確,勝利率更高。總地來說,公司擁有業務資源、專業團隊、足夠資金及合作同伴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優勢和商業壁壘。
東珠生態主營業務:本公司擁有苗木種植、生態景觀設想、生態修復與景觀工程建設、景觀養護完整的生態景觀產業鏈。本公司生態景觀工程業務主要包括生態濕地修復、地產景觀工程、公園廣場景觀工程、市政道路景觀工程。
東珠生態2021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7.91億元,同比上升2.1%;歸母凈利潤3.6億元,同比上升3.28%;扣非凈利潤3.58億元,同比上升4.54%;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5.14億元,同比下降5.62%;單季度歸母凈利潤8274.68萬元,同比下降17.72%;單季度扣非凈利潤8268.32萬元,同比下降15.91%;負債率56.54%,投資收益63.35萬元,財務費用-1418.23萬元,毛利率29.6%。
該股最近90天內共有8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7家,增持評級1家;過去90天內機構目標均價為14.08;證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顯示,東珠生態(603359)好公司評級為3星,好價格評級為3.5星,估值綜合評級為3.5星。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