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孜來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用這個名字?”我一時語塞,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笑了笑,說:“我叫亞力克,來自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這里是我的家鄉,我小生長在這里,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家鄉,熱愛我們的家鄉。
一、大地古代別稱?
優質答案1:
古代稱紐轉乾坤,天為乾,地為坤
優質答案2:
常見有四大別稱:神州,華夏,九州,中原。除了這個四個,還有“諸夏”、“赤縣神州”、“禹城”、“震旦”、“后土”、“天下”、“六合”、“四海之內”、坤靈(古人對大地的美稱)、坤輿(地的代稱)、金地(土地的美稱)、柔只(地的別稱)、泰寧(地的別稱)、山河(江山、國土的代稱)等稱謂。
1、神州,古圣人以中國神州,上當辰極,下正地心,俗稱“神州大地”。相傳,中國遠古部落首領黃帝統治的土地被稱為神州,昆侖東南方五千里謂之神州,州中有和羹鄉方三千里,五岳之域,帝王之宅,圣人所生也;《混元圣紀》: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
2、華夏,原指中原地區,后復包舉全 部領土而言。
“華夏”一詞最早見于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左傳·定公十年》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書經》曰:“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
《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華夏:如果拆分開來,我對夏的理解 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個世襲制的政權的建立:夏朝。
但是對于這個華字的出處,古代有贊賞衣物之華貴的說法,也有皇帝部族稱為華族,而炎帝部族稱謂夏族的說法,具體不能統一。所以“華夏”之說的出處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不過自從周超以來,中國平原地區一直被稱謂華夏?于是沿用至今四千多年罷了。
3、九州,古代中國劃分為:

在我國漫長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史上,每個朝代的地方行政區域的劃分制度一直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我國最早實行的是“九州”制和“十二州”制。《漢書·地理志》說,在原始社會的黃帝時代已經開始“畫野分州”,每一萬平方里為一州;堯時分天下為十二州,大禹治水后又分天下為九州。在《尚書·禹貢》中詳細記載著九州的名稱,它們是冀、袞、青、徐、揚、荊、豫、梁、雍。其他古籍所記載的九州名稱與《禹貢》稍有出入。十二州的說法,最早見于《尚書·堯典》, 有列出州名。因此,“九州”一說要比“十二州”的影響大,后來九州也就成了中國的別稱。
4、中原,中華文明發源地,在古代被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
在中華文明肇始時期,因“天下之中”和“河洛”的地域稱呼專指洛陽一帶,這里因夏商周三代奠基,河洛文化的繁盛而成為中原地區的心臟地帶。先秦時期已有雒邑(今洛陽)為天下中心的說法。隨著華夏族向周圍遷移,其活動范圍擴大,春秋戰國時期,中原的概念延伸至華夏各諸侯國,與秦、吳等邊遠地區相對應。秦代開始,中原一詞的含義進一步拓展,可以指黃河中下游一帶大片地區,包括今河南、陜西關中一帶、山西和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江蘇西北部、安徽北部。《宋史·李綱傳》:“自古中興之主,起于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之“中原”即指黃河中下游流域。偶爾也指黃河流域,諸葛亮《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之“中原”即指黃河流域。
二、年獸的由來是什么?為什么叫年獸?
優質答案1:
年在古代是一種動物,比較兇猛,村民為了驅趕他就放鞭炮,于是有了過年放鞭炮。
優質答案2:
過年是我們中國最為重要,也是最隆重的節日,我們今天說的春節(春節是辛亥革命后才把農歷新年定名為春節),其實是起源于原始信仰和祭祀文化的,早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存在了這種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并且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過年有很多傳統的習俗,小時候我就特別期待過年,因為過年可以放鞭炮,題中說到的年獸其實就和過年放鞭炮的習俗有著重要的關系,春節燃放煙花炮竹其實就是為了驅逐年獸。
傳說在上古時期,中國曾經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它的頭上長角性格兇猛,他平時都生活在海中,但是每年到了冬天結束,春天就要到來的時候,它就會從海底跑到岸上來,大肆破壞,傷害生靈,人們都十分害怕,于是每年到了這一天,人們就會一同結伴逃往深山之中去躲避年獸,有一年又到了年獸將要上岸作亂的時候,人們又紛紛準備逃往深山躲避年獸,突然村子里就來了一位乞討的老人,但是大家都忙著逃跑并沒有人去照顧他。
這時村中的一位老婆婆注意到了這位老人,于是老婆婆就走過去送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且讓這位老人和大家一同進深山中去躲避年獸,但是這位老人聽后卻哈哈一笑,說道:“老婆婆,請讓我在你的家里呆上一晚上,我有辦法將年趕走。”老婆婆聽他這么說當然不信,于是再次勸他和大家一同逃走,但是老人仍然堅持要留在村中,老婆婆見勸不動他,于是只得無奈同意讓老人留在自己的家中,自己這和村里的人們一同逃往山中。
這天夜里,年獸再次來到了村子中,它轉了一圈,突然就發現老婆婆家竟然燈火通明,大門外還貼著紅色的紙張,年獸忍不住咆哮起來,但是又不愿意接近,于是觀察了片刻之后,還是咆哮著沖向老婆婆家里,但是就在它快沖到門口時,屋子里突然就想起一串噼里啪啦的爆炸聲,把年獸嚇了一跳,待在原地不敢動了,就在這時屋子的門突然就打開了,之前那位留在村里的老人穿著紅色的衣服正看著年獸哈哈大笑,年獸受驚后,一溜煙就逃跑了。
第二天村民們陸續回來了,他們驚訝的發現村子里竟然安然無恙,村民們來到老婆婆家就看到門上貼著的紅紙,院子里還有一些燃燒的竹子,不斷發出爆裂的聲音,屋子里還有蠟燭在燃燒。這時老人才像大家說,原來啊,年獸特別的害怕紅色、火光,還有爆炸聲,看到這些東西年獸就落荒而逃了,村民們非常高興,認為這時預示吉祥的事情,于是紛紛換上新衣,互相道喜祝賀。
之后每年到了這個時節,人們就回在家里的門上貼上紅字,后來就演變成貼福字或門神還有紅對聯,到了晚上凌晨時分燃放鞭炮,家家戶戶都會燭火通明,守歲,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我們后來的大年初一就走親訪友道喜問好,這到后來就演變成了我們的拜年習俗。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